第三节 民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36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民兵
分类号: E287.56
页数: 4
摘要: 1949年10月,石城始建民兵组织。县设民兵支队部,区设民兵大队,部分乡村建立民兵中队或小队。全县共有民兵300余人,配发步枪200余枝。 1950年,全县组建民兵中队81个,分队410个,共有民兵5199人。 1953年,成立石城县基干民兵团,下辖7营14连,共有基干民兵2682人。另有普通民兵8243人,编为8个大队,112个中队。凡年满16至50岁的男女公民,无严重疾病者均可接纳为民兵。民兵中,18至25岁、家庭成分好、个人历史清白、身体强壮者为基干民兵。
关键词: 民兵组织 基层组织

内容

1949年10月,石城始建民兵组织。县设民兵支队部,区设民兵大队,部分乡村建立民兵中队或小队。全县共有民兵300余人,配发步枪200余枝。
  1950年,全县组建民兵中队81个,分队410个,共有民兵5199人。
  1953年,成立石城县基干民兵团,下辖7营14连,共有基干民兵2682人。另有普通民兵8243人,编为8个大队,112个中队。凡年满16至50岁的男女公民,无严重疾病者均可接纳为民兵。民兵中,18至25岁、家庭成分好、个人历史清白、身体强壮者为基干民兵。
  1956年,全县有民兵8309人,其中基干民兵4279人,普通民兵4030人。编组成33个营、271个连、773个排。连排建制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体制相适应。是年,将基干民兵上限年龄从25岁放宽至30岁。
  1957年,实行民兵工作与预备役工作合而为一,以复员退伍军人为骨干,结合符合服预备役条件的青年组成基干民兵,其它不编入基干民兵而适合预备役条件的编为普通民兵。全县在册民兵10602人,其中基干民兵5567人,普通民兵5035人,共组成95个营、271个连、774个排。
  1958年,实行全民皆兵。县成立民兵师,辖16个团、110个营、227个连。有基干民兵11681人,普通民兵34507人,共计46188人。人民公社设团,生产大队设营,生产队设连排。
  1962年,开展民兵工作“三落实”(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活动,全县在编民兵为38689人。
  1966年,全县民兵计41367人,其中基干民兵19788人,普通民兵21579人。是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部分民兵加入各群众性派别组织,民兵组织一度呈瘫痪状态。
  1969年,在基干民兵中遴选武装基干民兵915人,组成武装基干民兵营,下辖2个连、23个排、65个班,配发枪300余枝,子弹7000余发。
  1976年,组建民兵专业技术分队,计有高射机枪连1个,98人;八二迫击炮连1个,159人;六〇迫击炮排5个,111人;打坦克班28个,280人;通讯连1个,90人。各专业技术民兵组织,均由县人民武装部配发必要的枪炮、弹药和装备。
  1981年,按照“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取消县民兵师和公社民兵团,缩小民兵的组建范围,减少民兵组织层次和女民兵比例。调整后,民兵总数从1980年的60125人,减少为22141人,约占全县总人口数的10%。其中:基干民兵由35643人减为4570人,编组成15个连144个排;普通民兵由24482人减为17571人。
  1985年,调整民兵组织,全县在编民兵24319人。其中:基干民兵4619人,编组成21个连144个排;普通民兵19700人。
  1954至1983年共召开9届民兵代表大会。
  [=此处为表格(表3—2 1954~1983年历届民兵代表大会简表)=] 二、训练 1952年,开始民兵冬季大组训。
  1953年,将民兵冬训定为年训制度。规定训练人数不得少于民兵总数的75%,每年冬训不得少于21个小时。训练内容分为政治教育与军事操练两个科目,以政治教育为主。政治教育以《民兵三项主要任务》和《民兵八项守则》为主要教材。是年冬训8019人,其中基干民兵2110人。
  1957年,取消民兵冬训,实行预备役军人集训制度。年内共训4804人。
  1958年,开展分散的民兵教育训练活动,选拔2017人为小教员。训练中宣传“全民皆兵”的意义,开展“五好民兵”评比活动。
  1959年,在民兵训练中开展“大比武”活动。
  1962年,全县民兵投入紧急备战,加强战备训练。
  1963年,民兵实行小型、就地、分散训练。县人武部培训连排长,区、社人武部培训班长,以充任基层训练教员。
  1969年,训练以打坦克、打飞机为主要内容,并组织基干民兵进行野营拉练。
  1970年,福州军区以飞机配合,在屏山境内组织反空降演习。城关、屏山、横江3个公社的4个基干民兵连,共604人(其中女112人)奉调参加演习。
  1971年,民兵训练实行“劳武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
  1977年,为贯彻总参谋部《民兵军事训练四年纲要》,全年共训练民兵7090人(其中干部188人)。民兵干部训练设隐显目标射击、班的攻防战术等科目。武装基干民兵训练射击、投弹、刺杀、地雷爆破、单兵进攻等科目。对专业分队,则进行有关专业的训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训练中强调政治思想工作,特别是把民兵工作的指导思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服从和服务于“四化”建设上来。全年共训练民兵3061人。
  1981年,减少普通民兵训练人数,加强民兵干部和专业分队训练。在民兵中开展“学雷锋,学英雄,争当好民兵”的活动。全年集训民兵1659人。
  1983年,民兵训练实行“组织、训练、储备三同步”,采取县、乡集训或乡际联训,全年共训1668人。
  1985年,经省人民政府核准,观下、珠坑、屏山、大由、小姑为特困乡,对特困乡民兵实行免训。为了保证广大民兵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四化”建设和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骨干带头作用,训练时间由每年30天减少至20天。本年参训民兵429人。
  三、执勤 1949年,县军事部门在鸡公崠建立高山常年防空哨,由民兵配合驻县解放军在哨所执勤。全县主要交通要道与国家粮食等重要物资仓库均设有岗哨,由各地民兵就近守卫。
  1950年3月,齐贤乡民兵中队长张应成,率队在南华山剿匪。他勇敢机智,一次发现匪首王荣浪,随即开枪。王匪未死反扑,应成中弹牺牲。上级批准张应成为革命烈士,县召开数千人的追悼大会,号召全县军民向他学习。
  1949年冬,原国民党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第四旅旅长、石城县县长黄国珍伙同其弟黄盛都(原国民党沙塅乡乡长)收罗宁化方田漏网之徒,上山为匪,残酷杀害人民政权基层干部、区中队战士和人民群众。1949至1950年,人民政府曾派小部队追剿,时有斩获。1951年4月上旬,石城县大队与城关区中队200余人,并调集城关、小松等区民兵2000余人,配合解放军围剿黄国珍及其残部。初遇敌于观下下畲,将其击散,尔后每隔二三日均有俘获。21日,黄国珍与黄盛都被围困于旱坑、古樟、濯坑交界处之天心寨,包围圈不断缩小,匪窜入寨下的湖陂垅里,在围剿部队的追杀下,终于走投无路。13时许,黄盛都拔枪自杀,黄国珍举手就擒,余匪10多名亦为民兵擒获。
  1949年10月至1951年6月,石城民兵参加剿匪战斗执勤达2万多人次,配合解放军四三二团、四三〇团及县大队、区中队,共俘敌233人,毙敌80多名,缴获长短枪1827枝。重创匪特中最为猖獗的“中国人民自由军第三十七纵队第四支队”。
  1953年,全县13所常年防空哨、116个防空巡逻哨,概由民兵执勤。每天执勤民兵129个班,共1300多人。是年,横江防空哨,以防报成绩优异,受到江西省军区通报表扬。
  1957年,全县有打猎队10多个,由近百名民兵组成,至年底,共猎获害兽466只,保护了人畜安全和农作物。
  1958年11月28日,高田、丰山、木兰等地民兵与公安干警共同破获了以王成文为首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山军”反革命组织,抓获骨干分子40余名。本年内,石城民兵协助公安部门破获大小案件125起,收缴长短枪8枝、手榴弹2枚、子弹131发。
  1960年,横江公社横市民兵营长陈兴福,在训练与战斗执勤诸方面成绩显著,受到中央军委表扬,并奖给七六二骑枪1枝。
  1962年4月7日,丰山公社武装基干民兵与政法干警破获了以温铣庭为首的“中国忠义同盟军”反革命组织,捕获骨干分子15名。是年,全县民兵投入紧急备战,每晚担任巡逻执勤民兵1018人,护公路、桥梁民兵2996人。
  1964年1月,横江公社遭受洪水灾害,全社民兵1000多人与洪水搏斗4个多小时,救出受灾群众上百名,抢救回国家木材3000多根及其他大批物资。
  1969年,洋地大队民兵营长龚祥炉、龙岗大队民兵营长赖外水,在民兵教育训练与执勤中取得优异成绩,福州军区授予他们“民兵工作模范”称号。
  1983年9月,盗枪杀人犯王宗〓、王宗玮逃窜至广昌县境内,石城县调集民兵2588人担负布防围歼任务。9月18日,“二王”于广昌水南就歼。为此,省人民政府授于石城县“积极参战,为民除害”的锦旗,并给5个集体、6名民兵各记三等功1次。10月在全县第九届民兵代表大会上表彰了有功人员。
  1983至1984年,石城连续两年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民兵在抗洪抢险中解救出被洪水围困的群众,抢救出国家和人民财产价值530多万元。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