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36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
分类号: D630
页数: 3
摘要: 县尉厅县尉厅掌管武事,厅署设于城外宝福塔下尉司场内,其始建年代失考,宋庆元六年(1199)赵汝褒重建,后圮,遂迁城内。石城置县尉1人,从九品,明代废置。史载南宋曾任县尉者有:陈皓(县人,建炎中任)、曾愈(绍熙中任)、师锡(庆元中任)、赵汝褒(庆元中任)、汪应时(宝庆进士,任期不详)。
关键词: 国家机构 人事管理

内容

县尉厅县尉厅掌管武事,厅署设于城外宝福塔下尉司场内,其始建年代失考,宋庆元六年(1199)赵汝褒重建,后圮,遂迁城内。石城置县尉1人,从九品,明代废置。史载南宋曾任县尉者有:陈皓(县人,建炎中任)、曾愈(绍熙中任)、师锡(庆元中任)、赵汝褒(庆元中任)、汪应时(宝庆进士,任期不详)。
  军事部苏区时期,县、区苏维埃政府均设军事部,内设3科,分别负责地方武装的编制训练、扩大红军、战争动员等工作。
  1931年10月14日,杨庆荣任石城县革命委员会军事部部长,军事部驻北关黄家祠。1932年4月12日,杨庆荣任石城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军事部部长,部驻于民公司(今县政府址)。
  国民兵团县国民兵团设于抗日战争初期,初属吉泰师管区,后属赣南师管区,其职能为征集兵员与训练后备兵,配团长、副团长及其他官佐,先后驻北门黄家祠和邓家祠。民国二十九年(1940)由县长刘益铮兼上校团长。下辖乡(镇)、保壮丁队,乡(镇)保长兼任同级壮丁队队长,另设专职队副。全县有保队179个,乡队22个,区队5个(未配专职人员)。据民国三十年统计,全县有壮丁9474名,每年集训一二次。民国二十八年,第一期集训7428人,第二期集训6074人;二十九年,第一期训7283人,第二期训5969人;三十年集训一次,计5207人。
  军事科民国时,县政府设军事科,又称第五科,始设于抗日战争时期。内设保安、编练、征募3股,各乡公所设警卫干事1人。人民武装部县人民武装部前身为石城县民兵支队部,1949年10月建队,内设军事、政工2股,定编8人,驻县城桂花屋。1952年5月成立石城县人民武装部,内设军事,政工2股,定编10人,驻北门张氏民房。辖8个区人民武装部,各部配部长、参谋、助理员各1人。县区两级武装干部,均系现役军人。
  1954年9月,县人民武装部改称“石城县兵役局”,定编20人,驻北门黄家祠,设民兵训练、征募动员、政工、预备役军官4科。1960年1月,复称人民武装部,定编20人,设军事、政工2科。下辖5个区、30个公社(镇、垦殖场)、4个县直属单位人民武装部和县中队。区、社与县直属单位武装干部由地方干部担任。
  1975年,县人民武装部设军事、政工、后勤3科,辖15个公社(镇)、1个县直属单位、2个省地驻县厂矿人民武装部。
  1985年,县人民武装部辖15个乡(镇)、2个省地驻县厂矿人民武装部。驻地仍在北门,经改建后,有砖木结构营房12栋,建筑面积3230平方米。
  1949年10月至1967年2月和1975年5月至1985年,县人民武装部第一政委均由县委书记兼任。
  1954年9月至1985年,县兵役局、人民武装部在编人员均为现役军人。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