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台务侨务外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357
颗粒名称: 第十二章 台务侨务外事
分类号: D634.0
页数: 2
摘要: 台务、侨务和外事工作是党和国家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制订了专门的方针、政策。县先后设有兼管或专管部门,以维护和保障“三胞”的政治、经济利益。 第一节台务解放前夕,约400名石城籍国民党军政人员赴台。解放后至1957年,台务工作由公安局一科办理。1958年县委设立对台工作办公室,隶属县委宣传部。七十年代,台务工作由县人武部兼管。1981年6月,对台工作改由县委领导,始分署办公。配干部3名,负责对台宣传、接待台胞、台属等工作。
关键词: 华侨政策 侨务政策

内容

台务、侨务和外事工作是党和国家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制订了专门的方针、政策。县先后设有兼管或专管部门,以维护和保障“三胞”的政治、经济利益。
  第一节台务解放前夕,约400名石城籍国民党军政人员赴台。解放后至1957年,台务工作由公安局一科办理。1958年县委设立对台工作办公室,隶属县委宣传部。七十年代,台务工作由县人武部兼管。1981年6月,对台工作改由县委领导,始分署办公。配干部3名,负责对台宣传、接待台胞、台属等工作。
  1959年6至7月,曾对台属进行过一次摸底填表工作。
  1960至1964年,撰写《再访石城》、《屏山见闻》、《石城新貌》等对台专稿。同时,鼓励台属对台湾亲友写信,介绍家乡解放后的巨大变化及自身工作生活情况。
  1981至1985年,撰写《琴江水畔校园新》等稿件30余篇,在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及福建、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等处播放。1983年11月,在石城召开了全地区对台工作现场会。
  1979至1985年,为台务对象落实政策48件。其中“文化大革命”中被查抄财物47件,折价补款1万元。恢复工作2人,归还台属房产40平方米。恢复191人的城镇户口。台属中入党2人,任县政协委员3名(其中常委1名),安排台属子女在国营单位就业4人。现有一批台属与在台亲属通信通汇。
  1985年2月召开全县台属代表会,成立台属联谊会。夏季开办一个台属企业。12月,接待回乡探亲台胞1人。
  第二节侨务 1980年以前,侨务由民政局办理。1980年10月设立石城县归国华侨联合小组。1983年8月,召开全县归侨、侨属、港属代表大会,出席代表50名。选举委员6名、副主席1名,组成石城县归国华侨联合会。1984年4月县设侨务办公室,配干部2名,负责侨务工作。
  1979至1985年,为侨务对象平反冤、假、错案8起。其中“文化大革命”前6起,“文化大革命”中2起。恢复工作1人,恢复商品粮供应70人,归还5户侨属房产950平方米,归还7户财产,折合人民币1200元。侨属中入党2人,任政协委员6人(其中常委1人)。安排侨属、港属子女在国营单位就业17人。通讯、通汇110多户,1979至1985年计汇款154笔,折合人民币21.24万元。
  1985年,港胞廖浚源捐人民币200元为小松新坊小学修理校舍。
  1982至1985年,接待回乡探亲侨胞和港胞5起8人。
  1984年,政府贷款3.5万元、侨属集资3万元办起侨属企业1个,安排侨属子女11人就业。
  1985年,有侨务对象243户1165人。其中归侨7户25人,侨眷32户142人,港澳同胞眷属84户394人,外籍华人眷属12户50人,华侨31户128人,港澳同胞63户333人,外籍华人4户43人。
  第三节外事解放后至1985年,石城接待外宾3次。
  1958年7月20日,华东地质队领导陪同苏联专家1名来石城找铀矿,赴东华山的廖家山、洋地桃花磜勘探、取样,住宿3晚,由县委、县人委领导出面接待。是年12月18日,印度人马顾问来县指导“除七害、灭十病”工作,为期1周。
  1974年11月21日,阿尔巴尼亚地质工程技术人员一行3人,由省有关部门人员陪同,经广昌来石城钽铌矿进行地质业务考察,由县委、县革命委员会领导出面接待。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