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员编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343
颗粒名称: 二、人员编制
分类号: C93
页数: 4
摘要: 清顺治十七年(1660),县署有官吏16名。其中知县、教谕、训导、典史、巡检各1名,司吏3名,典吏8名。乾隆十年(1745),县署、儒学署、巡检署、典史署及驿铺共有官吏、员役、兵壮98名。其中知县、教谕、训导、巡检、典史各1名,门子、斗级各3名,库子5名,马快8名,民壮15名,皂隶16名,禁卒、吹手各4名,件作2名,轿伞扇夫7名,斋夫3名,弓兵15名,马夫2名,驿站铺兵7名。四十六年有官员吏役兵壮96名。五十一年奉令裁撤赤江巡检司计员役18名。道光四年(1824)有官吏员役兵壮75名。其中知县、教谕、训导、典史各1名,门子4名,斗级3名,库子2名,马快8名,民壮15名,皂隶14名,禁卒、吹手各4名,件作3名,轿伞扇夫7名,斋夫3名,马夫2名,驿站铺兵6名。
关键词: 编制 出勤率

内容

清顺治十七年(1660),县署有官吏16名。其中知县、教谕、训导、典史、巡检各1名,司吏3名,典吏8名。乾隆十年(1745),县署、儒学署、巡检署、典史署及驿铺共有官吏、员役、兵壮98名。其中知县、教谕、训导、巡检、典史各1名,门子、斗级各3名,库子5名,马快8名,民壮15名,皂隶16名,禁卒、吹手各4名,件作2名,轿伞扇夫7名,斋夫3名,弓兵15名,马夫2名,驿站铺兵7名。四十六年有官员吏役兵壮96名。五十一年奉令裁撤赤江巡检司计员役18名。道光四年(1824)有官吏员役兵壮75名。其中知县、教谕、训导、典史各1名,门子4名,斗级3名,库子2名,马快8名,民壮15名,皂隶14名,禁卒、吹手各4名,件作3名,轿伞扇夫7名,斋夫3名,马夫2名,驿站铺兵6名。
  民国初,县政府机构人员编制失考。县下自治区设区董、录事各1名。 苏区时期,县、区、乡人员编制变动频繁。
  国民党主政的20年(1926至1930,1935至1949)中,起初,县、区、保联机构人员编制较少,实施新编制后,机构、人员增多。民国三十年(1941)规定,自七月起新设机关每4名职员雇用公役1名,事业单位酌量增加。是年,县政府设县长1名;秘书室设主任秘书、助理秘书各1名,科员2名,事务员4名,雇员9名;第一科设科长1名,科员3名(内社会科员1名),事务员1名;第二科设科长1名,科员2名(内地政科员1名),事务员1名;第三科设科长1名,督学、科员各2名,事务员1名(为社会科事务员);第四科设科长1名,技士2名,技佐、事务员各1名;警佐室设警佐、巡官各1名;会计室设会计员、会计佐理员各1名。区公所设区长和民教、财建、军事等指导员、书记员各1名,区丁5名;乡(镇)公所设乡(镇)长和政治、文化、经济、警卫干事各1名,书记1名,所丁3名。三十五年,县警察局设局长、督察长、总务科长、行政科长、训练员、会计员、科员(2名)、督察员、巡官(2名)、办事员、管理员、雇员(2名),修械技士、号目、传令警、勤事、清道夫等计25名。三十八年,撤销区的编制,乡(镇)政府增加副乡(镇)长、专任队副、大队副、事务员、户籍事务员、乡丁各1名。县政府编制为60名。
  解放后,中共石城县委设书记1名,副书记若干名。下设部、委、办。部配部长1名,副部长、秘书、干事若干名;办公室配主任1名,副主任、秘书、干事若干名。县人大常委会配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下设科、室,科设科长或副科长1名,办事员若干名;办公室配主任、秘书各1名,办事员等若干名。县人民政府配县长1名,副县长若干名。下设委、办、局,委员会配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秘书1名,办事员若干名;办公室配主任1名,副主任、秘书、办事员等若干名;局配局长1名,副局长、办事员等若干名。县政协配主席1名,副主席若干名,秘书长1名,秘书、办事员等若干名。县总工会配主席1名,副主席、办事员等若干名。共青团县委配正、副书记各1名,干事若干名。县妇联配主任1名,副主任、干事若干名。区、乡或公社(镇)各配书记1名,副书记、组织、宣传和纪律检查等委员若干名;地方行政配正、副区长,正、副乡长或正、副社长和武装、公安、民政、农水、文教卫生、财粮、文书等专职干部,群众团体配共青团和妇联干部各1至2名。企、事业单位也配备了党、政干部若干名。新增设局、室,按编制配干部。
  1954年,在编干部573名,企、事业增加干部32名。3月下旬至4月底奉省编制委员会“精简行政机构、紧缩开支”指示进行整编。按新编制应有干部552名,实有编余干部53名。整编后清洗干部2名,动员回乡生产12名,其余转企事业单位。
  1955年4月22日成立县编制委员会,由组织、人事、财政、计委等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全县党、政、群、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工作。是年新设机构6个,增加编制53名。
  1957年,按12%比例精简党政群系统编制66名、财贸系统57名、工交系统10名、下放基层任领导26名。1957至1958年共减少职工414名,其中开除76名,被划为右派下放劳动29名,下放回家116名,退职退休193名。1959年实有编制1777名。1960年精简职工545名。1961年精简机构下放职工670名,其中干部81名。1962年精简国家职工1208名,精简社办企、事业职工计1048人。年末,县编制额为3192名,实有3041名(内有1958年后参加工作者908名),缺编151名。1963年精简职工187名。1965年实有干部1843名,增加编制45名。当时县编制委员会与劳动局分工:县编制委员会管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编制;劳动局管企业编制。同时,制订了编制管理实施细则,建立了管理制度。
  1968年,撤销县编制委员会,工作由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组织组负责。是年,全县下放职工976名,县革命委员会机关仅有23名工作人员。1978年后,恢复人员编制工作。1982年8月恢复县编制委员会。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机构不断增多,干部逐年增加。1949年县人民政府设局级机构8个,行政干部179名。1985年局级55个,行政干部增至2638名(其中女376名)。按行业分:党政群388名,政法161名,农林水187名,财贸366名,工交邮建120名,文教卫生337名,中小学教师989名,其他90名。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