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冤假错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313
颗粒名称: 纠正冤假错案
分类号: DF
页数: 2
摘要: 1951年复查判处死刑案件4起,改判3起。 1952年复查1951年3月所办镇反案件,纠正1起、改判1起。 1956年9月,复查案犯175名,发现冤捕4名、错捕6名、可捕可不捕者27名,劳改犯中错加刑者14名,均一一纠正。 1964年,对在1959至1960年错划的地主、富农216名和1962年错划的12名、1964年错划的4名进行纠正。 1965年6月19日至7月19日,对17名未结案犯进行清理:判刑3名、释放4名,作其他处理者10名。 1966至1976年10月,复查政治案件59起,平反冤假错案38起;复查刑事案件182起,纠正6起
关键词: 案例 案件

内容

1951年复查判处死刑案件4起,改判3起。
  1952年复查1951年3月所办镇反案件,纠正1起、改判1起。
  1956年9月,复查案犯175名,发现冤捕4名、错捕6名、可捕可不捕者27名,劳改犯中错加刑者14名,均一一纠正。
  1964年,对在1959至1960年错划的地主、富农216名和1962年错划的12名、1964年错划的4名进行纠正。
  1965年6月19日至7月19日,对17名未结案犯进行清理:判刑3名、释放4名,作其他处理者10名。
  1966至1976年10月,复查政治案件59起,平反冤假错案38起;复查刑事案件182起,纠正6起。
  1972年3月30日至7月5日,对“文化大革命”中“三查”(查历史、查成份、查思想)和“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反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官僚主义)运动被揪斗的2744人进行复查,平反2216人。同时,复查1968至1972年的案件27起,查出错判1名,予以纠正。
  1975年7月,对40名在押人犯进行清理,释放24名。8月,县政法小组在高田召开平反大会,为原公社处理的王德金等56人“反革命案”进行平反,恢复名誉;对个别因屈打致残、生活困难者给予适当补助。是月,为全县23名错戴地主、富农“帽子”者,纠正成份。
  1979年4至6月,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办案件进行复查,共受理案件230起264人,其中政治案件33起59人。对政治案件13起38人、刑事案件203起213人彻底平反。同时,对错拘或抄家的5人宣布平反,恢复名誉。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