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自然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233
颗粒名称: 第六节 自然灾害
分类号: X43
页数: 4
摘要: 水、旱灾害为石城县主要自然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水灾多发于春末夏初,旱灾则秋旱甚于伏旱,洪涝发生少于干旱,且多在局部地区发生。
关键词: 自然灾害环 境影响

内容

水、旱灾害为石城县主要自然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水灾多发于春末夏初,旱灾则秋旱甚于伏旱,洪涝发生少于干旱,且多在局部地区发生。
  自1959至1985年,共出现伏旱10次,秋旱16次,伏旱连秋旱2次。其中严重干旱4次,中度干旱12次,轻度干旱5次。最长为1962年的83天,最短为1977年的20天。
  以降水量和距平均百分率划分洪涝,1959至1985年,二十余年有大水年7次,特大水年4次。其中1962、1968、1983、1984年为特大水年,受害范围最广,损失最大。
  历史灾情记录: 明正德十一年(1516)四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连雨大水。
  嘉靖三十六年(1557)大水。
  清顺治七年(1650),洪水决城。翌年五月初三复大水。
  康熙十年(1671),夏间大水,北门城内水深四五尺。
  康熙五十二年(1713)五月十二日大水,“邑河横流汹涌,去垛口止一尺,侵入城中,冲坏庐舍墙垣,漂没四乡田亩,数十丈合围大木皆拔起,人畜溺死颇多”。翌年,大水如前。
  康熙六十年(1721)大旱。
  雍正五年(1727)夏大水,冲决北关外,翌年大旱。
  乾隆七年(1742)春夏间,五十日不雨。
  乾隆十六年大水。
  乾隆二十九年大水。 乾隆三十九年大水。
  嘉庆五年(1800)七月十四,连雨三日,大水。
  咸丰三年(1853)大水,至今尚流传:“咸丰三年遭水灾,大水冲走郭头街”之说。
  民国十六年(1927)春旱。
  民国十九年大水,城内街巷可通舟楫。
  民国二十年大旱。
  民国二十九年大水,城内街巷可通舟楫。
  民国三十八年五月二日,暴雨。屏山淋死1人,次日山洪暴发,境内多处地方发生山崩。
  1951年7月,旱。全县受灾面积达8万余亩。
  1959年6月18日,大水,城内低处水深1.5米。全县损失折款285万余元,同年伏、秋又旱48天。
  1962年6月24至30日,降雨量达640.6毫米。其中26至28日,3天降水242.2毫米。全县淹没农田万余亩,早稻减产131万斤。同年秋旱83天。
  1963年,春旱两月余,受灾面积8万余亩,又秋旱44天。
  1966年,秋旱60天。
  1968年大水,又秋旱54天。
  1970年7月7日,大水。长溪渡口翻船,淹死9人,又秋旱45天。
  1974年,伏旱、秋旱计61天。
  1975年6月10日,大水。横江两岸淹没稻田2625亩,冲倒房屋91间,死亡1人,街上水深1至1.6米。珠坑左坑水库被冲垮。
  1978年,大旱65天。
  1983年5月30至31日,琴江上游持续8小时暴雨,降水量154.41毫米,琴江河水猛涨。县城内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达2米。沿江两岸,一片汪洋,属近百年来之特大洪水,损失折款199.58万元。
  1984年5月31日至6月1日连降暴雨,降水量达260毫米。琴江河水暴涨,城内水位最深处达1.56米。全县各地普遍受灾,损失折款1496万元。
  二、风雹黑雨民国十三年(1924),大由落西风冰雹。
  民国三十五年,高田乡上坪、遥岭及岩岭等地大风,晚稻颗粒无收。
  1959年,高田落冰雹,大者一颗五六斤重。
  1973年4月1日,县内有9个公社受强风暴雨袭击,受灾户达2829户,冲坏水库、水陂11座。
  1979年3月15日晚,岩岭公社礼地、上柏、堂下、筀竹等处下黑雨约2小时,水黑如墨。
  1979年6月20日,小松受暴风雨袭击,毁坏水稻2975亩,水陂、木桥、民房、公路均有破坏,损失折款5万余元。1983年5月2日傍晚,木兰、大由、岩岭、小松等公社10个大队、54个生产队遭台风、冰雹、暴雨袭击,受灾户305户,损失折款6万余元。14日傍晚,又刮十一级大风,并夹杂雹霰,自西向东,经小别、琴江镇、观下、丰山等部分地区,波及15个大队,148个生产队,历时30分钟,损失折款128万余元。
  三、病虫害森林病虫害森林病虫,以竹蝗、松毛虫为主,多发生于山地林区,比较严重的有: 民国二十九年(1940),洋地河脚下、社公湾、禾仓下发生竹蝗,受害面积数万亩,致使21个纸槽关闭。
  1959年,洋地横足前、上洞等地7500亩竹林遭蝗灾。
  1980年,观下、屏山、大由、龙岗等地,松毛虫为害严重。
  农业病虫害解放后较严重的病虫害有: 1973年,早、晚稻受害面积9.59万亩,损失607.35万斤。
  1981年,受害面积7.01万亩,损失709.35万斤。
  1984年,受害面积46.38万亩,损失817.74万斤。
  1985年,受害面积63.78万亩,损失1521.92万斤。
  (详见《经济·农牧渔业·植保》) 畜禽病虫害、鱼病虫害(详见《经济·农牧渔业》) 四、兽害鼠害明隆庆五年(1571)虎盛行。
  清顺治八年(1651)虎盛行。
  民国十二年(1923)虎盛行,木兰2人被虎噬。
  民国二十九年(1940),岩岭老虎伤人。
  民国三十一年(1942),丰山福村老虎伤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岩岭老虎伤人。
  民国三十六年(1947),丰山福村野猪伤人。
  1956年,山区兽害猖獗。
  近10余年来,因用药毒鼠,猫、蛇、鹰等亦被毒害,生态失去平衡,鼠害猖獗,1984年尤甚。 五、地震地水滑坡东晋义熙八年(412)正月,发生地震。
  明弘治十年(1497)六月,发生地震。
  民国十五年(1926)二月十三日,发生地震。自农历正月初一日起,时震时停,日必数次,历时20余天。震级为4.75级,烈度6级。
  民国三十年(1941),寻乌东北发生地震,波及石城,屋瓦墙泥坠落。
  1956年,小姑、洋地发生滑坡。
  1964年,岩岭公社上柏、留天斜发地水,上柏坪里水深二三尺,留天斜有埘中鸡群、灶上锅头被水冲走。
  1975年,发地震一次,震弱,未成灾。
  六、雷电灾害雷电灾害,石城常有发生,此仅志解放后较大事件: 1956年夏,小松上街一群耘禾群众,被雷电击跪于地,其中1人被抛出数坵之远。
  1967年夏,横江1人被雷电击死。
  1970年夏,观下湖下1人被雷电击死。
  1975年夏,高田、屏山各1人被雷电击死。
  1981年春、夏,高田3人被雷电击死。
  1983年5月10日晚,石田瑶陂上一妇女被雷电击死于床上,睡内侧的小孩安然无恙,睡另一头的丈夫被雷电击伤双脚,隔壁儿媳亦被击伤。
  1983年5月14日,雷电烧毁宜福村兔子窝山林1100余亩。
  1984年夏,高田1人被雷电击死。
  1984年8月24日,西外村西华山茶亭边被雷电击死3人。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