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气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21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气象
分类号: P4
页数: 7
摘要: 气候特点石城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其优势是光热资源丰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无霜期长。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冷暖交往频繁,春夏之间阴雨霏霏,夏季降水集中,伏秋期间太阳辐射量大增,时有干旱发生,冬季不严寒,但亦有霜冻发生。
关键词: 大气科 气象学

内容

气候特点石城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其优势是光热资源丰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无霜期长。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冷暖交往频繁,春夏之间阴雨霏霏,夏季降水集中,伏秋期间太阳辐射量大增,时有干旱发生,冬季不严寒,但亦有霜冻发生。
  二、气候区域由于受地形、植被覆盖程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全县各地气候上的差异。可分为5个小气候区。
  东北部高丘低山冷凉区气候特点是雨量多,强度大,春迟夏短冬季长,光照不足,气温低。
  西北部高丘低山冷凉区气候特点同上。
  南部低丘温热区气候特点是日照充足,气温高,自然降水充沛,强度大,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现象较为明显。
  北部丘陵温暖区气候特点是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自然降水较为丰沛、雨量大,但时空分布不均。
  东南部低山丘陵冷凉区气候特点是日照少,热量资源差,雨量充沛,暴雨次数多。
  三、四季各气候区的差异,造成四季来临的早晚不一。
  [=此处为表格(表1—7 石城县各气候区季节划分表)=][=此处为表格(续表)=] 四、主要气候要素日照县内四季日照充足,时数分别为:3至5月计357.5小时,6至8月计683.3小时,9至11月计549.4小时,12月至次年2月计351.9小时。全年计1942.1小时,以365天计算,日平均5.3小时。由于各气候区因地形及云、雾等现象的影响,日照时数各不相同。
  [=此处为表格(表1—8 各月日照时数及百分率表)=] 温度石城年平均气温在15.5~19.1℃之间。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4.6~30.4℃之间(龙岗下迳为最高),最冷为1月份,平均气温在4.6~7.5℃之间。极端最高温度38.4(1966年8月5日)。全县极端最低气温分布:县城零下6.4℃(1961年1月17日);高丘地区(海拔高度>350米)-9.4~-7℃;中丘地区(海拔高度250~350米)-8.2~-6.1℃;低丘(海拔高拔<250米)-7.3~-5.6℃。高丘山地比低丘山地低1.4至2.1度。
  农业界限温度,是鉴定农业生产热量资源的指标。以大由告尾、屏山、县气象站、高田、小松罗溪、高田遥岭、岩岭、观下廖家山为观察点,计有≥5℃、≥10℃、≥15℃、≥20℃,以及10℃~20℃、10℃~22℃10℃~23℃等7种。(见下表) [=此处为表格(表1—9 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天数、积温表)=] 保证率80% 降水县内年平均自然降水量在1400至1900毫米之间。由北向南递增,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北部以木兰为代表,年均1434.8毫米;南部以洋地为代表,年均1837.01毫米;东部以宜福为代表,年平均1810.1毫米;西部以丘坊为代表,年均1648.5毫米。 [=此处为表格(表1—10 历年各雨量点月平均降水量及一日最大降水量表)=] 霜县内历年平均有霜期82.2天。最长为128天,出现于1976年11月18日至1977年3月25日;最短的38天,出现于1970年1月3日至1971年2月9日。历年平均无霜期284天。最长的335天(1971年),最短的224天(1962年)。
  五、主要气候灾害洪涝洪涝,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4至6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以上,为洪水多发期。 干旱干旱,是县内主要自然灾害之一。7至9月进入干旱少雨季节,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20%左右,多有伏旱、秋旱发生。
  春季低温多出现于每年3月中旬初至4月上旬末。平均气温低于10℃,最低温度小于5℃。解放后,平均三年出现二次,常造成早稻烂秧。
  寒露风于寒露前后出现,严重影响二季晚稻生长。分重型(日平均气温连续2至3天≤20℃,其中1天最低气温≤16℃)、轻型(即气温连续3天≤22℃)2种,每年均有出现。轻型最早出现于9月10日,最晚出现于9月14日;重型最早出现于9月14日,最晚出现于10月22日。
  其余灾害天气其余灾害天气有小满寒、盛夏高温、雨淞、大风、冰雹等。
  六、物候植物候交春三日,百草发芽。
  三月枇杷四月李,五月桃子救肚饥。
  桐叶能包鸡蛋,禾子可以落泥。
  头年草发白,次年定有旱。
  苦力树开花天要寒,花落天转暖。
  枣树发叶发得迟,播种不宜早。
  动物候蚂蚁横过道,大雨马上到。
  傍晚鸡不归笼,明朝大雨当空。
  猪咬秆,有雪落。
  立春到,鲤鱼出水跳。
  春分一到,蜜蜂分群。
  燕子来了,春社快到。
  斑鸠叫河边,即将雨绵绵。
  狗翻黄,雨淋淋。
  鹅叫风,鸭叫雨。 七、气象谚语过个五月节,家家封田缺。
  日枷(即日晕)长流水,夜枷(即月晕)草头黄。
  月光生毛,大水滔滔。
  朝霞夜雨,晚霞晒死狗。
  东虹日头,西虹雨。
  朝看东南,晚看西北。
  日头下山一片红,睡到半夜搭雨蓬。
  星星密,晴一日。
  东闪(电)晴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
  南闪三日,北闪对时。(南边闪电,三日内会有雨下,北边闪电,立刻就会下雨) 乌云拦东,有雨有风。
  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
  雪上加霜连夜雨。
  朝霞雨,晚霞晴。
  云上石城,三日大晴;云下赣州,三日大雨。
  日头晒鬚(霞)晒当上,晒得田里水泱泱。
  日头晒鬚晒当下,晒得田里尺垭垭(干旱裂缝)。
  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晒破土。
  社过南风日日晴。
  春雾晴,夏雾雨,秋雾似老虎,冬雾雪花飞。
  立冬有(没)雨一冬晴立春落雨到清明。
  分龙落一点,旱田都有捡。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立夏雨,蓑衣斗笠背起走。
  重阳有雨早收冬。
  春社有雨莫耕田,秋社有雨莫种园。
  八月十五模糊月,雨打上元节。
  春甲子下雨,赤地千里。
  夏甲子下雨,摇船入市。
  秋甲子下雨,谷要生芽。
  冬甲子下雨,牛羊冻死。
  小寒管小暑,大寒管大暑。
  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小满不下雨,芒种也无雨)。
  立春晴一日,农夫作田不用力。
  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粽。 清明晴,禾黄米也平。
  谷雨有雨,空田归主。
  十月雷打冬,只牛栏九只空。
  春丙寅阳,无水打秧。
  夏丙寅阳,旱死禾秧。
  秋丙寅阳,晒谷进仓。
  冬丙寅阳,无雪无霜。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壬子癸丑甲寅晴,七七四十九日满天星。
  春寒起雨冬寒晴。
  食了五月粽,还有三夜冻。
  雷打惊蛰前,今年好作田。
  惊蛰日,雨滴滴。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