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20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区划
分类号: D63
页数: 16
摘要: 解放后,既划过区、乡、村,一度也有过人民公社、大队、生产队之设。1984年后,恢复乡(镇)、村建制。宋元时,县城内外分15坊,全县按琴江上下游划为长松乡、陂阳乡,合24里,相沿直至明洪武年间。二区小松、石田两乡合并称长松乡,桐江、木兰两乡合称桐兰乡。三区长溪乡并入屏山乡,龙岗、大由乡合并称龙由乡。五区福村、丰山合并称福丰乡,高田、岩岭合并称鳌峰乡。翌年春,增设19乡,第五区分出高田,成立第六区,第三区分出大由,成立第七区,
关键词: 行政区 行政区划

内容

石城建县千余年来,古有乡、里、图、坊之设,民国又有区、乡、保之分。解放后,既划过区、乡、村,一度也有过人民公社、大队、生产队之设。1984年后,恢复乡(镇)、村建制。
  一、乡里图坊自建县至清末,石城一直沿用县分乡,乡分里图,里下又分村坊的区划。
  宋元时,县城内外分15坊,全县按琴江上下游划为长松乡、陂阳乡,合24里,相沿直至明洪武年间。
  县城分坊郭里一图、坊郭里二图。
  长松乡分长沙上里、长沙下里、丰义上里、丰义中里、丰义下里、调琴上里、调琴下里、调琴上下里、石上里、石下里、柏林上里、柏林中里、柏林下里、小松团里。
  陂阳乡分陂阳上里、陂阳下里、龙岗上里、龙岗下里、礼上下里、兴下里、礼下上里、礼下下里。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全县分2乡11里: 县城分坊郭里一图、坊郭里二图。
  长松乡分长上里、丰上里、石上里、调上下里、柏上下里、柏中里。
  陂阳乡分石中里、龙上下里、礼上下里。
  明景泰三年(1453)分2乡、8里半。县城原二图里并为一图半。长松乡分:长上里、丰上里、石上里、柏中里。陂阳乡分:石中里、龙上里、礼上下里。
  明宏治五年(1492),分2乡、7里、2图: 县城(2图里) 城内一图里辖东进贤坊、北忠节坊、西南升平坊(合并忠节、进贤、仁义、永康、升平、孝义、清泰7坊,年代失考)。
  城外二图里辖北迎恩坊、河背仙源坊(合并感应、吉田、孝仁、迎恩、永吉、孝善、仙源、新庆8坊,年代失考)。
  长松乡(4里) 长上里(合并长沙上里、长沙下里)辖睦富、苦竹坑、何石下、白水下、泥坑、坝口13坊(柞口、黄坊、车田、琴口、木山、井背、罗口、茜坑、半州、南门、祠堂、坑头、何屋坝),刘坑、罗源、长乐、竹园下、小弼、长迳、古田、桐树坪、楂树坪、大源磜、嶂背、蕉坑头。
  丰上里(合并丰义上里、中里、下里)辖蜀口、小松、水西、南桥岭、丹溪、新坊、许坊、桐江、杨村、罗畲、山上。
  柏中里(合并柏林上里、中里、下里、小松团里)辖瓦窑前、养马塅、福田、福村、赖田、窑口、深溪、湛溪、界竹排、生源里、小坪铺、张田背、高田、李家湾、冈下、杨家边、下坪、上坪、坝上、胡坑、庙背、郑礼坊、温寮、烧山、上磜、下柏昌、雅儒堂、上柏昌、窑下、双井雅儒堂、筀竹坑、朱家庄、铁炉坑、小牛岭、大牛岭、李地、黄柏岭、坳上岭、江头、洋地、黄沙迳。
  石上里(并原调琴上里、下里、调上下里、石上里、石下里)辖霞湘、上湘、沿地、桃株、沿沙里、张天窝山、小桃株、茅源里、上坑、下坑、郭家坨、官家坝、琴溪、黄土坪、河田、耸岗、城岗、沙溪上、罗口、肖口、石田、江下、井溪、大坪溪、蛾公坑、上景、白兔、小琴、木兰、杨坊、大琴、富里、绵迳、陂下、杨畲、琴高、河源、调上、河家湾、东坑、池家坳。
  陂阳乡(3里) 石中里(合并陂阳上里、下里)辖安仁坊、温坊、观下、鹧鸪寨、石板桥、黄泥塘、范坊、下吴、濯坑、上濯、罕(汉)坑、秀岭、视上、蒙山里、石笋下、大畲、小驿里、浮湖坝、燕薮、长江、沙塅、白茅塘、苦株树下、姑溪、打石嘴、罗陂、江上塘、上罗陂、坳头、上庄、旗岭下、江头、富头、陈坊、洋滩、下罗围。
  龙上里(合并龙岗上里、下里、龙上里)辖过龙陂、唐台、新田上、朱坑、金钱坑、河左坊、岩溪、凹背、坪埠、磜头、莲塘下、卢江庙背、上下曾麻坑、长溪、亨田、长桥、吊仁坪、秋口、水南、石舍、茜坑、黄沙铺、濯龙、平塘、高田、龙岗、枫树下、营里、徐坊坝、兰田、篙溪、大由坪、小洞、河畲、李家庄、绿水、曾坑、龙头、暘谷、下伊、西塘尾、黄土陂、赖田、罗田塅。
  礼上里(合并礼上下里、兴下里、礼下上里、礼下下里)辖乾口、篾埠、乌石头、武干、丹阳、秋溪、宰下、彩湖,瑞坑、上横江、下横江、烟坊、石阔、齐家坊、程家庄、上磜、小姑、马料磜、三溪、百丈磜、乌石下、泮田、上弼、杨地、陶株坑、廖三坑、漆岭。
  附:十五坊进贤坊在十字街,仁义坊在县治左,永康坊在县治右,升平坊在下市街,忠节坊在城北外,孝义坊在县西一里,清泰坊在县西一里。以上七坊为郭里一图。
  感应坊在县北三里,吉田坊在县北二里,孝仁坊在县北一里,永吉坊在县东一里,孝善坊在县东一里,仙源坊在县南一里,新庆坊在县南一里,迎恩坊在县北一里。以上八坊为坊郭里二图。明宏治五年,仅剩忠节坊(今城北内外,包括坑背、寨背一带)、进贤坊(旧东门大街今东河巷、熊家屋一带)、升平坊(今司前一带)、迎恩坊(县城北,今兴隆街、观背一带)、仙源坊(今东南仙源街一带)5坊。
  附:清朝石城行政区划图二、乡里自治区民国初年,琴口以北,以大琴河为界,分河东、河西两个自治区。岩岭全境和丰山、高田的大部地区划为河东自治区。高田的下、田砂心、阳畲、圳上、王家庄、郭背塅和丰山的下坑、河田等地及小松、木兰、桐江、长乐则为河西(又称西河)自治区。城内、坝口、沙塅、前江、屏山、珠坑、横江、大由、龙岗、迳口等地沿袭旧制,仍以乡、里称。
  三、区乡(1929—1934) 民国十八年(1929),全县分为5区。一区署城关,二区署小松,三区署屏山,四区署横江,五区署丰山。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城辟为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1931年10月,红军再次解放石城,建立苏维埃政权,辖14区、111乡。
  [=此处为表格(表1—1 苏区行政区划表)=] 注一、二:隘门、寒谷,苏区前为福建省宁化县地,1935年后仍划归宁化县。
  注三:驿前区苏区前为广昌县地,1935年后仍归广昌县。
  附:太雷县、彭湃县、赤水县 1933年7月22日,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第四十六次会议决定,增设彭湃、赤水等8县。石城高田(岩岭乡除外)、木兰、驿前3区所辖21乡划入赤水县,岩岭乡划入彭湃县。
  8月16日,经中央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第四十八次会议决定,增设太雷县,管辖横江、大由、珠江、洋地、龙岗5区44乡,以及瑞金的湖陂、日东与宁化淮阳等地,直属中央管辖。
  附:苏区石城行政区划图四、区乡保联民国二十三年(1934)十月,红军主力北上,国民党实行保甲制。全县分为5区、21保联(俗称联保)、246保、2094甲。二十五年二月,大琴保联迁驻丰山街,改称丰山保联。
  民国二十八年二月,保联改称乡,同月,琴江保联改称琴江镇。同时四区增设珠玑乡。全县为5区、22乡(镇)、174保、1789甲。三十四年五至六月,重新调整保甲,三区王山乡 [=此处为表格(表1—2 民国二十三年(1934)石城行政区划表)=]并入屏山乡。其时,全县为5区、21乡(镇)、172保。三十五年三月,21乡并为11乡(镇)、154保,区数不变。
  [=此处为表格(续表)=] 一区琴江镇仍旧。坝口乡并入沙塅乡,前江乡划入珠坑乡。
  二区小松、石田两乡合并称长松乡,桐江、木兰两乡合称桐兰乡。
  三区长溪乡并入屏山乡,龙岗、大由乡合并称龙由乡。
  四区珠坑、前江并称珠江乡,珠玑并入横江乡,迳口、秋溪合并称镇南乡。
  五区福村、丰山合并称福丰乡,高田、岩岭合并称鳌峰乡。
  三十七年改为10乡(镇)、154保。
  [=此处为表格(表1—3 民国三十七年(1948)石城行政区划表)=] 五、区乡(1950—1958) 1949年9月30日,石城解放,行政区划全县分为5区11乡。同年12月,全县分为5区43乡(镇)。翌年春,增设19乡,第五区分出高田,成立第六区,第三区分出大由,成立第七区,全县共7区62乡(镇)。12月增设西外等13乡,扩为75乡(镇)。1951年5月,第四区分出迳口、石阔等地成立第八区,增设16乡,共为8区81乡(镇)。1952年8月,扩为112乡(镇)。1956年1月,缩并为69乡(镇),5月又并为35乡(镇)。区名均以区署驻地命名。6月,城关区改称县直属工作组,全县调整为33乡(镇)。8月,复改为1组4区,直至1958年8月人民公社化。
  1949年12月行政区划一区琴江镇、古樟、东南、沔坊、坝口、小岭、沙塅、新村。
  二区小松、石田、丹溪、桐江、长乐、木兰、河家湾。
  三区前江、坳头、屏山、长江、长溪、长口、珠坑、珠溪、龙岗、大由、万田、解放。
  四区横江、丹阳、齐贤、小姑、秋溪、迳口、瑞坑、珠玑。
  五区大琴、丰山、沿沙、福村、岩岭、堂下、高田、高坪。
  1950年5月区划一区琴江镇、兴隆、睦富、濯坑、古樟、东南、沔坊、白水、小岭、沙塅、新村、坝口,12月增设西外、坵坊。
  二区小松、太平、石田、丹溪、许坊、桐江、长天、长乐、木兰、杨坊,12月增设蜀口。
  三区前江、坳头、屏山、长江、长溪、长口、页背、珠坑、珠溪、良高,12月增设大畲、新坊、罗陂、蟠龙、坳背。
  四区横江、丹阳、齐贤、小姑、秋溪、罗云、迳口、泮别、瑞坑、珠玑。
  五区大琴、河田、丰山、沿沙、福村、上柏、岩岭、堂下,12月增设福田、下坑。
  六区高坪、坪江、高田、河家湾、东坑(从小松区划入),12月增设琴生。
  七区濯龙、徐坊、万田、解放、新龙、龙岗、大由。12月,万田、解放合并称罗田,增设水南、兰田、下迳。
  1951年区划一区琴江镇、兴隆、西外、睦富、濯坑、古樟、东南、沔坊、白水、坝口、秀岭、新村、桐坪、坵坊,沙塅。
  二区小松、太平、石田、瑶上、蜀口、丹溪、许坊、桐江、罗溪、长天、长乐、木兰、杨坊、新坊。
  三区前江、大畲、新坊、罗陂、屏山、蟠龙、长溪、页背、亨田、珠坑、坳背、良高、长江。
  四区横江、丹阳、齐贤、小姑、秋溪、罗云、烟坊。
  五区大琴、河田、下坑、丰山、沿沙、福村、福田、上柏、岩岭、堂下。
  六区高坪、坪江、琴生、高田、郑坪、河家湾、东坑。
  七区大由、徐坊、罗田、濯龙、水南、兰田、绿水、下迳、新龙、龙岗。
  八区迳口、泮别、石阔、瑞坑、珠玑。
  1952年8月区划一区琴江镇、兴隆、睦富、濯坑、古樟、东南、沔坊、白水、西外、花园、前江(从屏山划入)、坝口、长天、坵坊、秀岭、沙塅、小别、桐坪。
  二区小松、古罗、太平、大源、石田、瑶上、蜀口、莲花、丹溪、新坊、桐江、塘塍岭、罗溪、小琴、木兰、许坊、杨坊。
  三区新坊、新富、罗陂、屏山、蟠龙、胜利、长江、长溪、河东、页背、亨田、新和、珠坑、坳背。
  四区横江、横市、烟坊、丹阳、平阳、齐贤、小姑、开坑、秋溪、自和、罗云、洋和。
  五区大琴、棉迳、河田、下坑、上坑、丰山、沿沙、福村、上柏、岩岭、朱家、礼地、堂下。
  六区高坪、坪江、琴生、高田、郑坪、河家湾、东坑、陈联、生源、湖坑、瑶口。
  七区大由、徐坊、罗田、河斜、濯龙、水南、沿岭、高背、兰田、绿水、下迳、新龙、龙岗、新南。
  八区上塅、迳口、三坑、泮别、水庙、石阔、瑞坑、上磜、珠玑、张坑、洋地。
  1956年1月区划一区琴江镇、兴隆、西外、古樟、前江、东南、沔坊、坝口、坵坊、沙塅、桐坪。
  二区小松、太平、大坑、石田、莲花、新坊、桐江、塘塍岭、小琴、木兰、罗溪。
  三区新坊、新富、屏山、长溪、河东、页背、新和、珠坑、坳背。
  四区横江、烟坊、丹阳、齐贤、小姑、秋溪、罗云、良高。
  五区大琴、河田、丰山、沿沙、福村、上柏、岩岭、堂下。
  六区高坪、琴生、高田、湖坑、郑坪、河家湾。
  七区罗田、河斜、濯龙、水南、兰田、下迳、龙岗、大由。
  八区洋地、迳口、泮别、石阔、瑞坑、珠玑。
  1956年5月区划城关区琴江镇、城郊、东南、沔坊、坝口、沙塅、小别。
  小松区小松、石田、丹溪、桐江、木兰、河家湾(从高田区划入)。
  丰山区大琴、丰山、福村、岩岭。
  高田区高田、高坪、郑坪。
  屏山区新坊、屏山、亨田、珠坑、坳背。
  大由区大由、濯龙、高背、龙岗。
  洋地区迳口、石阔、珠玑。
  横江区横江、齐贤、秋溪。
  1956年6月区划县直属工作组琴江镇、城郊、东南、沔坊、坝口、沙塅、小别。
  小松区小松、石田、丹溪、桐江、木兰、河家湾。
  丰山区丰山、大琴、福村、岩岭。
  高田区高田、高坪、郑坪。
  屏山区屏山、亨田、新坊、珠坑。
  大由区大由、濯龙、龙岗。
  横江区横江、齐贤、秋溪。
  洋地区迳口、石阔、珠玑。
  是年8月,丰山、高田区合并,屏山、大由区合并,横江、洋地区合并,全县分直属工作组、小松、丰山、屏山、横江1组4区。
  六、人民公社 1958年8月,全县以原区乡为基础,建立16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镇、场),151个生产大队。
  [=此处为表格(表1—4 人民公社初期全县行政区划表)=] 1960年1月,各公社改以所驻地方名称命名,9月,琴江镇改为琴江镇公社,全县分16个公社(场)。另,小别公社改名坵坊公社,珠坑公社划归横江区辖。
  1961年1月,琴江镇公社与东风公社合并为琴江公社。
  1961年9月,大社析小社。琴江公社析为琴江镇、城郊、东风3社,坵坊析为沙塅、小别2社,小松析为小松、石田2社,桐江析为丹溪、桐江2社,木兰析为木兰、新河2社,丰山析为丰山、大琴2社,高田析为高田、高坪、郑里3社,屏山析为屏山、新坊、亨田3社,大由析为大由、濯龙2社,横江析为横江、珠坑、罗家3社。
  [=此处为表格(表1—5 1961年9月至1962年5月石城县行政区划表)=] [=此处为表格(续表)=] 1962年6月,撤销小松、屏山区建制。小别公社改称长乐公社。
  1963年5月,洋地垦殖场改洋地公社。
  1965年3月,撤销城关、横江、高田区建制,4月合并公社,东南并归城郊,石田并归小松,丹溪并归桐江,大琴并归丰山,新坊、亨田并归屏山,濯龙并归大由。全县合并为22个公社(镇)。
  翌年8月,城关镇、城郊、坝口、小别公社合并为城关公社,桐江、小松合并为小松公社,大由、龙岗合并为大由公社,横江、珠坑合并为横江公社,全县为16个公社。后又有调整,至1969年9月,县城从城关析出,仍置琴江镇,时全县为1镇10社。
  1972年10月调整为1镇14社。1984年6月由公社改乡。
  [=此处为表格(表1—6 1982年10月后石城县行政区划表)=] [=此处为表格(续表)=] 七、乡镇 1984年6月,恢复乡建制。原人民公社改称乡,生产大队改称村,生产小队改称村民小组。全县行政区划与1982年10月同。
  琴江镇琴江镇,县治所在地。古称竹子坝、中心坝,位于石城中部,东临琴江,西、南、东北皆与观下乡为邻,北与小别乡接壤。全镇面积20.73平方公里。南宋建炎四年(1130),始筑土城,明成化十三年(1477),改筑砖墙。自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建县以来,一直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代乃至以前,城区分坊郭里一图、坊郭里二图。苏区时称城中乡,隶属城市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更名琴江镇,隶属第一联保所。解放初,琴江镇为乡级建置,隶属第一区(后称城关区、直属工作组)。1958年8月后为公社级建置,隶属城关区,下辖4个居委会。1960年9月,改称琴江镇人民公社,下辖4个居委会和兴隆、琴水、石塘、西外4个生产大队。翌年1月,改属琴江公社,9月,城区从琴江公社分出,复称琴江镇。1966年易名城关镇。1968年8月,隶属城关公社,下辖2个居委会。翌年9月分出复今名。1975年起复辖兴隆、西外2个大队。1985年,辖城内2个居委会及兴隆、西外2村、56个村民小组。现全镇人口19698人,除满族2人、苗族1人外,余皆为汉族。镇办工业有印刷、农机修造、食品加工、日用品生产等行业。农业以种植水稻、大豆、红薯、白莲为主。
  宋元时,邑城内及城外分为十五坊,称坊郭里,城区有进贤、仁义、升平、忠节、永康5坊。明清时期城区为坊郭里一图。进贤坊为集市贸易地段。现有主要街道:西华路、东华路、琴江路、东南路,还有莲塘巷、桂花巷、东河巷、小西巷、西南巷。县党政机关多驻于东华路。琴江路、西华路为商业区及企事业单位驻所。镇人民政府设于西门体育场东侧。圩期原为农历逢三、八日,1981年改为农历三、六、九日。
  木兰乡木兰乡以驻地命名,位于石城北端。东连高田,南接丰山,西毗小松,北靠广昌县驿前、杨淇、塘坊等乡,面积98平方公里。1985年辖小琴、田江、木兰、杨坊、新河、东坑、陈联7村,85个村民小组。人口8900人,均为汉族。境内盛产白莲。主要乡办工业有铸造、发电。乡人民政府驻木兰圩上。境内辟有木兰、新河(河家湾)2个圩场。
  木兰圩距县城31公里。明初在现址北0.3公里处的老坝,清咸丰七年(1657)后,移于现址,原街道为50米长的狭窄曲尺街。1964年新建一条长约200米、宽6米街道。街面设有供销社、粮管所、邮电所、卫生院等单位。圩期原为农历逢五、十日,1981年改为农历三、六、九日。
  新河圩位于木兰东北,距城35公里。古为福建汀州至江西建昌府当衢要道。原址蚁公坝,为避洪水,改迁今址。圩期原为农历三、八日,1981年改为三、六、九日。
  高田乡高田乡以驻地命名,解放前夕称鳌峰乡,位于石城县东北部,东连岩岭、南接丰山、西毗木兰、北靠福建省宁化县安远乡。面积157.47平方公里。1985年辖琴生、田心、高田、湖坑、郑里、祠江、遥岭、胜江、上坪、新坪10村、106个村民小组。人口11738人,均为汉族。主要乡办工业有农机修造、发电等。乡人民政府设于高田街上。
  高田圩距县城27公里,建于明末。因其地处闽赣陆路交通要冲,清季曾为7省牛马交易市场。民国初年,郭庆红率部于会期到此抢劫一次,因之逐渐衰落、消失。解放前有一字形石街一条。解放后,陆续建成长约200米、宽约8米的沙石路面一字新街一条。街面设有供销社、邮电所、营业所、食品站、电影院等。圩期原逢农历四、九日,1981年,改为二、五、八日。
  明代以前,先后曾辟瑶口、江下、王家边、湛陂等圩市,湛陂圩延至清代,后俱废。
  岩岭乡岩岭乡,以地处岩泉岭之上而得名,位于石城县东北部。东连福建宁化县中沙、南接宁化济村、西北界临富田、西南连接丰山福村。面积80.33平方公里。1985年共辖岩岭、大秀、上柏、朱家、筀竹、堂下、礼地、黄柏8村、74个村民小组。人口7523人,均是汉族。主要乡办工业有纺织器材制造。乡人民政府设于岩岭街上。
  岩岭圩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距县城44公里。原有曲折小街一条,解放后,陆续建成一条长约150米、宽约4米、东西走向的新街。街面设有供销社、粮管所、邮电所、卫生院等单位。圩期原为农历逢一、六日,1981年改为一、四、七日。
  境内原有下罗圩,光绪元年,温景明于下柏昌开僻岩岭圩后,该圩消失。
  小松乡小松乡以驻地命名。位于县城北,东连木兰、丰山,南接小别、观下,西毗宁都县田埠,北靠广昌县驿前,面积167.31平方公里。1985年辖小松、罗源、瑶上、耸岗、石田、蜀口、丹溪、江口、许坊、桐江、罗溪、新华、胜和、迳里、白家15村、267个村民小组及1个居委会。人口27924人,壮族1人,余均为汉族。境内盛产白莲、烟叶。乡办工业有造纸、木竹品加工、农机修理、食品加工、建筑、发电等。乡人民政府设于小松街上。境内有小松、桐江两处圩场。
  小松圩建于明代,以当初规模小于古松得名,距县城15公里。原有乱石小街一条,广(昌)石(城)公路通车后,集市逐渐移于公路两旁。街面设有供销社、邮电所、税务所等单位。圩期原为农历逢二、七日,1981年改为二、五、八日。
  桐江圩位于小松圩偏北6公里处,圩期与小松圩同。
  古松圩始于宋代中叶,废于元末兵乱。石田圩,始于明代,圩期为农历逢一、六日,废于清初,清末复兴,因地形偏僻,交通不便,解放后又废。
  丰山乡丰山乡以驻地丰山圩命名。位于县城东北,东南毗邻福建宁化,东连岩岭,南接观下,西邻小松、木兰,北靠高田。面积122.93平方公里。1985年辖大琴、陈江、上坑、下坑、河田、下湘、沿沙、福村、丰山9村、128个村民小组。全乡13438人,仅白族1人,其余均为汉族。境内盛产稻米。乡办工业有车木、发电等。乡人民政府驻丰山圩。
  丰山圩距县城18公里,位于琴江上游南岸。圩市建于明末,为石城东北部农副产品、竹木集散地。解放前,有丁字形乱石街一条。解放后,陆续拓宽、建成水泥路面新街,长约300米,宽6.5米。原圩期为农历逢三、八日,1981年改为三、六、九日。
  境内东部福村于明代嘉靖年间建有集市,因交通不便,于民国十九年(1930)废。
  小别乡小别乡位于县城东北部,乡人民政府驻长乐太平岗,距县城7.5公里,以辖地小别自然村命名。东邻观下坝口,西毗宁都田埠,南接琴江镇、观下乡,北靠小松罗源。面积56.47平方公里。1985年辖长乐、长天、大源、桐坪、小别、坵坊、下竹7村、61个村民小组。人口6474人,均为汉族。主要乡办工业有建筑、矿山设备配件、干燥设备制造等。
  观下乡观下乡,民国时期称古樟,解放后,先称城郊、后称城关,1972年,以公社驻地观下命名。东邻福建宁化禾口、济村,西毗宁都田埠,南连屏山,北靠丰山。东、西、南三面环抱县城,面积200.87平方公里。1985年辖梅福、仙源、温坊、前江、大畲、花园、古樟、濯坑、汉坑、杉柏、沙塅、睦富、坝口、湖下、琴口、沔坊、何坑、宜福18村,256个村民小组,人口30138人,均为汉族。境内盛产白莲、西瓜。乡办工业有矿山设备、农机修造、车厢、纸箱、建筑、砖瓦、陶瓷等。
  坝口圩位于县城北偏东7.5公里处。清道光四年《石城县志》载:“清顺治年间,集市已罢多年”。民国时期,集市逐渐恢复,解放后,石城钽铌矿驻于此地,早市尤为兴旺。圩期原逢农历五、十日,1981年改逢二、五、八日。
  境内杉柏村口下畲,曾辟圩市,于明末清初废。
  屏山乡屏山乡以驻地屏山圩命名。东邻珠坑、南连横江、龙岗、大由,北靠观下,西毗宁都固村。面积113.2平方公里。1985年辖屏山、长江、罗陂、坳头、胜利、新坊、新富、山下、长溪、页背、亨田、河东、秋口13村,267个村民小组及1个居委会。人口27661人,仅有回族1人,余均为汉族。境内盛产水果,素称水果之乡。乡办工业有农机修造、食品、砖瓦、陶瓷、日用品、发电等。乡人民政府驻屏山圩。
  屏山圩位于县城西南17公里。以圩东北山峰重叠,形如屏障而得名。圩市建于明代中叶。解放前,有乱石十字小街一条。解放后,街面陆续拓宽,建成水泥路面街道一条,长300余米,宽7米。街道两旁商店林立。原圩期农历逢一、六日,1981年改逢二、五、八日。
  境内原有罗陂、长口、秋口、陈坊四个圩市。陈坊圩废于明中叶,罗陂、长口圩因交通不便废于清代,秋口圩因交通改道,于解放后消失。
  珠坑乡珠坑乡,位于县城南,以驻地命名。东邻福建宁化淮土,南接横江,西毗屏山,北靠观下。面积63.2平方公里。1985年辖珠坑、塘台、三和、坳背、良溪、高玑、竹溪7村,89个村民小组。人口12962人,均为汉族。乡人民政府驻珠坑圩。乡办工业有铸造、饲料加工等。
  珠坑圩距县城16公里。圩名以地多垄坑、土呈朱紫色而得名。清初建圩。1963年于广(昌)瑞(金)公路东侧建新街一条,长500米、宽8米,西北至东南走向。老街集市消失。街面设粮管所、营业所、邮电所等单位。圩期原为农历逢二、七日,1981年改逢一、四、七日。
  境内原有塘台圩,始建失考,废于清初。
  大由乡大由乡,位于石城县西南,东邻龙岗下迳,南接瑞金壬田,西北靠宁都固村,东北与屏山秋口接壤。面积124.13平方公里。1985年辖大由、下埠、下伊、河斜、罗田、兰田、高背、王沙、水南、濯龙10村,169个村民小组。人口16614人,均为汉族。乡办工业有纺织器材、饲料加工、发电等。乡人民政府驻大由圩。
  大由圩离城30公里,因街侧曾有一油坊,故称“打油坪”,后因名字不雅,改称“大猷坪”,又因书写不便遂改“大由坪”。圩市相传始于明初。1963年老街遭火灾烧成废墟翌年重建。新街道呈丁字形,1983年铺设水泥路面,总长约300米,宽6米。街面设营业所、邮电所、卫生院、供销社等。圩期原逢农历五、十日,1981年改逢一、四、七日。
  宋、元时期,王沙埠至沿岭背之间,曾建意口圩,为大由一带经济中心。消失原因、年代无考。
  横江乡横江乡,位于石城县南部,以驻地横江圩命名。东南紧靠武夷山,界临福建宁化,东连小姑,南接洋地,西毗龙岗,北靠珠坑。面积145.27平方公里。1985年辖横市、横江、平阳、丹阳、齐贤、沽溪、廖三、秋溪、罗云、友联、洋和、烟坊、珠玑、张坑14村,146个村民小组。人口22833人,有畲族833人,其余均为汉族。主要乡办工业有手工造纸、矿山配件、建筑、针织等。境内盛产茶油。乡人民政府驻横江圩。
  横江圩距县城27公里。以境内河流横贯东西而得名。明初建圩市于横江北岸。解放后,南岸相继营建各类店房,形成一条新街,长约280米,宽7米;老街长约300米,宽5米,均为水泥路面。圩期原为农历逢五、十日,1981年改逢三、六、九日。石城地方名产“横江重纸”,解放前多从此集散。
  秋溪圩位于横江乡西南秋溪北岸,距城30公里,建于明代。原圩期逢农历三、八日,1981年改逢一、四、七日。每逢端午、中元、中秋、重阳节前夜,有夜市,颇热闹。
  境内寺背、丹阳、珠玑、曹家陂、龙尾坑等地,明代以前曾有过圩市,因交通不便,陆续消失。起迄年代失考。
  小姑乡小姑乡,位于石城县东南部,东、南、北三面均与福建宁化县为界,西连横江廖三、珠玑。面积46.4平方公里。原称罗家公社,1984年建乡换届之后,以乡人民政府驻地小姑命名。1985年辖小姑、罗家、和平、开坑4村,51个村民小组。人口4068人,均汉族。乡办工业有木竹制品、发电等。乡政府驻小姑,距县城40公里。
  龙岗乡龙岗乡,位于石城县南偏西,以乡址驻地命名。东与横江、洋地为邻,西连大由,北靠屏山秋口。面积71.8平方公里。1985年辖龙岗、新龙、新南、下迳、绿水、水庙(1972年从洋地划入)6村,89个村民小组。人口8813人,有布依族1人,余均为汉族。乡人民政府驻龙岗圩。
  龙岗圩离城33公里,以境内岗峦起伏蜿蜒如龙得名。建于明宏治五年(1492),街呈丁字形,处龙(岗)大(由)公路与广(昌)瑞(金)公路交叉口。圩期原为农历逢二、七日,1981年改逢二、五、八日。
  洋地乡洋地乡,位于石城县南端,东南界临福建长汀县,西北与龙岗相邻,西南接瑞金日东,北靠横江乡。面积115.8平方公里。1985年辖洋地、石溪、瑞坑、泮弼、迳口、三坑、上塅、桃花8村,76个村民小组。人口7331人,有回族1人,余均为汉族。境内盛产竹木、茶油。乡办工业有手工造纸、竹木制品、发电等。乡政府驻洋地圩。
  洋地圩距城45公里,建于1963年,圩期原为农历逢一、六日,1981年改逢一、四、七日。
  境内迳口村原有圩市。解放前为汀(州)石(城)交通要道。圩期同瑞金沿岗圩。解放后,因交通改道,逐渐消失。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