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20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沿革
分类号: K901.9
页数: 2
摘要: 翌年,析淮南国置豫章郡,置于都县,石城为于都县地。三国吴嘉禾五年,析庐陵郡设庐陵南部都尉,在于都东北置揭阳县,石城为揭阳县地。晋太康五年,揭阳易名陂阳,石城仍属之。同年并入宁都,直至南唐保大十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府、州建置,石城隶属江西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城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主要县区之一,因革命斗争形势需要,隶属几经变更。1949年9月30日,人民解放军解放石城后,石城县隶属宁都分区。自南唐保大十一年至1985年,石城建县计1032年。
关键词: 地理沿革 地区演变

内容

一、建县前旧志载,周武王时,石城为吴王封地。周元王三年(—473),越灭吴,遂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333),楚灭越,属楚地。
  秦代,石城属九江郡。汉高祖五年(-202),改九江郡为淮南国,石城属之。翌年,析淮南国置豫章郡,置于都县,石城为于都县地。三国吴嘉禾五年(236),析庐陵郡设庐陵南部都尉,在于都东北置揭阳县,石城为揭阳县地。晋太康五年(284),揭阳易名陂阳,石城仍属之。隋开皇十三年(593)设石城场,仍属陂阳,因境内“山多石,耸峙如城”故名。同年并入宁都,直至南唐保大十年(952)。
  【按】旧志称“建安中孙权据吴析庐陵地置南部都尉于于都”,与晋书地理志总序有出入。今取晋书地理志总序之说。
  二、建县后南唐保大十一年(953),石城场升为县,隶属江南西道昭信军。宋开宝八年(975),昭信军改名军州,仍辖石城。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分江南为二路,军州改虔州,隶属江南西路,石城隶属虔州。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虔州易名赣州,石城隶属赣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江南西路更名江南行中书省。同年,赣州府改为赣州路总管府,石城隶属赣州不变。元贞二年(1296),赣州改府为路,石城属赣州路。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赣州复改路为府,石城隶属赣州府,直至清乾隆年间。乾隆十九年(1754),宁都升为直隶州,石城改隶宁都州辖,直至清宣统三年(1911)。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府、州建置,石城隶属江西省。民国三年(1914),划全省为四道,石城隶属赣南道。十五年,废道,石城复隶于省,直至1930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城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主要县区之一,因革命斗争形势需要,隶属几经变更。1930年6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解放石城,石城隶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1932年9月,隶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翌年2月,复归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是年8月,析出石城之横江、大由、龙岗、珠江、洋地与瑞金县之日东、湖陂和福建省宁化县之淮阳,成立太雷县,县苏维埃政府驻横江,为中央直属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至三十八年八月(1949年8月),石城隶属江西省第八行政区。
  1949年9月30日,人民解放军解放石城后,石城县隶属宁都分区。1952年8月,宁都分区并入赣州分区,石城隶属赣州分区。1954年6月,赣州分区升为赣南行政区,石城属之。1964年6月,赣南行政区改为赣州专区,1970年后又改为赣州地区,石城隶属不变。
  自南唐保大十一年(953)至1985年,石城建县计1032年。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