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产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09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生产习俗
分类号: K892.2
页数: 3
摘要: 生产习俗
关键词: 民俗学 宗教

内容

一、农业习俗春社日忌使牛耕地。
   农历正月初二或春社日,农家备香烛供果,祈求土神保佑五谷丰登,俗称“起社”。十二月初二或冬至日,农家备祭品酬谢社神,俗称“谢社”或“谢冬”。
   播种稻谷或种烟草,以3根神香各串3张纸钱,插于田角上,祝告社稷之神保佑丰收。
   播种花生、芝麻、黄豆、豆角、包粟(玉米)、高梁和甘薯,忌大声讲话和直呼其种子名。遇人问种,以他名回答,如花生称“斑芝麻”,包粟称“辘轴仔”,葫芦称“和尚”,甘薯称“态藤仔”等。花生播种后,将花生壳倒于路上让人踏踩入土,意为助花生落土(结果)。
   分龙日(夏至后第一个辰日)忌挑尿桶,争家天(白露后逢寅或逢巳后10天)忌种大蒜。
   二、林业习俗山民进山伐木、种菇或烧炭,备香烛祭品敬奉山神,求神灵保佑平安。农历初二和十六日为“牙祭”日,置办酒肉祭祀山神,聚众会餐。在山中劳作时,将柴刀、斧头和草鞋改称横铁、直铁和垫板,米饭、饭碗和筷子改称熟米、莲花和串条,以避不祥。在山中喊人,不称名字,只打“啊嗬”,以免野鬼知晓姓名纠缠生人。
   三、畜牧业习俗买怀胎母猪回家,于猪背涂红水或围红布,以示吉祥。牛、猪生育,“三朝”日做米馃敬奉社神和馈送邻居。母鸡孵化,在孵盆盖上放置刀斧,以示镇邪。买回小鸡,用泔水浸润鸡喙和鸡脚,用红水抹鸡头或鸡背,意为小鸡爱吃不乱走,快长不遭瘟。
   在牛、猪栏和鸡埘门上,写上“姜太公在此”五字,以示镇邪,使畜禽免遭瘟疫。
   四、手工业习俗清代、民国期间,县内各行手工业皆组有行会,各行会以开山祖师为敬奉神祇,每年定时聚会议事,修订行规。各种手工业多收男青年为徒,学徒期为三年。拜师学徒,须写师帖,举行拜师仪式,宴请当地各行师傅。宴席开始前,徒弟跪拜祖师灵位和本门师傅,向师傅呈送进师礼。进师礼为36数,意为36行,行行出状元。给赴宴师傅每人答谢红包1个,内装师傅1天工资。学徒期间,师傅只管徒弟伙食,不给徒弟发工资。学徒期满,置办出师酒,答谢师傅传艺教诲之恩。师傅赠给徒弟一套从业工具。徒弟在春节、端午和中秋备办节日礼物送给师傅,俗称朋师傅。
   五、商业习俗清代、民国期间,县内商人组有商会,定时聚众议事,修订会规。各商店设赵公神位,早晚敬奉,祈求生意兴隆。
   商店开业,择定吉日良时。开业前以大红喜联张贴门面。开张时,商店主人燃放爆竹,焚香点烛敬奉赵公元帅。最先入店顾客可用包有小额钱币的红包随意购买商品1项。随后,亲友燃放爆竹恭贺,店主设宴答谢。
   正月初二,店主做“起牙”,设宴招待店员,安排全年生意。十二月十六日,店主做“倒牙”,答谢店员一年辛劳。
   农历每月初二和十六日为“牙祭”日,店主备酒菜和店员聚餐。
   商人之间保持联系,互相凭货单进货,货款半年结算一次,年终结清帐目,不得拖欠。
   商店倒闭(俗称倒照牌),赊、欠货款可以不还。
   商店扫地,须从门槛内侧往里打扫,以免扫出财气。
   六、集市贸易习俗县人按固定圩期入市贸易,买卖粮食、鸡鸭和小猪等均请牙人计量和计算款额。
   七、狩猎猎人进山前备香烛(有时加备公鸡和小狗)敬奉山神,祈求山神保佑平安和多获猎物。集体狩猎,猎获物的头颅归第一枪击中猎物者所有,内脏按猎狗分配,其余按参猎人数平均分配;个人狩猎,猎获物全归个人所有。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