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居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081
颗粒名称: 四、居住
分类号: K892.2
页数: 2
摘要: 卧室,底层一般高7.2至8.1尺,二楼以人站在楼板上头不顶屋椽为限,宽8.1尺至9尺;厅堂,宽和瓦檐滴水高相同,皆为1.17丈至1.35丈。房屋长度视地形而定,一般为2.07丈至2.34丈。房屋式样,县中部和南部地区多为四扇三间、上三下三、上五下五和六扇五间。两排屋之间正中置天井,天井两侧各建一廊间和巷门。窗户内宽外窄,名为斗窗。围内建有大厅和排房。建国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建房屋逐年增多。檐廊式楼房门窗高大,房屋增高,瓦檐滴水5.6米至5.9米。普遍采用砖木与钢筋水泥混合结构。县房产公司和部分企、事业单位为解决职工住房困难,在县城建造一批单元住房。
关键词: 民俗学 宗教

内容

清代、民国期间,县人多聚族而居,房屋普遍为两层楼房,建筑规格采用9的倍数,高低长宽用“九天玄女尺”(俗称九五尺,每尺约合0.34米)计量。卧室,底层一般高7.2至8.1尺,二楼以人站在楼板上头不顶屋椽为限,宽8.1尺至9尺;厅堂,宽和瓦檐滴水高相同,皆为1.17丈至1.35丈。房屋长度视地形而定,一般为2.07丈至2.34丈。窗少且小。贫者建造房屋,用泥土垒墙,盖杉皮或茅草;富者建造房屋,用青砖砌墙,盖青瓦,柱和大梁用枫、荷、水〓等珍贵木料。房屋式样,县中部和南部地区多为四扇三间、上三下三、上五下五和六扇五间。上三下三式样:上下两排平行,每排3间,上排和下排居中一间为厅,称上、下栋厅,下厅宽比上厅宽少9寸。两排屋之间正中置天井,天井两侧各建一廊间和巷门。上厅靠后墙设屏风和神龛,下厅前墙开大门。上五下五式样:两排房平行,每排5间,布局与上三下三式样基本相同。四扇三间和六扇五间式样:一排3间或5间。居中1间为厅。子孙多的家族,如果不另辟地建房(俗称开基),多数在祖建房厅的后面或左右加建排房,排房前留巷道,中设客厅。祖建房厅前留门坪,围高墙,建门楼大门。县北部地区农民喜建一巷两排房(俗称独水),其式样为两排房相对,门檐下设廊,楼梯设在巷门一侧廊下,巷中为天井,巷前建大门。县南部地区还聚族建围屋,以防外侵,围屋外壁以砖、石和三合土砌建,围屋建3层楼房,每层约高6.3尺、宽7.2至8.1尺。整座围屋四角建炮楼。窗户内宽外窄,名为斗窗。围内建有大厅和排房。建国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建房屋逐年增多。1981年起,部分职工和农民转建檐廊式楼房。檐廊式楼房门窗高大,房屋增高,瓦檐滴水5.6米至5.9米。普遍采用砖木与钢筋水泥混合结构。县房产公司和部分企、事业单位为解决职工住房困难,在县城建造一批单元住房。
  建国前,县人视建屋为造福子孙的大业,建屋前要请地理先生择基定向,并择吉日良时奠基、安门和上梁。梁木涂红漆或用红纸包裹,贴有“吉星高照”、“上梁大吉”等字样,挂上装有五谷的种子袋。上梁时,燃放爆竹,泥工、木匠、地理先生站于梁上呼赞语,并将米馃从梁上撒下,围观者用围裙接装,主人率全家人跪地拜梁。上梁后,主人摆宴庆贺。屋建成后,择吉日迁居新宅,俗称“搬火”。迁居时,家长于凌晨率全家人从原居灶堂点燃火把,鸣放鞭炮,挑、拿家具和五谷种子鱼贯入新宅,将火把放入新灶。亲友送礼恭贺,房主设宴招待。建国后,上梁呼赞语、撒米馃等旧俗逐渐废除,普遍在工程完工后摆出水、搬火、圆屋等名称酒宴答谢曾经帮忙的亲友和泥、木工匠等。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