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佛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06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佛教
分类号: K89
页数: 2
摘要: 唐中叶佛教传入安远,长庆四年在县城西北廓建无为寺,在版石堡建妙相寺。里仁堡曾建有寿昌寺。元代,对唐、宋旧寺进行修理。元末,佛寺大部毁于战火,仅存海印寺、惠日寺、寿昌寺和静隐禅院,僧人多数逃散。长河堡曾建有仰湖寺,五龙堡曾建有龙山寺。清末民初,布金寺、妙相寺、大兴寺、东林寺、慈云寺、方广寺、海印寺、六祖堂和部分庵阁毁于战火,僧尼逃散。民国34年10月,赖海民等人在县城西天台山佛堂成立中国佛教协会江西省安远支会,发展会员98人,向僧尼和佛教徒宣传“三民主义”和教义教规。民国35年7月,县政府发布《严禁塑神建蘸神赛会》,佛教在安远停止传播。
关键词: 民俗学 宗教

内容

唐中叶佛教传入安远,长庆四年(824年)在县城西北廓建无为寺(后改称大兴寺),在版石堡建妙相寺。
  宋代,佛教在安远广泛传播。祥符九年(1016年)在上濂坊建海印寺,治平初年在龙泉堡建慈光寺,元符元年(1098年)在龙泉堡建慈云寺,崇宁二年(1103年)在里仁堡和太平堡分别建净业寺和祖印寺,绍兴四年(1134年)在龙头堡建方广寺,绍兴十一年(1141年)在龙安堡建广法寺,乾道三年(1166年)在修田坊建惠日寺,乾道四年在太平堡建东林寺。里仁堡曾建有寿昌寺。
  元代,对唐、宋旧寺进行修理。元贞元年(1295年)修理净业寺;大德二年(1298年)修理大兴寺、慈云寺和方广寺;大德三年修理祖印寺;大德四年修理妙相寺;皇庆元年(1312年)修理东林寺;至顺二年(1331年)修理广法寺。至正年间(1341年至1368年)在长河堡建静隐禅院。元末,佛寺大部毁于战火,仅存海印寺、惠日寺、寿昌寺和静隐禅院,僧人多数逃散。
  明洪武初年,在长沙堡建中峰寺,九年(1376年)重建大兴寺;洪武年间(1368年至1398年)修理惠日寺,在龙泉堡建观音庵;永乐十四年(1416年)重建妙相寺;永乐年间(1403年至1424年)重建祖印寺;宣德年间(1426年至1435年)重建慈光寺;正统初年重建东林寺;天顺二年(1458年)重建净业寺,六年修理海印寺;成化十八年(1482年)改建慈光寺,二十二年修理妙相寺;宏治元年(1488年)修缮东林寺,五年重建方广寺和慈云寺,六年重建广法寺,继修海印寺;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三十四年修理中峰寺,增建永清岩禅庵,四十一年在龙泉堡建慈惠庵;崇祯二年(1629年)在龙泉堡建显梦庵,九年在县城西廓建西霞山庵;崇祯年间(1628年至1644年)在永安坊建文林禅院。长河堡曾建有仰湖寺,五龙堡曾建有龙山寺。
  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在里仁上堡建布金寺,康熙二年(1663年)在大兴寺内右侧建造六祖堂,八年修理妙相寺,二十年修理大兴寺,三十年修理东林寺;乾隆十年(1745年)修理慈云寺和方广寺,十一年继修大兴寺;咸丰八年(1858年)和同治八年(1869年)两次修缮海印寺。清末,惠日寺、寿昌寺、中峰寺、祖印寺、慈光寺、净业寺、广法寺、仰湖寺和龙山寺失修荒废,僧尼转为结庵修行。是时,县内名山秀窟皆建庵阁,高山幽谷一时钟声悠扬,香火燎绕。
  清末民初,布金寺、妙相寺、大兴寺、东林寺、慈云寺、方广寺、海印寺、六祖堂和部分庵阁毁于战火,僧尼逃散。民国34年(1945年)10月,赖海民等人在县城西天台山佛堂成立中国佛教协会江西省安远支会,发展会员98人(其中女15人),向僧尼和佛教徒宣传“三民主义”和教义教规。民国35年7月,县政府发布《严禁塑神建蘸神赛会》,佛教在安远停止传播。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