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妇女保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023
颗粒名称: 二、妇女保健
分类号: R173
页数: 2
摘要: 建国前,妇女生孩子多由产婆用旧法接生,难产和产后感染造成妇婴死亡的事例时有发生。民国36年,县卫生院设立助产士推行新法接生,但收费标准高,接受新法接生者甚少。建国后,人民政府关心妇女的身心健康。1950年起,要求怀孕的农村妇女做到产前不挑重担,不弯腰劳动,产后休息1个月;月经期间不下水田。1955年,在版石和永丰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妇女经期卫生工作试点,辅导妇女在经期使用新式月经带和消毒草纸。1982年9月,对濂江公社永丰、高排、五星3个大队抽样调查18至60岁的已婚妇女1130人,发现7人有葡萄胎,均给予治疗。1985年9月,县孕产妇系统管理协作小组成立,在全县开展妇女围产期的保护工作。
关键词: 卫生保健 妇女保健

内容

建国前,妇女生孩子多由产婆用旧法接生,难产和产后感染造成妇婴死亡的事例时有发生。民国36年(1947年),县卫生院设立助产士推行新法接生,但收费标准高,接受新法接生者甚少。
  建国后,人民政府关心妇女的身心健康。1950年起,要求怀孕的农村妇女做到产前不挑重担,不弯腰劳动,产后休息1个月;月经期间不下水田。同年,培养接生员103人,广泛推广新法接生。
  1955年,在版石和永丰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妇女经期卫生工作试点,辅导妇女在经期使用新式月经带和消毒草纸。当年,版石和永丰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妇女经期卫生经验在县内普遍推广。1956年,全县有5000余人接受产前检查,2235人接受新法接生。1956年,农村妇女保健工作实行“三调三不调”制度,即分派农活时月经期调干不调水,孕期调轻不调重,哺乳期调近不调远。1957年,全县有接生员180人、助产士5人、妇女保健员3人,全年进行妇女孕期检查3792人(次)、产后检查16938人(次),婴儿检查16938人(次)、新法接生4588人,新生儿死亡率下降为1.67%。
  1960年,全县查出子宫下垂1795人,治愈1741人;闭经1642人,治愈1384人;治愈率分别为73.5%和84.4%。
  1972年,全县培训接生员232人,基本杜绝旧法接生。
  1974年春夏,普查发现阴道滴虫,不孕症、子宫下垂、子宫癌、尿漏患者1777人,治愈286人,治愈率为16%。同年秋冬,用“291—3型”注射疗法,治疗子宫下垂300例,收到良好效果。
  1982年9月,对濂江公社永丰、高排、五星3个大队抽样调查18至60岁的已婚妇女1130人,发现7人有葡萄胎,均给予治疗。
  1985年9月,县孕产妇系统管理协作小组成立,在全县开展妇女围产期的保护工作。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