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002
颗粒名称: 古塔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2
摘要: 无为塔在县城西北廓小山坡上。宋绍圣四年县人杜鉴主持建造。青砖砌成,以黄泥羼稻谷壳及少量稻草筋抹缝。1981年起至1984年止,江西省文化厅和安远县人民政府合计拨款17万元,对无为塔进行维修,把楼廊、栏杆、飞檐由木结构改为钢筋水泥结构,用石灰纸筋浆粉刷内墙。1982年7月动工,1985年12月基本完工。今塔身高55米,塔刹高6.5米,底墙厚和内空对边宽均为3.35米。铜铃宝顶,雄伟壮观。有明、暗楼17层,暗楼设有佛龛。明楼门洞为平底门洞,光线平射入楼内;暗楼门洞为梯底门洞,光线斜射入塔心。步阶梯穿楼廊可登至塔楼顶层。1957年,无为塔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和1983年分别被记入《中国古代建筑学》与《江西园林名胜志》。
关键词: 中国文物 考古

内容

无为塔在县城西北廓小山坡上。宋绍圣四年(1097年)县人杜鉴主持建造。青砖砌成,以黄泥羼稻谷壳及少量稻草筋抹缝。1981年起至1984年止,江西省文化厅和安远县人民政府合计拨款17万元,对无为塔进行维修,把楼廊、栏杆、飞檐由木结构改为钢筋水泥结构,用石灰纸筋浆粉刷内墙。1982年7月动工,1985年12月基本完工。今塔身高55米,塔刹高6.5米,底墙厚和内空对边宽均为3.35米。铜铃宝顶,雄伟壮观。塔为六面九级,每面有1扇真门或假门,相互间隔,每级有回廊、平座、栏杆和飞檐,檐角吊挂铜铃。有明、暗楼17层,暗楼设有佛龛。明楼门洞为平底门洞,光线平射入楼内;暗楼门洞为梯底门洞,光线斜射入塔心。步阶梯穿楼廊可登至塔楼顶层。1957年,无为塔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和1983年分别被记入《中国古代建筑学》与《江西园林名胜志》。
  水叫坑塔在重石乡黄坑村水叫坑山顶上,为风水塔,距县城46公里。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至1487年),六面五级,高15米,墙厚1.68米,内空对径1.4米,底层、第四层和第五层分别设两头对称明门,第二层和第三层各面分别设1暗门。各层以斗拱承托,建菱形牙子迭砌出檐。塔顶已毁。
  水口塔在〓坑乡水口山背柯树坳山上,为风水塔,距县城56公里。建于清康熙甲申年(1704年),六面五级,高13米。底层每面外壁呈正方形,边宽2.6米。各层设菱形牙子迭砌出檐0.4米。各层设暗门,底层门高1.7米、宽0.46米,门额嵌长1.2米、宽0.37米紫红石,有“撷秀”两字。塔状呈葫芦形尖峰顶,塔外壁粉刷纸筋石灰。今塔檐角破损。
  长河塔在浮槎乡南部长河村山岭上,属风水塔。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年至1908年),六面九级,高18米。塔膛对径2.84米,墙厚1.37米,各层设菱形牙子迭砌出檐,每层各面设一暗门,底层设1明门入塔膛登楼至塔顶层。今塔顶及第八、第九两层被雷击坏,内楼也已毁坏。
  白塔遗址在城西南3公里白塔水库溢洪道旁。1983年掘出塔基座,青砖黄泥砌建,八面,塔墙外壁宽3.4米,墙厚2.4米,内空对径2.1米。建造年代失考。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