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石刻·碑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99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石刻·碑刻
分类号: K877.4
页数: 2
摘要: 石刻·碑刻
关键词: 中国文物 考古

内容

一、石刻清代和民国时期,县内修建宗祠或房族公厅,多在门前立抱鼓石、石狮和功名柱,门楼镶嵌石雕门额,厅内有的置放石香几桌,屋脊正中安放小石狮。“文化大革命”初期,红卫兵扫“四旧”,视石刻为“封、资、修”的产物,肆意毁坏,今存甚少。
   石狮今长沙乡粮站(原为中锋寺院)有明代石狮1对,孔田乡上寨村锡勒堂和天心乡水头村三世节孝坊旁各有清乾隆年间石狮1对,濂江乡修田村杜氏宗祠有清代石狮1对。石狮造形均为雄、雌狮相对,高约1米,蹲于石座,雄狮前左脚踏球,母狮前右腿抱抚小狮,鬛毛下垂,毛端环卷,突目张口或闭口。造形生动逼真。
   石香几桌孔田乡上寨村锡勒堂有清乾隆年间花冈石牛腿形石香几桌1张,长164厘米,宽60厘米,高115厘米,正面雕有四幅龙狮花卉图案,桌面雕有花边。天心乡孔目村茶亭有一紫红石牛腿形石香几桌,无花纹。
   石香炉重石乡莲塘村曾氏宗祠有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刻造的石香炉1座,高38厘米,宽29厘米,长38厘米。炉膛呈长方形,正面雕奔跑麒麟,背面刻戏水鲤鱼;左右两侧有提纽,臂部突出处雕狮头。造型美观,刻工精细。
   功名柱重石乡永义村曾氏宗祠门前有清雍正、乾隆年间竖立的功名柱6对,柱顶雕石狮镇兽,柱身刻立柱人功名。
   抱鼓石今孔田乡晨光小学院内有明代抱鼓石1对,欣山镇太平路24号“思书第”大厅前有清康熙年间抱鼓石1对。鼓沿上前方雕狮头,两侧鼓壁和垫座雕饰花纹。
   二、碑刻永清岩石碑在龙布乡镜溪村永清岩石洞口西侧,高193厘米,宽76厘米,厚14.5厘米,紫红石质。两面镌有铭文,正面铭文为《重修永清岩禅庵并膳田碑记》,落款为“天启元年岁次辛酉正月吉旦”;背面铭文为《重修永清岩碑记》,落款为“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岁五月吉旦”。1983年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建崇胜寺碑在浮槎乡秀塅村崇胜寺门楼壁上,正面刻“康熙三十七年岁在戊寅冬吉旦”,背面刻“重修崇胜寺募化善缘碑”。
   杨晃将军墓碑立于鹤子乡阳嘉村子下半山腰处的杨晃将军墓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知县陈文豫立。碑高107厘米,宽65厘米,厚15厘。碑文中书“伪吴检核工部尚书杨将军讳晃之神墓碑”。
   严禁梓桐碑在长沙乡水东新圩真君庙门口,乾隆九年(1744年)立。
   《梅花赋》草书碑今存长沙乡石湖村钟彩联家。镌刻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碑文为钟元铉草书《梅花赋》。
   录内侯季直表碑今存长沙乡石湖村钟彩联家,于康熙四十四年镌制。碑文为钟元铉楷书《内侯季直表》。
   整河岩碑在长沙乡水东新圩西侧渡口茶亭内,紫红石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立。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