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艺创作·文艺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95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文艺创作·文艺活动
分类号: I04
页数: 15
摘要: 文艺创作·文艺活动
关键词: 戏剧 文化艺术

内容

第一节文艺创作一、当代文学创作民国期间,县人创作当代文学甚少,且作品散失无存。
   建国后,1950年至1959年,县人创作的当代文学多为戏剧和诗歌。欧阳纲的剧作《拗蕨子》、《草苗争长》、《邹皮匠打酒》和诗歌《送郎》,魏挺秀的诗歌《插秧》,刘开生的诗歌《妈妈教我学种树》等分别在省级报刊发表。1962年6月,温良创作的诗歌《抗旱曲》在江西日报发表;1971年,杨启昌创作的诗歌《丰收的喜讯传给党》,在江西日报发表;1975年,唐进新撰写,谢让昌、唐茂祥、彭明协助整理的《老红军来信》一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84年,赖永丰创作的散文《喇叭声声》、杨启昌创作的故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省级报刊发表。
   二、民歌创作清代、民国时期,县民在现实生活和劳动实践中创作山歌、茶歌、灯歌、民间小调和儿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剥削阶级的憎恶。《十二月耕田歌》、《跌苦歌》、《长工歌》、《鲤鱼歌》、《十劝郎歌》等民歌,在劳动群众中广为流传。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群众为配合苏区斗争创作了《十话哥十回妹》、《劝郎当红军》、《妇女解放歌》等红色歌谣。
   建国后,1949年冬至1953年,县、区、乡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和妇女联合会组织发动群众创作山歌,举办山歌对唱会和联唱会,宣传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1979年,县文化馆组织民间音乐采编小组,收集整理安远民歌。1980年2月,收集民歌300余首,编成《安远民歌集》。1981年,收集安远民间歌曲165首,编成《安远民间歌曲集》。
   三、音乐创作民间音乐创作清代、民国时期,县内民间音乐有吹奏乐、打击乐和管弦乐,内容丰富,演奏形式也较多样建国后,1954年县文化馆组织文艺工作者对南乡《大堂音乐》进行整理。同年,太平区业余剧团在赣南行政区首届农村业余文艺会演中演奏整理后的《大堂音乐》,获节目奖和表演奖。
  1964年,孔田公社业余文艺代表队参加赣州专区《赣南之春》音乐会,演奏《大堂音乐》中的《阴反阳》、《剪剪花》等曲调,获演奏奖。
  1984年,魏美玉创作的采茶戏歌曲《流落他乡苦难多》、《话到嘴边难直告》、《我自作月老把红线牵》、《婷子女遭横祸悲痛满腔》和《爱仙是个好姑娘》,选入赣州地区戏剧创作研究室编印的《赣南采茶戏音乐、新腔选集》。
   歌曲创作1953年至1984年,县文化主管部门组织全县业余文艺会(调)演20次。全县业余文艺工作者采用表演唱、女声小合唱、女声小组唱等小型歌舞形式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作品,反映农村新人新事。1981年,钟秀创作的歌曲《三朵大红花》发表,同年被选入《赣南获奖歌曲集》。
   音乐作品选录。
   [=此处为插图(正月里大闹花灯(灯歌))=]注:此曲用小哨呐伴奏。
   [=此处为插图(春谷雨(茶篮灯))=][=此处为插图(春景天)=][=此处为插图页=][=此处为插图(别人跌苦①(①跌苦:穷困。)冇象〓)=]②日子方起:天亮起床。③夜脯:晚上。
   ④捞箕:小鱼网。⑤结头松:难得解开。
   [=此处为插图(认错称星找错钱)=][=此处为插图(当兵就要当红军)=]当兵就要当红军,步枪挂在背中心;红军天天打胜仗,打得白匪没个人。
   当兵就要当红军,冲锋杀敌呈英雄,消灭反动国民党,共产革命要成功。
   当兵就要当红军,红军到处受欢迎;军民相爱又团结,共同奋斗一条心。
   当兵就要当红军,红军好比铁铸成,炮弹如雨吓不倒,白军一见就逃命。
   送郎当红军 [=此处为插图((革命民歌))=]送郎呀当红军,红军呀顶光荣,我郎呀,去革命,坚决打豪绅。
   送郎呀当红军,勇敢呀杀敌人,我的郎呀,去革命,保卫我工农。
   [=此处为插图(十劝郎)=]二劝郎房门前,劝郎当兵啊心要坚,一心一意去革命,你莫思念嫩娇妻,哥哥听妹哇呀,你莫思念嫩娇妻。
   三劝郎天井边,劝郎当兵啊莫贪钱,红军打仗为穷人,军队纪律要遵守,哥哥听妹哇呀,军队纪律要遵守。
   四劝郎大门边,劝郎做事啊心莫偏,一心一意为革命,革命工作莫投机,哥哥听妹哇呀,革命工作莫投机。
   五劝郎小路边,劝郎打仗啊要在前,对准敌人要紧打,保护穷人立功勋,哥哥听妹哇呀,保护穷人立功勋。
   六劝郎大路边,日头一出东风天,艰苦日子会过去,光明日子在前面,哥哥听妹哇呀,光明日子在前面。
   七劝郎大道中,劝郎今后要写信,胜利消息告诉〓,妹妹听了心欢喜,哥哥听妹哇呀,妹妹听了心欢喜。
   八劝郎石桥头,革命脚步莫停留,红旗插到南京去,不让敌人一个溜,哥哥听妹哇呀,不让敌人一个溜。
   九劝郎出水口,打得敌人冇路走,阶级立场要坚定,革命好日有长久,哥哥听妹哇呀,革命好日有长久。
   十劝郎过别村,哥当红军最光荣,等你立功回家转,一家大细喜盈盈,哥哥听妹哇呀,一家大细喜盈盈。
   [=此处为插图页(流落他乡苦难多《借妻》罗翠娥唱段)=]魏美玉作曲 [=此处为插图=][=此处为插图(三朵大红花女声小组唱)=]钟秀曲欧阳纲词 [=此处为插图页=]四、美术、摄影、书法创作美术创作清代,县人郭孔明善画工笔花鸟。民国34年(1945年)春,画家彭凤岗、江钧在安远县城举办支援抗战书画义卖展览,县人何柏达创作数幅美术作品参加义卖展出。
   建国后,全县美术创作活动活跃。1950年至1952年,全县美术爱好者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创作一批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宣传画。1952年12月,举办抗美援朝宣传画展览会。1956年和1962年,高潮峰分别创作年画《劳动幸福多》和《劳动英雄》,均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会展出。1963年,何奇的镜画《松鹤图》参加赣南行政区手工艺品展览评比,获一等奖。1965年,魏夫昌创作的连环画《一竹筒盐》在江西《红领巾》发表。1970年,文化馆设立专职美术创作人员,组织和辅导全县的美术创作工作。1981年10月,安远县会同信丰、寻乌两县联合举办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览。1985年11月,安远县会同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寻乌5县联合举办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览。
   摄影创作1971年,县文化站设立专职摄影人员,组织全县摄影爱好者进行摄影创作活动。1980年起,县文化馆每年举办摄影人员学习班,举办摄影作品展览,培训业余摄影创作人员。1970年至1985年,全县有16幅摄影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
   [=此处为表格(表23—41954年至1985年县籍作者在省级以上展览会展出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美术、摄影作品目录)=][=此处为表格(续前表)=]书法创作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钟元铉手书碑刻《梅花赋》和《录内矦季直表》。其书法字体妍美流利,字势雄强多变,为时人所赞誉。民国期间,唐保华的楷书闻名乡里,其书法作品被县人称为佳品。
   建国后,唐天苍、何柏达、唐忠科、何奇等人喜爱书法,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县和赣州地区美术书法作品展览。1974年,唐天苍正楷书法作品送省展出。
   第二节文艺活动一、民间灯彩茶篮灯起源于九龙山,为县内民间灯彩之一,是明末清初茶农们创作的一种原始表演艺术,后经艺人不断的提炼充实,逐渐在县内流行。表演动作主要有采茶步、彩扇步、转茶篮等,由茶母1人、茶女4人共同表演采摘茶叶的劳动过程。音乐曲调有《春谷雨》、《荷包歌》、《春景天》、《双牵手》等,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马灯是县内比较盛行的民间灯彩,主要流行县南部和北部地区。县南部地区的马灯又称车马灯,由红纸和黄纸马车、车夫、官灯和扁灯组成,10人同台表演,舞蹈动作古朴雅致,配以《大闹花灯》、《小拜年》等曲调,场面热烈欢乐,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县北部地区的马灯,则由两男两女骑黑、黄、红、白四匹纸马表演,其唱词内容比较统一,曲牌有《大闹花灯》、《马头歌》、《四季牡丹》等,气氛热烈欢畅。
   狗妈蛇龙又称王龙,是一种头、腰、尾多节相连的龙灯,流行于县南部和中部地区。龙身用一长条黄布做成,龙头和龙尾以色纸糊制。5至11人舞动,上下起伏,左右翻滚,锣鼓和唢呐配奏,气氛热烈欢乐。
   瑞龙和蝴蝶舞瑞龙又称五股龙,是一种头、腰、尾不相连接的龙灯,流行于县中部地区。瑞龙头、尾各一节,腰三节,用彩色花纸糊制,由5个少年舞耍,舞步以小碎步和跑跳步为主,穿插表演“天下太平”等字造型,用唢呐伴奏,并配以锣鼓,气氛十分热烈。
   蝴蝶舞又称蝙蝠舞,与瑞龙相配合表演,瑞龙表演完毕,蝴蝶舞接着上场,5个纸糊蝴蝶分成五色,象征“五福归堂”,由5个女孩舞耍,舞步以小碎步为主,右手掌蝴蝶柄手,左手叉腰,摆出各种队形花样,同时配以清新幽雅的丝竹乐曲,别有一番芬芳醉人的情趣。
   其它灯彩香火龙、鲤鱼灯、老虎灯、双单狮、高台狮、高跷狮、采莲船、鹬蚌相争、挂花等灯彩也在县内流行。
   二、业余文艺活动组织业余剧团清末和民国时期,县内部分村庄在农闲组织“三脚班”,演出采茶戏。民国32年(1943年),县城京剧爱好者与外地疏散来安远的京剧演员合作成立安远县民众剧社,在业余时间演出京戏。演出剧目有《苏三起解》、《甘露寺》、《借东风》和《打渔杀家》等。民国37年,外来演员撤走,剧社解散。
   建国后,农村组织业余剧团,配合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文艺宣传,丰富农村文艺生活。
   固营业余剧团。1951年由朱良首创建,有演员10余人,活动在塘村、长沙、天心、重石、于都和盘古山等地。演出剧目有《上广东》、《反情》、《大劝夫》、《瞎子闹店》、《阿山打铁》、《九龙山摘茶》等传统剧目和《打破迷信》、《以社为家》、《光眼瞎》等新编剧目。1954年参加赣南行政区首届农村业余文艺会演,演出改编后的《九龙山摘茶》,获节目奖和表演奖。1955年,参加江西省第三届民间艺术会演,再次演出改编后的《九龙山摘茶》,受到省艺术界的重视和关注。中央歌舞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广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给予了高度评价,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现场录音播放《九龙山摘茶》。同年12月,朱良首赴省采茶剧团传授《九龙山摘茶》演出技艺。1960年,固营业余剧团停止活动。
   修田业余剧团。1952年冬创办。至1985年止,自编自演节目60余个,为群众演出300余场。1958年、1966年两次参加赣州专区文艺会演,1984年6月参加安远县民间舞蹈集成录像,表演瑞龙和蝴蝶舞。
   永丰业余剧团。1954年3月,濂江乡峰背、永丰两村联合组织永丰业余剧团。1955年和1956年,先后参加赣南行政区和安远县业余文艺会演,演出《瞎碰瞎》、《泉边上的爱情》、《深山巧遇》、《老少配》等剧目,均获节目奖和表演奖。1957年4月改为县临时联合采茶剧团。
   古田业余剧团与濂江公社业佘文工团。1954年,古田业余剧团成立,演出反映现代生活的《不信媒人的话》、《一场风浪》和《巨变》等节目,受到群众的好评。1958年冬,改称濂江公社业余文工团。1959年春,该团参加赣南行政区文艺会演,演出《九龙山摘茶》,获集体奖和表演奖。同年冬,以安远县民兵代表队的名义参加赣南行政区民兵文艺会演,演出《红军哥哥回来》一剧。1960年春,该团团长欧阳锦唱出席江西省文教系统群英会。同年夏,复称古田业余剧团。1968年改称古田文艺宣传队,1971年再次复称古田业余剧团。1954年至1985年为群众演出1200余场。
   业余文艺辅导1951年起,县文化馆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农村辅导业余剧团,并定期印发群众文艺辅导材料,举办各种形式的群众文艺培训班,为农村培训文艺活动骨干,推动文艺活动的开展。
   [=此处为表格(表23一51951年至1985年几个年份安远县群众业余文艺培训班举办情况一览表)=]文艺会(调)演1953年,举行全县农村业余剧团会演。1957年2月,举行全县春节农村文艺观摩会演,有56个业余剧团、767人参加会演,演出节目110个。1959年底,举行全县民兵业余文艺会演。1953年至1965年止,共组织10次全县文艺会演,100多个队次、3000余人次参加演出。
  1972年春,举行全县下乡知识青年业余文艺会演。1973年至1980年,举行全县业余文艺调演5次和全县学生业余文艺会(调)演3次。1979年4月,举行《安远之春》音乐会,18个代表队、200余人参加音乐演奏。1984年6月,举行全县民间舞蹈艺术调演,100余人参加演出。
   配合中心工作宣传演出1949年冬至1952年,区、乡组织业余剧团和秧歌队配合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进行宣传演出。
  1956年至1958年,县、区、乡组织文艺宣传队配合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进行宣传演出。1965年7月,中共安远县委宣传部、县文教局组织文化工作队,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深入农村宣传演出。1974年冬至1975年春,县文教局组织8名故事员深入农村巡回演讲新编故事。1983年春,中共安远县委宣传部、县文教局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组织计划生育文艺宣传队进行计划生育宣传演出。1984年秋,县采茶剧团排演法制教育文艺节目,深入乡村巡回演出。
   节日庆祝活动演出1954年10月1日,县、区、乡举行各种文艺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1959年9月30日至10月3日,县城连续4个晚上举行文艺晚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1964年1月1日至3日,县城举行元旦百花晚会,230余名职工和农民参加演出。1977年8月1日,组织县采茶剧团和10余支业余文艺宣传队举行大型文艺晚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和创建井岗山革命根据地五十周年。
   附戏台·影剧院(场)·三用会堂明、清时期,县城城隍庙、真君庙、地母庙、关帝庙、郭公庙、万壑台、整暇台、唐家祠、欧阳氏宗祠、何氏宗祠以及农村的大部分宗祠、寺庙均设有戏台,农闲、春节、庙会、社会时聘演“三脚班”戏。民国35年(1946年),在县立初级中学校内建安远大礼堂,可供600余人观看演出。
   建国后,宗祠、寺庙戏台大部被改作它用。1954年,县城欧阳新添、欧阳光烈等人,集资2000余元将黄家祠改建成民间剧院(1968年停止使用)。1956年秋,拥有800余个座位,演戏、放映和会议三用的“人民会堂”落成。
  1957年,凤山乡东河村建成一座演戏、放映、会议三用会堂。随后,部分公社、国营林场和生产大队相继建造三用会堂或影剧院(场)。1985年,全县共有农村三用会堂或影剧院(场)45处。
   [=此处为表格(表23—61985年全县农村300座位以上三用会堂和剧院(场)一览表)=]单位:个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