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茶戏剧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949
颗粒名称: 一、采茶戏剧班
分类号: J819.1
页数: 1
摘要: 明末清初,安远九龙山盛产九龙茶。雍正五年,安远九龙茶取作贡品。从此,九龙茶名声远扬,九龙山茶业兴旺。每年阳春三月,赣、粤、闽茶商云集九龙山,茶女演唱《十二月采茶歌》和表演以采茶为内容的短戏接待茶商。表演时因为人物只有二旦一丑,所以俗称表演班子为“三脚班”。“三脚班”受当地马灯、龙灯、摆字灯等民间灯彩的影响,增加茶篮、纸扇等道具,成为歌、舞结合的采茶灯,也称茶篮灯。茶篮灯吸收戏剧的唱、做、念、舞等表演形式,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赣南采茶戏。1955年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九龙山摘茶》现场录音。1980年,《茶童哥》被改编为电影剧本《茶童戏主》,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
关键词: 戏剧 文化艺术

内容

明末清初,安远九龙山盛产九龙茶。茶女采茶时喜欢联唱《十二月采茶歌》。雍正五年(1727年),安远九龙茶取作贡品。从此,九龙茶名声远扬,九龙山茶业兴旺。每年阳春三月,赣、粤、闽茶商云集九龙山,茶女演唱《十二月采茶歌》和表演以采茶为内容的短戏接待茶商。表演时因为人物只有二旦一丑,所以俗称表演班子为“三脚班”。“三脚班”受当地马灯、龙灯、摆字灯等民间灯彩的影响,增加茶篮、纸扇等道具,成为歌、舞结合的采茶灯,也称茶篮灯。茶篮灯吸收戏剧的唱、做、念、舞等表演形式,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赣南采茶戏。
   同治年间(1867年至1874年),固营堡坳下有“周流长”采茶戏剧班。民国13年(1924年),固营堡刘德朋组办“采霓堂”采茶戏剧班。民国21年,重石仕湖赖良球组办“和顺堂”采茶戏剧班,版石牛犬山陈良善组办“音乐堂”采茶戏剧班,古岭魏廉福组办“福兴堂”采茶戏剧班。采茶戏剧班活跃在安远、信丰、雩都、定南等县和粤北地区,演出《大摘茶》、《上广东》、《卖杂货》、《四姐反情》、《大劝夫》、《睄同年》、《睄表妹》、《补皮鞋》、《钓〓》等40余个剧目。
   建国后,1953年根据采茶戏剧班的传统剧目发掘、整理了《九龙山摘茶》一剧,由固营业余采茶剧团在同年全县第一届农村业余剧团文艺会演中演出,1954年在赣南行政区首届农村业余文艺会演中演出,1955年在江西省第三届民间艺术会演中演出,均获节目奖和表演奖。1955年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九龙山摘茶》现场录音。1963年,赣南文艺学校高宣兰对《九龙山摘茶》进行整理,并易名为《茶童哥》。1980年,《茶童哥》被改编为电影剧本《茶童戏主》,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