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900
颗粒名称: 一、发展概况
分类号: G62
页数: 7
摘要: 清光绪三十一年,知县胡维贤创办县立高等小学堂。民国初期,安远天主教堂开办德三学校,招收40余名教徒子弟入学。民国16年冬,中共党员杜承预在修田创办光远学校。民国18年,杜承预离开安远,光远学校停办。1933年6月下旬,国民党第四集团军第四十四师和第一集团军第四师攻占安远县,县内各列宁小学停办。民国22年冬,县政府开办县立平民学校。民国30年,乡、镇中心学校和保学分别改称为乡、镇中心国民学校和保国民学校。民国34年,街坊镇中心国民学校易称安远县简易师范附属小学。1949年8月下旬,县人民政府接管全县国民学校。全县小学生增至10150人,教职工增至407人。经赣州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安远县为实现普及初等教育县。
关键词: 学校管理 学校

内容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知县胡维贤创办县立高等小学堂。
  民国初期,安远天主教堂开办德三学校,招收40余名教徒子弟入学。
  民国16年(1927年)冬,中共党员杜承预在修田创办光远学校。民国18年,杜承预离开安远,光远学校停办。
  1931年秋,县立高等小学堂停办,县苏维埃政府创办县城列宁小学。1932年,各区、乡苏维埃政府相继创办区、乡列宁小学。1933年6月下旬,国民党第四集团军第四十四师和第一集团军第四师攻占安远县,县内各列宁小学停办。
  民国22年冬,县政府开办县立平民学校。民国23年,执行江西省政府《保立小学暂行办法》,保联和保开始兴办小学,保联和保办的小学统称保学,保联主任和保长兼校长。是年,全县兴办保学35所,有学生1795人、教职员71人。民国26年,县立平民学校改称第一区小学,魏登龙等人创办私立上魏兴中小学。民国29年,撤销区建制,保联改设为乡、镇,保联办保学改称乡、镇中心学校。是年,全县有乡、镇中心学校和保学179所、学生7574人,教职员264人。民国30年,乡、镇中心学校和保学分别改称为乡、镇中心国民学校和保国民学校。民国34年,街坊镇中心国民学校易称安远县简易师范附属小学(简称简师附小)。
  1949年8月下旬,县人民政府接管全县国民学校。同年冬,县人民政府对全县国民学校进行整顿,将22所乡中心国民学校改为22所中心小学,将161所保国民学校调整为123所乡、村小学,将简师附小、永安乡小学和濂江乡小学合并为安远县联合小学。
  1952年9月,贯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全县设立完全小学(简称完小)27所、初级小学(简称初小)124所,招收小学生6452人,配教职工234人。
  1953年起,对全县小学网点进行调整。1954年,小学网点调整结束,全县设完小17所、初小121所,小学生增至7841人,教职工增至240人。
  1956年,贯彻“国家办学和群众办学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开始出现集体办(简称民办)小学。当年全县有公办完小23所、初小134所,民办小学26所。全县小学生增至10150人,教职工增至407人。
  1958年,学校、学生数急剧增加。全县国家办(简称公办)完小比1956年增加10所,增长43.48%;公办初小比1956年增加35所,增长26.12%;民办小学比1956年增加98所,增长376.92%。全县小学生增至16108人,教职工增至527人,分别比1956年增长58.7%和29.48%。
  1959年冬,县内工农业生产下降,全县民办小学由1958年的124所减至117所。同时出现严重流生现象,全县小学生比1958年减少5343人。1960年,县人委决定对教育网点进行调整。从是年起至1961年止,将13所公办小学改为民办小学。
  1962年,继续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国家办学和群众办学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在继续办好公办全日制小学的同时,创办民办半日制学校。同年,把九龙小学、虎岗小学和版石小学定为安远县重点小学。从是年起,对公办初小进行调整,生源增加的改为完小,生源减少的改为民办初小。1963年,赣南行政公署教育处把虎岗小学定为赣南行政区重点小学。
  1964年,为解决家庭生活困难的适龄儿童入学问题,在生产队创办半日制耕读小学和早、晚教学班。是年,全县有公办完小43所、初小61所,民办完小1所、初小(含半日制耕读学校和早、晚教学班)493所;有公办小学学生12069人、教职工482人,民办小学学生9141人、教职工447人。
  1965年,半日制耕读小学和早、晚教学班因经费困难、师资素质差、教学时间不足和教学质量低,先后停办。
  1966年,县内开始进行“文化大革命”。同年冬,多数小学校长被诬为“走资派”,部分教师被诬为“牛鬼蛇神”,遭到批判。1967年,停课闹革命,部分师生外出串联。1968年10月,进行教育大革命,撤销农村公办小学,由生产队各自兴办或联队合办民办小学,公办小学教师除少部分担任小学或初级中学教学外,其余下放农村参加生产劳动。
  1969年2月,龙布林场创办林业职工子弟小学。是年起,以生产大队为基础兴办小学,对师资素质较差、缺乏校舍等基本办学条件的生产队小学进行撤并调整。至1971年止,生产队小学全部停办,全县兴办大队小学261所。
  1978年,对全县小学网点进行调整、整顿和充实教师队伍,选拔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校长,建立正常教学秩序,教学质量逐步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入学巩固率达99.1%。
  1981年3月、1984年3月和1985年8月,县林业科学研究所、葛坳林场、县林业局先后开设林业职工子弟学校。
  1985年,全县有小学225所、学生46235人,有公办教师730人、民办教师919人。经赣州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安远县为实现普及初等教育县。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