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幼儿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89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幼儿教育
分类号: G61
页数: 2
摘要: 幼儿教育
关键词: 学校管理 学校

内容

一、发展概况民国31年(1942年)4月4日,县政府开办县立幼稚园,聘请教职员2人,招收幼儿29人。民国32年至民国33年,永安、平安、古田、车头、江头、正气、龙泉、版石、固营和重石等乡中心国民学校附设幼稚班。
   民国33年,县政府开办县立保育院。当年,县立保育院招收幼儿2班105人,聘请教职员3人。民国34年,县立保育院并入幼稚园。民国35年,物价飞涨,各中心国民学校附设幼稚班先后停办,县立幼稚园入园幼儿也日渐减少。至民国38年7月,县立幼稚园幼儿只有1班46人,教职员仅剩2人。
   建国后,幼儿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49年冬,县立幼稚园更名为安远县幼儿园,招收幼儿2班86人,配教职员2人。1953年,县幼儿园增至4班173人,教职员增至4人。同年,镇岗和龙头小学附设幼儿班。1956年,小学附设幼儿班增至4班。当年,全县入园(班)幼儿294人,幼儿教职员增至7人。
  1958年,全县兴办民办公助幼儿园115所、托儿所609所。同年,创办县保育院,招收2至3岁幼儿54人,配保育员和教员各2人。是年,全县入园幼儿增至1445人,幼儿保育员和教员增至52人。
  1961年至1962年,民办公助幼儿园和托儿所先后停办。
  1962年,县保育院并入县幼儿园。是年,县幼儿园招有幼儿85人,有保育员和教员18人。1968年10月,县幼儿园停办,保育员和教员被下放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或改行调入其他单位。
  1975年3月,县商业局开办机关幼儿园,招收幼儿70余人,配教员和保育员3人。同年9月,县革委开办城关镇幼儿园,并拨款在何屋塘修建园舍400平方米。城关镇幼儿园当年招收幼儿86人,配教员和保育员4人。
  1976年,全县有21所小学附设幼儿班。是年,全县入园(班)幼儿2178人,幼儿教职员工增至58人。
  1981年,县供销社开办机关幼儿园,招收幼儿2班80人。1982年,县卫生局开办机关幼儿园,招收幼儿1班40人。
  1985年7月,县商业局、供销社、卫生局等机关幼儿园停办。同年12月,全县有幼儿园1所、小学附设幼儿班40个,入园(班)幼儿2121人,幼儿教职员工62人,其中欣山镇幼儿园幼儿534人、教职员工22人,小学附设幼儿班幼儿1587人、教职员工40人。
   二、幼儿教学学制民国期间,县立幼稚园招收4至5周岁幼儿,县立保育院招收2至3周岁幼儿,学制均为1至2年。建国后,1951年执行《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幼儿园招收3至6周岁幼儿,学制1至4年。1962年,县幼儿园分小、中、大班,3周岁幼儿入小班,4周岁幼儿入中班,5到6周岁幼儿入大班,学制1至3年。1976年起,城关镇幼儿园只招收4周岁幼儿入学,学制3年。
   课程民国31年,县幼稚园和乡中心国民学校附设幼稚班设唱歌、游戏和数数等课程。1949年冬起,县幼儿园设唱歌、游戏、看图识字和简单计算等课程。1953年起,小学附设幼儿班课程设置同县幼儿园。1958年,民办公助幼儿园设置唱歌、跳舞和游戏等课程。1962年,县幼儿园设置语言训练、简单计算、唱歌跳舞、手工图画和游戏体操等课程。1980年起,全县幼儿园设置语言、常识、计算、体育、音乐、美工和游戏等课程。每周课程安排:小班,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工各1节课,游戏12节课,每节课10至15分钟;中班和大班,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工各2节课,体育1节课,游戏12节课;中班每节课20至25分钟,大班每节课25至35分钟。
   教学原则与方法根据幼儿特点采用观察法、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游戏法、组织幼儿学习看图识字、简单计算、扎纸画图、唱歌跳舞,教育幼儿懂礼貌、讲卫生、守纪律,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和审美能力,使幼儿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小学教育打好基础。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