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私塾·县学·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89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私塾·县学·书院
分类号: G47
页数: 2
摘要: 私塾·县学·书院
关键词: 学校管理 学校

内容

第一节私塾县内私塾始创时间失考。清代、民国期间,县内私塾有学馆、家塾和义塾(俗称义学)3种。《学馆为士子自行举办,家塾为豪绅私设,义塾由宗族或私人捐款举办。学馆学生须缴交学费,义塾学生免缴学费。私塾分蒙馆和经馆两种。蒙馆招收蒙童入学,先生每天指导学生习字和给学生点读《三字经》《幼学琼林》《增广贤文》《百家姓》等。经馆招收进过蒙馆的学生,教学《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和《四书五经》等,并学作八股文章。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城西大兴寺侧建五坊义学,招收街坊、修田坊、永安坊、古田坊和濂江坊子弟入学。教学内容为写字,认读家用杂字,背诵回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孝经》等。
   民国23年(1934年)冬,县政府下令各保创办保学,学生入保学就读。从是时起,私塾逐渐减少,至1949年10月全部废止。
   第二节县学宋庆历四年(1044年),于县治东(今县体育场)建文庙学宫,奉祀孔子,教授生员。元至元中(1271年至1294年),安远县学置训导;大德年间(1297年至1307年)置教谕。教谕主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训导协助教谕教育生员。清制,安远县学每试额取文、武生员各12人。咸丰四年(1854年),增文、武额各1名。入学生员中,定额廪、增生各20人。咸丰六年后,连年兵灾,生员减少,学宫剥蚀残坏。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废科举。光绪三十三年,县学改为劝学所。民国18年(1929年)学宫毁于战火。
   第三节书院明、清期间,县内先后创办濂溪、太平、永兴、聚五、片云和濂江等书院,延揽生员研习儒家经籍,准备科举应考。
   濂溪书院明隆庆六年(1572年)知县周昶建,址在县城老教场关帝庙左。
   太平书院隆庆六年知县周昶建,址在太平堡,清末改为公馆。
   永兴书院清康熙年间(1661年至1722年)建,址在龙头堡永兴山。
   聚五书院雍正三年(1725年)建,址在重石隘(今重石小学校址)。
   片云书院雍正七年知县吴宁谘建,址在版石堡妙相寺东。
   濂江书院道光十六年(1836年)知县陈隽建,址在城隍庙右县内书院由名儒执教,号为山长。山长每月讲学3次,每季考查生员制艺文章。知县、教谕也常入院训导,鼓励生员勤奋学习,致力成才。清末,县内书院先后停办。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