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科技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854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科技成果
分类号: G305
页数: 4
摘要: 科技成果
关键词: 科学研究工作 科研成果

内容

第一节农业科技成果一、褐飞虱越冬北界研究成果县植检植保站农艺师李文汉于1979年2月22日、3月11日分别在县内灌水杂草田和特设诱虫秧田捕获褐飞虱3只、白背飞虱90只。经江西省褐飞虱考察组鉴定,确认褐飞虱越冬北界可从广东沿海北纬18°一带推移到江西安远北纬25°一带,为褐飞虱的予测与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础。随后,全国植保总站出版的《农作物病虫害予测予报办法》将褐飞虱的越冬北界改定为北纬25°。1982年,褐飞虱越冬北界研究成果获江西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
   二、无籽马兰西瓜
  1975年,县农科所陈能涵、刘跃明、顾良丰采用杂交培育无籽马兰西瓜四倍体成功。1979年,在县农科所和濂江公社修田大队新圳背生产队试种无籽马兰西瓜10亩。无籽马兰西瓜植株根系发达,长势强,蔓粗壮,叶肥大,耐湿耐热,适应性强,生育期110天,属中熟偏迟品种,每亩产瓜1250公斤以上,瓜型长30厘米至40厘米,瓜重4公斤至12公斤,瓤红、质脆、爽口、味甜、多汁,含糖量12%。在香港市场畅销。
   三、和务毛尖茶
  1984年至1985年由县农业局农艺师文瑛与和务茶场技术员黄含辉合作研制。和务毛尖茶条索紧细弯曲,色泽翠绿显毫,茶味醇厚甘甜,汤清气香,叶底匀净嫩绿。1985年被评为江西省创新名茶。
   四、柴草两用灶
  1981年由县科委干部高明祥根据县内燃料资源的情况和群众的生活习惯设计制作。柴草两用灶热效率可达30%,比传统灶节约柴草50%左右,同年获赣州地区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
   五、赣南蜗牛灶
  1982年4月至8月以高明祥为首的省柴灶研究小组设计制作。赣南蜗牛灶省柴节能、保温性好、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1982年获赣州地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四等奖。
   六、全国马尾松地理种源选择试验成果
  1979年,安远马尾松被选为全国马尾松品种分点生长对比试验树种。1981年,县林科所参加由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主持进行的全国马尾松地理种源选择试验,营造全国64个马尾松种源的马尾松生长对比试验林58.2亩。
  1985年,县林科所参加的全国马尾松地理种源选择试验成果,通过江西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获江西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经全国马尾松地理种源选择试验测定,安远马尾松种源为优良种源,在江西省马尾松种源中排为第六位,在全国64个马尾松种源中排为第十三位。是年,安远县被列为江西省马尾松调种区之一。
   第二节工业科技成果一、活动抓举松香手推车
  1958年由安远化工厂涂怀仁研制。在高温作业情况下使用活动抓举松香手推车运输松香,提高短距离安全运输效率4倍。1959年9月,涂怀仁出席全国工交财贸系统群英大会。
   二、计量蒸馏两用锅
  1959年由安远化工厂刘文金、唐绍森研制。使用计量、蒸馏两用锅蒸馏松香,日产量提高73%,优级品率达90%。同年,唐绍森代表研制小组出席江西省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三、木制冲击式水轮机
  1959年由县粮食局粮油工业机械修配厂萧显明、龚全喜、郭振江等3人研制。1960年4月,萧显明代表研制小组带模型出席江西省粮食系统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表演大会,获江西省粮食厅奖励。同年5月,参加全国财贸系统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表演。
   四、翻斗式定量自动秤
  1960年由县制米厂研制,1978年获江西省科学技术大会科学技术成果奖。
   五、消除松香结晶
  1967年,县化工厂唐忠职等人组成消除松香结晶科学技术攻关小组,研究消除松香结晶。经反复试验,采取严格调节蒸馏温度、控制桶距、加盖冷却和保持包装具及场地清洁卫生等措施,于1968年10月成功地消除了松香结晶,使安远松香优质品率上升至99.1%以上。1981年,安远松香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1983年被评为国家林业部优质产品。
   六、饲料加工风力运料自动线
  1976年由县粮食局欧阳洪犹研制,实现饲料粉碎、粗细饲料搅拌和饲料入库自动化。饲料加工风力运料自动线装有布筒分尘器,消除了粉尘对环境的污染。1978年获江西省科学技术大会科学技术成果奖。
   七、中华猕猴桃酒
  1979年冬,县酒厂杜云山等人组成中华猕猴桃酒研制组,以猕猴桃为原料,选用“四二三”果酒酵母菌,采用发酵与浸泡相结合的方法试制成功中华猕猴桃酒。中华猕猴桃酒醇厚柔和、清凉甘美、色泽金黄、透明清亮,经江西省赣州地区卫生防疫站检测,符合国家GB—2757—81饮料酒卫生标准。
   第三节医药科技成果一、山香园片
  1975年4月,县制药厂技术员黄倬英以版石公社女社员王连娣的祖传治疗咽喉肿痛的草药(俗称“鹅子药”)为原料研制成功治疗咽喉病的注射液,取名“喉特灵”。1976年2月,经上海市医药工业公司检验,“鹅子药”实为沽油科植物山香园。是年,县制药厂将山香园叶浸膏制成片剂,经县人民医院等医疗单位1000多例喉部疾病患者临床试用,疗效显著。1977年6月,山香园叶浸膏片剂通过江西省药品检验所鉴定。同年7月,江西省药政管理局批准山香园叶浸膏片剂定名为山香园片。国家卫生部制定山香园片生产标准,当年正式投入生产,并编入《中草药制剂产品工艺汇编》。
   二、人工培植牛黄
  1981年5月,县医药公司在高云山垦殖场大拱桥工区进行人工培植牛黄试验。1984年10月,杀1头试验牛取得牛黄1块,潮重42克,干重12克。1985年1月,通过江西省省级鉴定,荣获江西省科学技术成果四等奖。
   第四节科技论文目录
  1950年起,县内科技工作者在省级以上报刊陆续发表工业、农业、林业、医药等科技论文。至1985年止,收集科技论文18篇。
   [=此处为表格(1950年至1985年县内科技工作者发表论文目录)=][=此处为表格(续前表)=]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