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技机构与队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85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科技机构与队伍
分类号: F204
页数: 4
摘要: 科技机构与队伍
关键词: 科学学 科学技术

内容

第一节科技管理机构一、县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1963年9月,成立县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由县长唐进新兼任主任委员。1964年5月,改称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县科委)。1968年冬,县科委撤销,工作人员全部被下放农村参加生产劳动。
  1975年10月25日,复设县科委。1979年3月31日,县科委下设科学技术情报站。1984年开办科技市场。
   二、县科学技术干部管理局·县科委科学技术干部管理科
  1979年,成立县科学技术干部管理局(简称县科干局),归口县科委。1984年,撤销县科干局,设立县科委科技干部管理科。
   第二节科技研究机构一、县农业推广所民国31年(1942年)1月1日建立,负责指导全县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进行气象观测。民国34年5月撤销,翌年1月复设。1949年8月下旬,为县人民政府接管。
   二、县新赣南农林场民国30年12月开办,驻古田乡下山坝。翌年1月划属县农业推广所。租用民田36亩,从外地引进水稻、蔬菜新品种进行育苗和栽种试验。民国35年2月,在县城无为塔附近山岗建果园12亩。民国37年5月撤销。
   三、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1951年2月,建立县地方国营农场(简称县农场),驻县城南郊修田村岗下,职工7人,经营耕地50亩,负责水稻和棉花新品种推广栽培试验工作。1952年冬,迁至圆垄塅。1954年5月,改称县示范繁殖场,职工增至16人,土地扩至130.92亩。1955年7月复称县农场。1957年2月,县蔡坊劳动改造农场改称县农艺场,4月,并入县农场,为县农场蔡坊分场。12月,蔡坊分场划属高云山林农牧综合垦殖场。1959年10月,县农场改名为县农林水科学研究所。1962年3月,撤销县农林水科学研究所,成立县农业技术指导站良种试验场。同年9年,撤销县农业技术指导站良种试验场,成立县良种繁殖场。1970年5月14日,撤销县良种繁殖场,成立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简称农科所),下设农业、畜牧和水产组,负责农、牧业和水产科学研究及引进品种试验示范工作。1972年,县农科所试种杂交高粱3亩,收种籽600余斤。同年10月26日,畜牧组和水产组从县农科所划出,成立县鱼种场和县畜牧良种场,县农科所专责农作物优良品种栽培试验和推广工作。1973年在濂江公社和凤山公社示范推广杂交高粱成功。同年试种杂交玉米1亩,收种籽100余斤。1974年在凤山、濂江、车头、龙布等公社推广杂交玉米成功。1977年向全县推广种植杂交水稻4000余亩,获大面积丰收。同时试种无子马兰瓜成功。1983年5月,县农科所更名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验场。1984年5月,复称县农科所。1985年,县农科所有职工15人,经营耕地71亩、池塘5.4亩。
   四、县森林苗圃
  1952年建立,驻古田乡永新村下山坝,时有职工5人,经营圃地24.5亩,进行苗木培育。1968年12月并入安子〓林场。1980年5月复建县苗圃,驻版石公社红光大队石子头,与县林科所合署办公。1982年8月,迁至安子〓林场马木坪工区,独立进行苗木培育。1985年有职工20人。
   五、县科学院
  1959年成立,下设林产化工、农业机械和矿产冶金科学研究组。1963年9月撤销。
   六、县水产科学研究所
  1959年10月,县农林水科学研究所成立水产队,1963年8月22日,以县农林水科学研究所水产队为基础成立县鱼种场。1968年11月,县鱼种场并入县良种繁殖场。1970年5月,县农科所设立水产组。1972年10月,撤销县农科所水产组,设立县鱼苗鱼种繁殖场。1978年12月,改称县水产科学研究所(简称县水科所)。1985年,有职工17人,经营养殖水面31.4田。
   七、县畜牧良种繁殖场
  1970年5月,县农科所设畜牧组。1972年10月26日,撤销县农科所畜牧组,设立县畜牧良种繁殖场,驻濂江公社修田大队岗下,经营耕地20亩、养殖水面4.5亩,1985年有职工17人,设有畜禽良种繁殖组、饲料组和后勤组。
   八、县林业科学研究所
  1973年1月成立,简称县林科所,驻版石公社红光大队石子头。1985年有职工27人,经营科研林地0.75万亩、耕地15亩,拥有森林活立木蓄积量3500立方米。
   九、县农村能源工作站
  1979年9月成立,负责推广沼气利用和节柴灶。
   十、县虎岗温泉利用研究所
  1980年1月9日成立,利用温泉水培植农作物、繁育农作物品种和繁殖热带鱼苗。1984年,试养、繁殖甲鱼、非洲罗非鱼、埃及塘虱鱼成功。
   十一、县树木园
  1980年11月成立,驻县城东北郊龙泉山,进行树种收集和培育。1985年有职工28人,经营山地0.22万亩,有树种378种。
   第三节科技队伍民国31年(1942年)1月,县农业推广所有农林技术指导员2人、助理农林技术指导员2人,县新赣南农林场有育苗技术员1人。
   民国32年,县政府建设科有技士1人。民国35年12月,县农业推广所增设家畜防疫指导员1人。
   建国后,县内陆续设立农、林、牧、水产和温泉利用等科学研究所,工矿企业也逐步增多,科技人员不断增加。
  1982年,全县有科技人员271人,其中工业科技人员14人、农业科技人员63人、林业科技人员47人、水电科技人员24人、卫生科技人员103人、其它科技人员20人。1983年,给全县科技人员评定技术职称。全县有252名科技人员获得了技术职称,其中,获农艺师职称8人、助理农艺师职称15人,农业技术员职称16人、农业经济师1人、助理农业经济师4人、畜牧兽医师职称5人、畜牧技术员职称8人、林业工程师职称2人、助理林业工程师职称9人、林业技术员职称18人、水利工程师职称1人、助理水利工程师职称5人、水利技术员职称12人、工业工程师职称1人、助理工业工程师职称5人、工业技术员职称26人、主治医师职称9人、医(护)师职称31人、医(护)士职称76人。
  1985年,全县有科技人员602人,其中获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181人。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