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资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79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物资管理
分类号: F251
页数: 3
摘要: 物资管理
关键词: 综合管理 管理部门

内容

第一节物资管理体制
  1949年冬,县人民政府开展物资供应工作,规定国家统配物资由县人民政府计划分配,由县商业部门统一经销。
  1963年9月,县物资局成立,从商业部门接管钢材、生铁、水泥、玻璃、炸药、电动机、变压器和轮胎等计划物资的供应工作。1968年6月,县革委撤销物资局设立物资组。1972年
  1月,撤销物资组,复设物资局。1975年10月物资局改称物资供应公司,1977年7月复称物资局。1984年3月,县人民政府撤销物资局,成立物资供应公司。1985年10月,复设物资局。物资局与物资供应公司合署办公,联合设立人事秘书股、计划业务股和财务股,共有职工26人,拥有库房和办公用房2450平方米、大小汽车4辆、固定资产24.53万元。
   第二节物资采购与供应
  1949年冬至1962年,国家分配给安远县的计划物资品种少、数量小,采购与供应强调集中统一,采取封闭式的经营方法。1963年,遵循“从生产出发,为生产服务”的物资工作方针,坚持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搞好货源与生产需要在数量、品种、规格上的平衡,做到不误生产,及时供应。1965年,全县社会需求钢材22.3吨、电动机1台、布电线2300米、轮胎11套、炸药1.5吨、水泥282.8吨、平板玻璃41标准箱。县物资局在国家下达的物资统一分配计划的基础上多方组织货源,满足了生产单位的需要。
  1966年至1976年,由于受“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的干扰,物资计划购销供应品种从579种减少到217种。
  1980年,为适应“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按照“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的要求,实行“计划供应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营方针,发展横向经济联系,多层次多渠道组织货源,增加适销对路品种。除及时组织力量调入国家计划内统配物资外,先后派出人员分赴九江、萍乡、南昌、新余、厦门、广州、海口等地采购钢材、水泥、轮胎和平板玻璃等县内急需物资,购销额大幅度上升。1980年购进额125万元、销售额156万元,1985年分别上升到172万元和203万元。
   [=此处为表格(1972年至1985年安远县几个年份主要物资购销情况一览表)=]表20—1第三节经济效益
  1963年至1968年,县内物资购销实行报帐制,各项经济指标由赣州专区物资局统一核算。1969年起,改由县物资局独立核算。1972年,物资购进额89.6万元,销售额71.96万元;资金周转151天,物资流动费用水平3.1%,全年亏损1.1万元。1973年,购进额与销售额分别达到123万元和141.1万元,资金周转下降到104天,流动费用水平3.3%,全年盈利2.4万元。
  1980年,经营方针由“以收抵支,收支平衡”改为“合理计费,略有盈利”,对利润实行“二八”分成(二成上缴,八成留归企业),把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当年实现利润3.3万元。1981年,利润增至4.1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1983年,贯彻“以销定进、择优进货、快进快销、薄利多销”的经营方针,由按行政区进货改为按经济区域进货,缩短物资运输距离,减少中间环节。当年,物资购进额128.3万元,销售额150.8万元,资金周转天数降为65.5天,流通费用水平达12.1%,创利3.2万元。1985年,物资购进额172万元,销售额203万元,资金周转天数降至46.5天,流通费用水平降为9.3%,实现利润2.3万元。
   [=此处为表格(表20—21972年至1985年全县几个年份物资购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比较表)=]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