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货经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634
颗粒名称: 一、百货经营
分类号: F713
页数: 1
摘要: 民国初期,县城道生号、怡昌祥、鸿昌祥、胡永盛、永盛发、信和祥、仁昌隆和祥裕号等19家商户经营布匹、胶鞋、雨伞、纸张和搪瓷器皿等数十种日用百货。民国17年,全县有百货店39家,百货经营品种增至百余种。民国23年起,百货经营业逐渐建立布匹、杂货、纸笔、书画和雨伞等专营商店。民国34年,县城有百货店67家,其中布店30家、杂货店22家、纸笔店7家、书画店2家、雨伞店6家。民国3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物价飞涨,百业萧条。民国37年,县内百货商店减至15家。是年起,县内所需日用工业品由国家按计划分配,实行内部调拨制度,主要从赣州市组织进货。是年,县百货公司商品销售额为151.12万元。
关键词: 贸易经济 商品贸易

内容

民国初期,县城道生号、怡昌祥、鸿昌祥、胡永盛、永盛发、信和祥、仁昌隆和祥裕号等19家商户经营布匹、胶鞋、雨伞、纸张和搪瓷器皿等数十种日用百货。
  民国17年(1928年),全县有百货店39家,百货经营品种增至百余种。
  民国23年起,百货经营业逐渐建立布匹、杂货、纸笔、书画和雨伞等专营商店。民国34年,县城有百货店67家,其中布店30家、杂货店22家、纸笔店7家、书画店2家、雨伞店6家。
  民国3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物价飞涨,百业萧条。民国37年,县内百货商店减至15家。各家百货店资金短缺,经营品种单一,流动资金多者不过银元数百元,少者只有几十元。
  建国后,生产发展,物价稳定,县内百货经营业逐渐发展。1949年冬,县财政科供销合作社百货店开业。1950年8月,国营信丰县商店安远贸易小组百货店开业。1951年,各区供销合作社在区公所驻地圩场设立百货销售点。是年起,县内所需日用工业品由国家按计划分配,实行内部调拨制度,主要从赣州市组织进货。1952年,全县日用工业品国内纯购进36.5万元,国内纯销售31.98万元。
  1954年6月,国营安远县花纱布公司开业,专营布匹销售业务。同年9月15日,棉布及其制品开始按人定量凭证供应。当年定量标准为人平15尺。1956年6月,县百货公司开业,经营棉布、针织品和小百货等商品。当年完成商品销售额115.76万元。同年12月,在县城建立公私合营布店1家、百货店1家、杂货合作商店10家,在圩场建立南杂百货合作商店12家。
  1957年,县公私合营百货店经营活动纳入国家计划,人员、资金、设备由县百货公司统一调配,所得利润按国家所得税、工人福利奖金、企业公积金、资本股息红利四方面分配。是年,县百货公司商品销售额为151.12万元。
  1958年上半年,全县33个百货合作商店((小小组),先后并入国营商业。
  1962年1月,丝绸、毛毯、蚊帐、肥皂、牙膏和胶鞋等65种日用工业品实行凭证供应。棉布定量供应标准减至每人每年3.1尺。由于计划分配日用工业品减少,国家允许跨地区采购或直接进厂订货。安远除在赣州市组织货源外,还在南昌市和广东省组织货源。
  1964年,全县日用工业品供求矛盾趋于缓和,除棉布仍需凭证供应外,其余商品敞开供应。1965年,全县国营百货经营业商品销售额达255.25万元。
  1968年和1969年,全县国营百货经营业年商品销售额连续两年下降。1969年降为130.48万元。
  1970年,国家规定日用工业品按政区计划分配,不准跨省采购。县内所需日用工业品仍从赣州组织进货。1972年,全县国营百货经营业商品销售额上升至413.44万元。1978年继续上升至629.68万元。
  1979年起,发展城乡个体商业。1981年起,为了搞活商品流通,允许跨省采购或直接向工厂订货。安远县先后与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广东等省市建立商业业务联系,调进县内紧缺的日用工业品。1983年,取销棉布供应证,棉布敞开供应。
  1985年,全县百货经营业有国营商店6家、供销商店62家、合作商店3家、个体商户1405家,百货商品销售额增至1838.03万元。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