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土流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611
颗粒名称: 一、水土流失
分类号: TU98
页数: 1
摘要: 安远县属低山丘陵区,山岭纵横交错,“长夏初秋,暴雨时作,溪河泛涨”,造成水土流失。自宋元时起,中原汉人陆续南迁入境,安远县人口逐渐增加。明洪武初至清同治年间,县内人口增加数倍,进山伐木挖坡造田,山坡植被日渐破坏。民国22年至23年,国民党军对安远苏区进行“围剿”,修公路,挖工事,筑碉堡,大量砍伐树木,使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号召人民群众,注意保护植被。同时,引起河川迳流变化,导致水旱灾害增多。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山洪夹带泥沙淤塞水库渠道,水利设施效益下降。县城郊黄泥岭水库库底淤积3米多,蓄水减少。全县小(一)型和小(二)型水库均有不同程度的淤积。濂江河西霞山河段比清末提高3.5米。
关键词: 城乡建设 区域建设

内容

安远县属低山丘陵区,山岭纵横交错,“长夏初秋,暴雨时作,溪河泛涨”(清同治《安远县志》),造成水土流失。
  自宋元时起,中原汉人陆续南迁入境,安远县人口逐渐增加。明洪武初至清同治年间,县内人口增加数倍,进山伐木挖坡造田,山坡植被日渐破坏。
  民国22年(1933年)至23年,国民党军对安远苏区进行“围剿”,修公路,挖工事,筑碉堡,大量砍伐树木,使植被遭受严重破坏。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号召人民群众,注意保护植被。但是,在1958年大办农村公共食堂和大炼钢铁时,出现乱砍林木现象,毁坏了部分森林资源。以后,随着人口的增长,采伐任务的增加,加之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割草积肥,山火为害和挖掘钴砂等,植被继续遭到破坏。
  [=此处为表格(表15—1 1964年和1982年安远县水土流失调查情况表)=] 单位:万亩 1985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72.15万亩,占山地面积24.51%,其中,强度流失面积为11.39万亩,中度流失面积为43.57万亩,轻度流失面积为17.19万亩。县内各乡水土流失危害强弱次序:濂江乡、欣山镇、车头乡、新龙乡、版石乡、重石乡、蔡坊乡、天心乡、浮槎乡、龙布乡、长沙乡、凤山乡、镇岗乡、孔田乡、新园乡、鹤子乡、双芫乡、塘村乡、〓坑乡、高云山乡、江头乡。
  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与更生能力恶化。同时,引起河川迳流变化,导致水旱灾害增多。濂江河讯期最大流量1030立方米/秒,而最干旱时,流量不到1立方米/秒,相差近1030倍。不少山溪支流在农田需水期而河竭泉枯。1980年,为气候正常年景,全县农田仍有1.04万亩遭受水灾,3.13万亩遭受旱灾。受灾农田占当年全县耕地面积的19.76%。另外,水土流失还淤积河床水库。1980年至1985年,全县平均悬移质含量0.11公斤/秒,悬移质输沙量为1.583公斤/秒,侵蚀模数87.7吨/平方公里。濂江河年输沙量为16.25万吨,其中悬移质14.13万吨,推移质2.12万吨。镇江河年输沙量为6.57万吨,推移质0.86万吨。
  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山洪夹带泥沙淤塞水库渠道,水利设施效益下降。县城郊黄泥岭水库库底淤积3米多,蓄水减少。全县小(一)型和小(二)型水库均有不同程度的淤积。濂江河西霞山河段比清末提高3.5米。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