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乡村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59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乡村建设
分类号: TU98
页数: 2
摘要: 乡村建设
关键词: 城乡建设 区域建设

内容

一、乡村建设概况民国期间,县内农民住宅多为土砖瓦房,矮窄昏暗,且与牛猪栏混杂,卫生条件差。
   建国后,1950年至1965年,农村普遍建“四扇三间”和“独水”传统式样住房。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左思潮泛滥,盲目推广“大寨经验”,农民建房不多。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副、工、商各业迅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建新房的农户日渐增多。1980年,县人民政府制订乡村建设规划。1983年起,选择濂江乡碛角村和高排村、镇岗乡河迳村、车头乡上坝村、天心乡万田村实施全县乡村建设规划。1984年至1985年,全县乡村建设投资为3586万元,其中农民自筹住宅建设资金943万元,公共建筑投资448万元,公用设施投资130万元,生产设施建筑投资2065万元;投入乡村建设的建筑材料:钢材318吨,木材1.72万立方米,水泥3713吨,玻璃465标准箱。欣山镇水背、石塘、东门、西门等村,966户农户中有324户建了新房,建筑面积为19860平方米。房屋式样普遍由传统的“四扇三间”改为悬臂廊檐式,且多为砖混结构,宽敞舒适,坚固实用。
  1985年,全县有自然村1997个(其中500人以上的大村庄237个),村庄占地面积8901亩,居住户3.76万户,居民21.37万人,房屋总面积为555.18万平方米,乡村道路总长775公里。
   二、碛角村简介碛角村在濂江乡境内西南部,距濂江乡人民政府驻地郭爷庙2公里,距县城3公里。1956年,全村有63户,367人,并有房屋3846平方米。1964年起,按“非”字型格局、“四扇三间”式样建设新村。1973年,建大队管理委员会办公房1幢和代购代销店1间,建筑面积分别为133平方米和48平方米。至1985年止,全村新建住宅670间,1.62万平方米,建有小学1所占地913平方米,建筑面积288平方米;建有碾米厂厂房1间、林场办公室1幢。村后山谷建有白塔水库,蓄水量54万立方米,灌溉面积0.2万亩。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