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加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530
颗粒名称: 第七章 加工业
分类号: F307.5
页数: 4
摘要: 加工业
关键词: 加工业 食品加工

内容

第一节粮油饲料加工一、稻谷加工人力加工1967年以前,县内稻谷加工多用人力。先用砻剥去谷壳,再用碓或春米筒把糙米加工成白米。加工效率低。
   水力加工清嘉庆五年(1800年),上濂坊吉牛坑装有水碓1座,用水碓春米。民国24年(1935年),一广东人在县城教场街侧濂江河畔安装木轮石碓,利用水力加工稻谷。木轮石碓加工百斤稻谷需30分钟左右。民国期间,长沙乡上人、深潭龙、山口、小石龙、石龙坳等地建有水碓12座。建国后,县内边缘山区少数地方仍使用水碓加工稻谷。1956年至1968年,天心深溪、高坑、大坋等地装置水碓10余座。1979年,重石公社枫树场、〓坑公社关山迳、龙布公社阳光大队牛面脑各建水碓1座。1985年,全县尚有水碓31座。
   机械加工1950年3月,县人民政府建设科购置机械制米设备,开办制米厂。制米厂日产机制大米0.4万斤。1954年4月,制米厂从信丰购进15马力煤气发动机1台和升降设备1套;6月,新购设备运行投产。
  1958年,版石大米加工厂建成投产,班产大米3吨。
  1971年,全县各粮管所、站开办机械制米厂,农村生产大队开始建立单机单斗来料加工制米厂。
  1975年,版石制米厂建风运大米车间,班产大米50吨。1979年,城关粮油加工厂建升降风运大米车间,班产大米50吨。
  1981年,个体农户开始购置单机单斗碾米机械,来料加工稻谷。1985年,全县基本实现稻谷加工机械化。
   一、大米加工大米加工而成的粉干,系县内传统食品。重石手工粉干韧滑爽口,远近闻名。
  1958年,县内8个粮管所办有粉干厂,手工制作粉干应市。1977年,县制米厂从广东购进粉干机1台,生产机制粉干,班产0.88万斤。次年,龙布、天心、版石、车头、孔田等5个粮管所购置粉干机,生产机制粉干出售。
  1983年,县内个体户开始购置粉干机,生产机制粉干供应城乡市场。1985年,县产机制粉干销往广东省。
   三、面粉加工
  1967年,县制米厂从赣州购进机动单滚单梳铁木结构面条机1部,加工生产面条。拌粉、晾晒、段切、包装均用手工,班加工面粉600余斤。1971年,安装半机械化面条生产线1条,班面粉加工量增至1200余斤。1985年,加工面粉40万斤。
   四、榨油县内农村普遍建有榨油坊,利用水力手工榨制木梓油、菜籽油、桐油和野生植物油。
  1969年,县制米厂购置95型卧式榨油机1台,设立机机械榨油车间,开始机械榨油。1971年,县制米厂又购置90型气压立式榨油机4台和锅炉、蒸汽炒锅等设备,开始榨制米糠油。随后,龙布、天心、重石、版石、车头和孔田等6个粮管所分别购置90型榨油机2至44台,榨制米糠油。至1985年止,全县累计生产毛糠油267吨、精糠油2吨,利用糠脚油制肥皂1.82万联。
  1976年,孔田公社南坑大队装置90型气压立式榨油机2台,濂江公社中心大队装置90型气压立式榨油机1台,版石公社上坑大队装置95型卧式榨油机1台。从此,农村开始使用机械榨油。1981年起,个体户购置榨油机,进行来料加工生产。
   五、饲料加工混合饲料生产县内混合饲料品种有统糠、混合糠、砻糠、细糠和碎米等。1984年生产混合饲料1596吨,1985年生产1226吨。
   配合饲料生产1983年6月,县饲料公司开业,向市场供应生猪配合饲料配料。同年10月,县饲料公司开办配合饲料厂,装置300型粉碎机组1套,生产生猪配合饲料供应市场。翌年,增加300型粉碎机组1套,生产肉鸡和蛋鸡配合饲料。1983年至1984年,生产配合饲料0.07万吨。1985年,县饲料公司投资50万元,在欣山镇龙泉路新建年产量为0.3万吨的饲料配料加工厂,当年生产生猪配合饲料1.43万吨,浓缩饲料0.7万吨。
   第二节木竹加工安远系山区县,木竹资源丰富。木竹工匠就地取材,制造木竹农具和家具。木制农具有木犁、水车(龙骨车)、木桶、粪船、谷斗等,家具有桌、椅、床、凳、橱、柜、箱、盆等;竹制用具有筛、簸、箕、篮、箩、篓、笼、竹椅、竹床、箬笠等。车头乡黎村村民世代相传用硬头黄竹编制香篮,用于盛物赶集、进香和走亲戚。竹编香篮美观耐用,颇受县人喜爱。
   民国期间,木竹工匠在县城设点坐铺经营,多以家庭为单位,前店后坊,自产自销。荣昌号制伞店用毛竹生产竹骨油纸伞,雇工10余人,年产油纸伞约0.7万把。建国前夕,县城有木竹加工店铺24家,从业人员70余人。
   建国后,1952年5月,荣昌号雨伞店与杜鹏初雨伞店合资成立雨伞社,13家木器店联合成立县城木业建筑生产合作社。1953年冬,县城木业建筑生产合作社购置12马力单缸卧式柴油机1台,安装圆盘锯,用机械加工木料板材。1958年,雨伞社自行设计制造钻孔机和伞头加工机,提高工效2倍,当年雨伞产量达2.25万把。是时,县内生产的油纸伞美观大方,质量可靠,且价格低廉,在赣南地区颇受欢迎。1965年,县城木业建筑生产合作社引进压刨机、平刨机和打榫机等机械,竹器生产行业引进破篾机、破丝机和竹筷加工机等机械。
  1980年,由于传统的竹骨油纸伞逐渐被钢骨布面晴雨伞所取代,雨伞社停止生产花、绿色油纸伞,仅生产大红油纸伞,供乡村婚嫁迎娶之用,年产量约0.2万把。是时,雨伞社转产木纱团芯和藤木折椅等,销往广东和福建等地。从是年起,县内生产交通、纺织、建筑、船舶和车辆等竹木部件。
  1953年至1985年,全县生产枕木6.07万立方米、造船板材0.32万立方米、各种工具木柄和擀面杖142.47万根、纺织纱管211.26万支、篾缆10余吨。
   第三节烟草加工县内生产的烟草,部分加工成烟丝销售。烟丝多销往广东省、福建省和赣州市等地。
   民国17年(1928年),县城有烟丝店5家。民国24年,县城有烟丝店10家,从业人员30人,各有资金银元150元至200元不等。民国33年,县城有烟丝店5家,共有资金11.5万元。
   建国后,1951年,全县有烟丝店16家,其中县城5家、孔田圩9家、版石圩2家。
  1955年,县城烟丝店组织烟丝生产合作社。1959年,烟丝生产合作社并入县副食品加工厂。是年,县副食品加工厂加工烟丝31.82吨、卷烟872条,版石副食品加工厂加工烟丝9.64吨。1981年,全县停止加工烟丝。
   [=此处为表格(表13-91965年至1980年安远县几个年份烟丝产量比较表)=]单位:吨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