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酿造·食品加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518
颗粒名称: 第六章 酿造·食品加工
分类号: F407.82
页数: 4
摘要: 酿造·食品加工
关键词: 食品工业 轻工业经济

内容

第一节酿造一、酿酒明、清和民国期间,县人用糯米制作糯米酒(俗称黄酒或水酒),亦用粘米制作白酒(俗称烧酒或土烧)。是时县人所酿糯米酒和白酒多供自饮,仅县城和圩镇有酒店酿酒销售。
   民国17年(1928年),县城有酒店15家。民国24年,县城酒店增至32家,从业人员96人,各有资金70银元至200银元不等。民国37年,县城有15家酒店,从业人员35人。均为前店后坊,自产自销。
   建国后,1951年,县城有酒店6家,从业人员10人,资金374元。
  1955年,县城欧阳邦明振和祥号、唐金仁祥顺号、刘中惠惠和号和陈祥源永丰号4家酒店组成酒业合作商店;孙家彩宗利号、陈安清和盛号、陈彩章彩记号和唐罗九久盛号4家私营酒店集股885.5元,参加开办公私合营安远酒厂,从业人员7人。1956年2月,公私合营安远酒厂改为集体企业,称安远县合作酒厂,从业人员10人。是时,县合作酒厂承接县酒类专卖公司来料加工,生产黄酒和烧酒。1958年4月,县合作酒厂改为地方国营企业,称安远酒厂(简称县酒厂),职工28人。是年,县酒厂酿酒改陶缸发酵、小锅蒸馏白酒为发酵池发酵、大甑蒸馏白酒。
  1959年,县酒厂并入县副食品加工厂,为县副食品加工厂酿酒车间。当年生产黄酒和烧酒103.2吨。是年,开始生产虎骨酒、杨梅酒、青梅酒、五加皮酒、三花酒和牛庄酒等。
  1960年,县副食品加工厂酿酒车间改为集体企业,复称安远县合作酒厂。1964年10月,县合作酒厂复为地方国营企业,再次并入县副食品加工厂为酿酒车间。1971年3月1日,县副食品加工厂酿酒车间复称安远酒厂。当年增加生产麻雀酒、三蛇酒和蜂蜜酒。1976年,县酒厂安装酒精蒸馏塔、发酵罐、蒸煮锅、过滤器等设备,同时开始生产九龙泉酒。1979年,增加生产曲精酒、纯粮白酒、江南大曲和猕猴桃酒。青梅酒、蜂蜜酒和九龙泉酒被评为赣州地区优质酒。1983年,增加生产青梅白酒。同年,九龙泉酒生产因缺少原料,出酒率偏低和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停止生产。
  1963年起,县酒厂生产的虎骨酒行销上犹、崇义、赣县、于都、龙南等县和赣州市。1976年起,县酒厂生产的白酒销往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北京、上海市。1985年,县酒厂开始生产江西米酒。
   [=此处为表格(表13—61958年至1985年安远县几个年份饮料酒产量、利润比较表)=]单位:吨万元二、酱油酿制
  1955年1月,县城“章章”和“天天”两家酱业店与一家饴糖生产户组成合作酱油饴糖加工厂,主产酱油,兼产饴糖,从业人员4人,股金313元。当年生产酱油30余吨。
  1958年3月1日,合作酱油饴糖加工厂并入县副食品加工厂为酱油车间。1959年生产酱油42吨,1974年生产174吨。以后因原料供应紧张,产量逐年下降,1985年只生产81.2吨。
   第二节食品加工一、糕饼制作民国期间,县内有糕饼作坊,制作糕饼应市。用料多取糯米粉,配以红糖、芝麻和柑皮等。糕四季制作,饼则以制中秋月饼为多。民国17年(1928年),县城有糕饼店11家。民国23年,县城有糕饼店9家,从业人员45人。民国36年,县城糕饼店减至8家。
   建国后,1951年,县城有永利号、森记、永利任、永利炳、荣华昌、洪利祥、万隆昌、鸿盛利、昌发祥、永福号、义昌隆、万泰祥、怡盛、延丰号14家糕饼店,其中永利号、荣华昌、万隆昌糕饼店在生产旺季时常雇工十三四人,年产量为5万斤左右。是时,糕饼制作各道工序均为手工操作。糕饼品种主要有云片糕、全面饼、糖花豆、白鸽蛋、花生糕、麻糕、兰花根、蚕儿酥、豆角酥、云景酥、大切酥、烧饼、寿桃饼、月糕、切糕、太平糕、雪片糕、水晶糕、灯芯糕、什锦糕、川条糕、鸡蛋糕、蓼花、上麻兰花根、珊瑚条、蛋散子和大小桃酥等。
  1956年,县城私营糕饼店组成手工业糖果生产合作社。
  1959年3月,县副食品加工厂开工投产。县副食品加工厂设糕点生产车间,有职工10余人。是年,糕点生产用粮减少,大量采用红薯和野薯、牛蹄、橡子、狗脊、蕉蔸、土茯苓等野生植物为原料制作糕点。1963年,糕点生产用粮增多,野生植物用量减少。同年,开始生产饼干。
  1975年,固定生产糕点44种。1982年,固定生产糕点41种。
   [=此处为表格(表13—71959年至1985年安远县几个年份糕点产量比较表)=]单位:吨二、食糖榨制
  1971年,县工业局开办制糖厂,为地方国营企业,当年生产水沙糖8吨。1982年因原料缺乏,县制糖厂关厂停业。
   [=此处为表格(表13—81972年至1981年安远县食糖产量统计表)=]单位:吨三、饴糖制造民国期间,县城有一家饴糖生产户,生产饴糖供应县城市场。1955年1月,饴糖生产户与章章、天天两家酱业店合并成立合作酱油饴糖加工厂,主产酱油,兼产饴糖。1958年3月1日,合作酱油饴糖加工厂并入县副食品加工厂为酱油车间,饴糖生产停止。
   四、豆腐磨制民国17年,县城有豆腐店13家,磨制豆腐销售。民国34年,县城豆腐店增至20家,从业人员60人,各有资金银元59元至150元不等。民国36年,县城有豆腐店32家,从业人员65人,共有资金847万元。
   建国后,1951年,县城有豆腐店32家,农村集镇有豆腐店97家。1956年,县城豆腐店组成豆腐生产合作社(简称豆腐社)。1959年,豆腐社生产豆腐2.39吨、腐竹1.5吨。1968年,豆腐社并入县副食品加工厂为豆腐生产车间。1979年,个体豆腐坊生产的豆腐开始应市。1984年7月,县副食品加工厂豆腐生产车间停办。
   五、罐头蜜饯加工
  1980年,高云山综合垦殖场开办罐头厂,当年生产冬笋、桔子罐头70.08吨,1981年至1985年生产水果罐头138吨、干果蜜饯35.2吨。
   六、乳制品加工
  1982年,县副食品加工厂试产乳粉1139包,512.55公斤。1985年,县副食品加工厂生产全脂奶粉9.23吨、菊花晶5.69吨、麦乳精4.62吨、速溶豆浆粉4.94吨。
   七、饮料生产县内少数乡民在夏季制作凉粉(俗称凉水)饮用,消暑解渴。凉粉系用荸荠粉或薯粉加入凉粉草熬制而成,呈凝固状态。食用时加入蜂蜜或红糖水。
  1963年夏,安远旅社购置1.4万大卡的冷冻机1台,生产冰棒、冰水等冷饮食品销售。1974年,县饮食服务公司成立制冰车间,安装7.5万大卡的冷冻机1台。1975年投产,生产冰棒、冰水、冰绿豆、冰牛奶和冰蜂蜜等冷饮食品应市。1980年起,龙布、版石、孔田等圩镇陆续设有冷饮店,购置冷冻设备,制作冷饮食品应市。
  1985年起,县酒厂利用猕猴桃制作猕猴桃原汁。同年,县酒厂从上海市引进汽水生产全套设备,在夏季及初秋生产汽水,日产0.4万瓶。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