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陶瓷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50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陶瓷工业
分类号: F407.9
页数: 2
摘要: 陶瓷工业
关键词: 建筑经济 建材工业

内容

一、陶器制造清末、民国期间,新田乌石村民和天心孔目村民均世代相传烧制陶器,有各式缸、钵、壶、罐、烟囱等。建国后,1953年,新田乡乌石村陶器制造工人联合组织陶器生产合作社,集体组织生产陶器。1985年,全县有8个乡的12个村建有制陶作坊。陶器皿大多在县内销售,部分销往邻县和广东省。
   二、瓷器制造明代,县人曾在镇岗半天塘建瓷窑烧制青花和褐红瓷器,产品有碗、钵、盘、碟等。
   建国后,1956年冬,新田乌石陶瓷生产合作社试制瓷碗、瓷钵、瓷酒杯成功。1957年,该社购置1.47千瓦煤汽机1部、轱辘车4部,自制设备10余套,实现瓷泥粉碎、洗泥、练泥、压坯成型机械和半机械化,生产陶器和瓷器27万件,实现产值6.85万元。1958年冬,改为地方国营企业,并易称安远陶瓷厂。招收新工人100余人,工人总数增至186人。1959年至1961年,生产过程逐步实现机械化,并改生产日用陶瓷为生产耐火材料及电瓷器,产量产值增长。但因学徒工比例过大,窝工浪费现象严重,3年累计亏损6.5万元。1962年,改为集体企业,精简职工106人。是年开始生产蝴蝶瓷瓶和瓷夹子等工业用瓷。当年产量100余万件,产值18.3万元。1964年7月,厂址从新田公社乌石大队迁至镇岗公社镇岗大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陶瓷工人停工闹“革命”,生产停滞。1967年产值降为15.21万元,1968年再降为13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一直不景气,年均产值在13万元左右徘徊。1978年,产量上升,当年实现产值24.16万元。1980年产值增至31.56万元。1981年,盲目购置瓷板、瓷砖生产成套设备,放弃传统日用瓷器生产,转产中、高档工业用瓷和建筑用瓷。由于产品质量差,无市场竞争能力,企业连年亏损。1985年产值降至2.5万元。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