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溪流河堤修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446
颗粒名称: 二、主要溪流河堤修筑
分类号: TV85
页数: 1
摘要: 黄柏坑水河堤修筑清末,符山堡黄柏坑民众筹资筑护宅溪堤60余丈。堤身为石灰浆砌石结构,长45丈,高1丈2尺。建国后,1978年,双芫公社固营大队建石山坝河堤。自圩门至黄家祠堂,长150米。后被洪水冲毁,于1980年修复。保护农田300亩,房屋100余间。次年后堤身缺口多处。北起上林村,南至龙布圩,泥土堤身,干砌石护坡,长1.2公里,高3米。保护公路与住房。1978年7月,洪水冲坏濂丰河堤,河床改道,损失农田10余亩。是年冬,县水电局拨款0.5万元修复濂丰河堤。因工程质量差,现堤身已残缺不全。1953年冬至1985年,全县共建河堤39处,总长47.27公里,投资总额为62.23万元,投入劳动力120.5万工日,完成土石方119.35万立方米,保护房屋1.48万间、人口2.6万人、农田1.01万亩。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基础科学

内容

黄柏坑水河堤修筑清末,符山堡黄柏坑民众筹资筑护宅溪堤60余丈。
  双芫水河堤修筑清末,固营堡民众集资修筑桑园河堤。堤身为石灰浆砌石结构,长45丈,高1丈2尺。
  建国后,1978年,双芫公社固营大队建石山坝河堤。泥土堤身,长200米,高2.5米。翌年冬建成。保护农田60亩。1979年,双芫公社固圩大队建松树坝河堤。泥土堤身,长150米,高4米。保护农田80亩。
  新田水河堤修筑 1956年冬,新田乡建唐屋河堤,东起九如围,西至牌坊下,长1.1公里。泥土堤身,外坡衬砌石灰浆砌石。翌年春初竣工。1957年冬,建新田圩河堤。自圩门至黄家祠堂,长150米。后被洪水冲毁,于1980年修复。
  1974年,孔田公社孔田大队建孔田河堤,堤身用砂石堆垒,长1公里,高3.5米。保护农田300亩,房屋100余间。次年后堤身缺口多处。
  棉地河堤修筑 1964年,鹤子公社建阳嘉河堤。堤身为石灰浆砌石结构,长250米,高2.5米。
  龙布河河堤修筑 1964年,龙布公社组织上林、老圩、五丰、龙布4个大队劳动力建龙布圩河堤。北起上林村,南至龙布圩,泥土堤身,干砌石护坡,长1.2公里,高3米。
  甲江河河堤修筑 1985年,县交通局拨款资助新龙乡建甲江河石嘴头河堤。堤身为石灰浆砌石结构,长250米,高3.5米。保护公路与住房。
  上濂水河堤修筑 1967年冬,高云山综合垦殖场建上濂水濂丰河堤,登丰大队筑上濂水登丰河堤。濂丰河堤泥土堤身,长1.5公里,高2米;登丰河堤泥土堤身,长1.5公里,高1.5米。1975年整修加固濂丰河堤。1978年7月,洪水冲坏濂丰河堤,河床改道,损失农田10余亩。是年冬,县水电局拨款0.5万元修复濂丰河堤。1975年,高云山综合垦殖场上濂分1976年冬完工。保护沙含圩房屋。
  大脑河河堤修筑1982年,葛坳采育林场建大脑河蔡坊圩河堤。堤身为水泥浆砌石结构,长180米,高2.6米。1984年,葛坳采育林场建大脑河老好河堤。堤身为水泥浆砌石结构,长220米,高2.6米。
  迳背河河堤修筑1974年,重石公社开始建造迳背河莲塘河堤。西起小水,东至张天上,两边共长6公里。泥土堤身,草皮护坡,1979年建成。因工程质量差,现堤身已残缺不全。
  1975年,重石公社开始建造迳背河青龙河堤。北起石仔坝,南至张天上,堤高3.5米,两边共长4公里。泥土堤身,草皮护坡,1978年完工。1980年被洪水冲坏。
  天心河河堤修筑1976年,天心公社调集民工建天心河五龙塔下坝河堤。泥土堤身,长5.5公里,高3.5米。
  1982年,〓坑公社建天心河〓坑河堤。泥土堤身,长120米,高1.5米。保护农田10余亩、房屋50余间。
  1983年,天心采育林场拨款资助南坑大队建天心河南坑河堤。堤身为水泥浆砌石结构,长0.45公里,高1.5米,保护堤内公路和农田。
  1953年冬至1985年,全县共建河堤39处,总长47.27公里,投资总额为62.23万元,投入劳动力120.5万工日,完成土石方119.35万立方米,保护房屋1.48万间、人口2.6万人、农田1.01万亩。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