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护林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426
颗粒名称: 一、护林组织
分类号: F316.2
页数: 1
摘要: 乡、村护林组织清乾隆九年十一月,长沙堡乡民联名镌立石碑,封禁油桐林和油茶林。清末,上濂坊乌、孔、雷、吴、萧、钟、陈、刘、赖、李、孙11姓由各姓氏公帑集资,成立禁山会,管护当地森林。民国期间,凡有山林的乡、村均成立宗族或自然村禁山会,管护其族、村所有的水源林、护岸林、“后龙树”、“水口树”和油桐、油茶林。至1962年底止,全县建立社、队护林防火组织358个,有兼职护林防火员506人。县际联防区委员会下设7个分会。
关键词: 林业经济 林业管理

内容

乡、村护林组织清乾隆九年(1744年)十一月,长沙堡乡民联名镌立石碑,封禁油桐林和油茶林。清末,上濂坊乌、孔、雷、吴、萧、钟、陈、刘、赖、李、孙11姓由各姓氏公帑集资,成立禁山会,管护当地森林。民国期间,凡有山林的乡、村均成立宗族或自然村禁山会,管护其族、村所有的水源林、护岸林、“后龙树”、“水口树”和油桐、油茶林。
  建国后,1949年冬至1954年,乡、村护林组织沿袭旧习。1955年,各村相继成立禁山委员会。1958年冬起,全县各人民公社先后设立护林防火指挥部,各生产大队设护林防火小组。至1962年底止,全县建立社、队护林防火组织358个,有兼职护林防火员506人。1964年7月,濂江、天心、版石和孔田等公社各设专职护林员1人。同年9月,全县各生产大队和没有设立专职护林员的公社相继设立专职或兼职护林员,全县有社、队护林员251人。1984年,各乡成立禁山委员会,建立护林中队;各村成立看山小组,配备兼职护林员。1985年,全县有乡、村护林组织242个,有专职护林员374人。
  林场护林组织 1964年,经社、队推荐,县人委聘请国有林兼职护林员62人。1966年冬,国营林场设专职护林员22人。1970年,国营林场专职护林员增至29人。1981年,各国营林场设立林政组,负责本场护林工作。1982年起,各国营林场相继成立护林巡逻队,在林区通道设立护林岗。
  护林联防组织 1955年5月,安远县护林防火、封山育林指挥部成立,由中共安远县委分管林业的副书记任总指挥、县人委副县长任副总指挥,下设办公室。1979年6月撤销,1984年4月复设。
  1962年,福建省武平县,广东省平远县、兴宁县、蕉岭县、龙川县,江西省会昌县、寻乌县、定南县、安远县联合组成湘粤赣护林防火联防委员会第一联防区,由各县分管林业的副县长组成第一联防区委员会,下设12个联防分会。县内有关公社、场与邻县有关公社、场组成4个分会,即濂江公社、高云山综合垦殖场与寻乌县的三标公社、长安公社及会昌县的清溪公社组成高云山联防分会;孔田公社、新田公社与定南县的鹅公公社及寻乌县的桂竹帽垦殖场组成桂竹帽联防分会;鹤子公社与定南县的龙头公社、龙塘公社及云台山垦殖场组成鹤子联防分会;天心、〓坑、长沙3个公社与会昌县的高排公社、右水公社、晓龙公社组成高排分会。1976年安远县参加湘、粤、赣护林防火委员会第一联防区第15次委员会议后退出第一联防区。
  1977年10月,安远、寻乌、会昌、信丰、于都、定南、赣县、龙南和全南等9县组成赣州地区县际第二护林防火联防区(简称县际联防区),由各县分管林业的中共县委副书记和县革委副主任组成委员会。县际联防区委员会下设7个分会。县内有关公社、场与邻县有关公社、场分别组成第一至第五分会,即濂江公社、高云山综合垦殖场与寻乌县的橙江公社、三标公社、罗塘公社、龙岗公社及会昌县的筠门岭公社、清溪公社、长岭公社组成第一分会;新田、孔田、鹤子3个公社和孔田采育林场与寻乌县的桂竹帽垦殖场及定南县的龙塘公社、柱石公社、云台山林场组成第二分会;长沙、天心、〓坑3个公社和天心采育林场与会昌县的高排公社、周田公社、晓龙公社、晓龙林场组成第三分会;浮槎、双芫、塘村3个公社和双芫采育林场、龙布采育林场、牛犬山林场与赣县的韩坊公社,信丰县的新田公社、金鸡林场及于都县的盘古山镇、祁禄山公社、祁禄山林场、永风林场组成第四分会;版石公社、江头公社和甲江采育林场与信丰县的安息公社、虎山公社、隘高林场、金盆山垦殖场及定南县的龙头公社、蔡阳林场组成第五分会。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