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鱼产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360
颗粒名称: 二、鱼产量
分类号: S962
页数: 1
摘要: 清末、民国期间,县内天然鱼捕捞量大于人工养鱼捕捞量1970年以前,濂江河与镇江河鱼类品种较多,天然鱼捕捞量仍大于人工养鱼捕捞量。1948年和1958年,濂江乡古田村渔民薛恒喜分别在濂江河的长沙河段和车头河段(葬龙潭)用鸬鹚捕获59斤、38斤的鳡鱼各1条。1957年4月12日下午,会昌大顶渔民胡宗福在濂江河长沙河段捕获1条长6尺、重200余斤的大鱼。濂江河、镇江河常见的鳜鱼、鳡鱼和鳗鲡现已绝迹,至1985年止,河中几乎无鱼可捕。建国后,县内养鱼业发展较快,人工养鱼产量逐年增加。
关键词: 渔业 水产

内容

清末、民国期间,县内天然鱼捕捞量大于人工养鱼捕捞量1970年以前,濂江河与镇江河鱼类品种较多,天然鱼捕捞量仍大于人工养鱼捕捞量。1948年和1958年,濂江乡古田村渔民薛恒喜分别在濂江河的长沙河段和车头河段(葬龙潭)用鸬鹚捕获59斤、38斤的鳡鱼各1条。1957年4月12日下午,会昌大顶渔民胡宗福在濂江河长沙河段捕获1条长6尺、重200余斤的大鱼。1971年起,由于森林过伐,水土流失日益加剧,河床抬高;沿河修筑拦河坝,赣江、东江游鱼无法上溯产卵;农田大量施用农药,水质污染;加之毒、炸、电击等违法捕鱼屡禁不止,河内鱼类及其它水产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濂江河、镇江河常见的鳜鱼、鳡鱼和鳗鲡现已绝迹,至1985年止,河中几乎无鱼可捕。
  建国后,县内养鱼业发展较快,人工养鱼产量逐年增加。1985年,人工养鱼水面为9602亩,产量为665吨。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