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331
颗粒名称: 养牛
分类号: F307.3
页数: 2
摘要: 牛品种县内有安远黄牛、安远水牛和少量杂交牛。安远黄牛体型矮小,役用能力较差。母牛1.5岁性成熟,2岁左右配交。长期以来,由于近亲繁殖,品质下降。安远水牛,毛色为灰褐色,役用能力较强1957年,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引进荷兰黑白花乳公牛1头。1975年,从河南省引进南阳牛5头。1978年秋,从海南岛引进巴基斯坦辛地红牛3头和印度摩拉公牛1头。1979年10月,在江头公社柏坑大队李湖建立县种牛场,利用引进公牛分别与安远黄牛母牛、安远水牛母牛杂交,育出南本一代、辛本一代、黑本一代黄牛和摩本一代水牛。杂交牛初生犊重及生长速度均优于安远黄牛和安远水牛,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牛饲养量明、清及民国时期,县内农民以牛为耕作动力,视牛如宝。
关键词: 畜牧 畜牧业

内容

牛品种县内有安远黄牛、安远水牛和少量杂交牛。安远黄牛体型矮小,役用能力较差。母牛1.5岁性成熟,2岁左右配交。长期以来,由于近亲繁殖,品质下降。安远水牛,毛色为灰褐色,役用能力较强1957年,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引进荷兰黑白花乳公牛1头。1975年,从河南省引进南阳牛5头(3公2母)。1978年秋,从海南岛引进巴基斯坦辛地红牛3头(2公1母)和印度摩拉公牛1头。1979年10月,在江头公社柏坑大队李湖建立县种牛场,利用引进公牛分别与安远黄牛母牛、安远水牛母牛杂交,育出南本一代、辛本一代、黑本一代黄牛和摩本一代水牛。杂交牛初生犊重及生长速度均优于安远黄牛和安远水牛,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牛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早晨、下午或全天放牧,夜晚圈回牛栏,投喂青草或稻草。
  牛饲养量明、清及民国时期,县内农民以牛为耕作动力,视牛如宝。民国24年,全县有耕牛2.54万头。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制订保护耕牛措施,发展养牛事业。1950年,全县年末耕牛存栏数为1.34万头,1952年增至2.09万头。1954年,私养耕牛折价入社。1957年,全县耕牛年末存栏数达2.14万头。1958年秋成立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劳动不计工分,分配一拉平,饲养管理耕牛积极性下降。1959年至1961年,粮食减产,饲料紧缺,耕牛饲养量剧减。1961年,全县耕牛年末存栏数降至1.43万头。1962年起,鼓励发展耕牛饲养业,耕牛年末存栏数回升。1965年,耕牛年末存栏数上升至1.71万头。“文化大革命”期间,批判“工分挂帅”,耕牛养好养坏报酬一个样,挫伤了饲养户的积极性。耕牛瘦弱,空怀率高,耕牛饲养业徘徊不前。1981年,县内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耕牛折价归农户个体所有,农民养牛积极性高涨,耕牛年末存栏数上升。1980年为1.73万头,1985年上升至2.02万头。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