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32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具
分类号: S22
页数: 1
摘要: 农具
关键词: 改良农具 手工农具

内容

一、传统农具自古以来,县内农民一直沿用传统农具进行耕作。翻耕整地用犁、耙和辘轴,提水灌溉用戽斗和绞水桶,播种插秧用掂谷桶(箩)和划行器(俗称车子),中耕除草用耘田耙、锄头、田刨和铁鉔,追施肥料用畚箕和灰粪船,收获用禾镰、谷斗、禾桶,晾晒和风选农产品用晒垫、风车,加工农副产品用砻、筛、石磨和碾槽等。耕牛是唯一的耕作动力。
   二、新式农具建国后,县内除沿用传统农具外,还陆续引进、研制和推广新式农具。
   双轮双铧犁1957年冬引进试用。因犁体笨重和耕幅过宽,在不规则的田块和坡地梯田上使用不方便,翌年停止使用。
   安远步犁1960年设计制造,1964年定型。犁头易入土,翻土复沟率高,且平稳、轻便。1965年起,生产销售量逐年增长,至1985年止,全县共生产销售1.52万部。
   耘禾器有双滚齿、弯刀滚齿和双柱旋叶式3种。1958年研制推广。除草效率低,1961年停止生产和使用。
   快速割禾器1958年研制。因磨刀片费工费时,1964年停止使用。
   红花草收籽器1958年研制。因收籽率不高,1964年停止生产。
   铁制胶轮双轮人力车俗称大板车。1960年开始使用,1985年遍及城乡。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