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工肥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312
颗粒名称: 三、人工肥料
分类号: S14
页数: 1
摘要: 颗粒肥料1958年4月,各乡组织农民制作颗粒肥料,即用经过发酵处理的土杂肥混和化学氮、磷肥,筛制成圆状颗粒肥料。颗粒肥料用于水稻追肥。人造肥料肥效低、成本高,翌年停止生产。腐植酸类肥料1974年冬,各公社组织群众挖掘泥炭,加入化学肥料,制作腐植酸铵和腐磷硫石复合肥料等。1976年生产3.87万吨,1979年生产6.52万吨。1958年5月,县人委将混合菌肥1000斤、大豆根瘤菌150斤分配给乡、镇和县农场使用。1970年,县内自制和试用5406菌肥。1971年至1985年,全县普遍使用根瘤菌剂,其它细菌肥料少有使用。
关键词: 肥料学 肥料

内容

颗粒肥料1958年4月,各乡组织农民制作颗粒肥料,即用经过发酵处理的土杂肥混和化学氮、磷肥,筛制成圆状颗粒肥料。颗粒肥料用于水稻追肥。同年,组织农民生产人造粪、人造尿和人造牛尿。人造肥料肥效低、成本高,翌年停止生产。
  腐植酸类肥料1974年冬,各公社组织群众挖掘泥炭,加入化学肥料,制作腐植酸铵和腐磷硫石复合肥料等。1975年,全县生产腐植酸类肥料4.77万吨。1976年生产3.87万吨,1979年生产6.52万吨。腐植酸类肥料肥效低,1983年停止生产。
  四、细菌肥料 1957年3月,江西省农业厅免费配给安远县大豆根瘤菌剂100瓶、混合菌剂和硝酸盐一批,供县内推广施用细菌肥料示范使用。
  1958年5月,县人委将混合菌肥1000斤、大豆根瘤菌150斤分配给乡、镇和县农场使用。1959年,全县使用固氮菌肥2.2万斤。
  1970年,县内自制和试用5406菌肥。1971年至1985年,全县普遍使用根瘤菌剂,其它细菌肥料少有使用。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