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安遠縣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720020210000299 |
颗粒名称: | 第一节 九龙茶生产 |
分类号: | F307.12 |
页数: | 2 |
摘要: | 唐代,九龙嶂的天龙庵、玄女庙、真空寺等处山地和古亨山辟有茶园,生产九龙茶。明初,九龙茶为炒青绿茶,有上春(礼茶)、二春、大庄、匀庄和子芽头等品种。清代,九龙茶列为贡茶,“雍正五年,取以作贡,计正额六十斤”。每逢产茶季节,外地商贾纷纷前往九龙山争购九龙茶。民国期间,九龙山部分茶园荒芜,茶叶产量下降。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发掘传统制茶工艺,革新制茶技术,提高九龙茶单位面积产量和茶叶质量。茶农制作上等九龙茶,均用未开叶的肥嫩茶芽为原料。采摘要求做到阴雨天不采,露水茶不采,紫芽、瘦小芽、病伤芽不采。制茶前,鲜茶必须进行选剔和摊放。每人每天制毛茶5斤至10斤。 |
关键词: | 经济作物 作物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