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良土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282
颗粒名称: 一、改良土壤
分类号: S28
页数: 1
摘要: 民国期间,县内农民采用冬翻晒土坯、开防洪沟和施用农家肥等措施改良农田土壤。1950年起,采用开沟排锈水、种植绿肥、加深耕作层等技术措施改良土壤。全县稻谷平均亩产量,由1950年的226斤增加到1957年的299斤,增长幅度为32.3%。1964年起,全县开展较大规模的改造低产田活动。龙布公社五丰大队塘坑垄农田经过改造,1965年稻谷亩产达到885斤。1979年12月,县革委设立土壤普查办公室。1983年9月起,对全县土壤进行普查。1985年,土壤普查结束,全县仍有冷浸青泥田、粘结顽泥田、浅结板田等低产田3.97万亩,占全县水田面积的18.9%。
关键词: 农田基本建设 综合治理

内容

民国期间,县内农民采用冬翻晒土坯、开防洪沟和施用农家肥等措施改良农田土壤。1950年起,采用开沟排锈水、种植绿肥、加深耕作层等技术措施改良土壤。全县稻谷平均亩产量,由1950年的226斤增加到1957年的299斤,增长幅度为32.3%。
  1959年12月,县人委组织土壤普查队对全县土地进行第一次土壤普查。1964年起,全县开展较大规模的改造低产田活动。是年,县农业局指导版石公社红光大队改造低产田500余亩。龙布公社五丰大队塘坑垄农田经过改造,1965年稻谷亩产达到885斤。
  1972年起,普遍采用挖“一塘三沟”(蓄水塘、防洪沟、排水沟、灌溉沟)、改“三跑”(跑水、跑土、跑肥)田为三保(保水、保土、保肥)田、水旱轮作、种植绿肥、增施磷钾肥等措施改造低产田,至1977年止,共改造低产田9.07万亩。
  1979年12月,县革委设立土壤普查办公室。1983年9月起,对全县土壤进行普查。1985年,土壤普查结束,全县仍有冷浸青泥田、粘结顽泥田、浅结板田等低产田3.97万亩,占全县水田面积的18.9%。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