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驻军·军事设施·军工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25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驻军·军事设施·军工生产
分类号: E25
页数: 3
摘要: 驻军·军事设施·军工生产
关键词: 国防建设 战备

内容

第一节驻军一、清兵与国民党军驻军清代,县内设营讯,统辖于南赣镇标左营。初,设把总1员、协防外委1员,有防兵52名。嘉庆二十年(1815年),裁减鸟枪守兵2名,实有防兵50名,其中在讯兵丁38名、分防鹤子圩旱塘兵丁12名。
   民国22年(1933年)6月,国民党军第四集团军第四十四师从定南、龙南、全南调驻县城,第一集团军第二军第四师由信丰调驻县城、重石和版石,对安远县苏维埃政权进行“围剿”。同年10月,国民党军第一集团军第一军第二师与第二军第四师换防,驻县城、重石和版石,配合国民党军主力部队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民国24年撤离。
   民国32年,国民党军第十二集团军后勤部仓库设于龙泉乡阳嘉寨。民国34年撤离。
   二、中国工农红军驻军
  1929年3月,红五军攻占安远县城,在城内驻扎10天,司令部设在天主堂和钟家祠。
  1930年5月,红四军第二纵队进军安远县,驻县城10余天,帮助中共安远县执行委员会建立安远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
  1931年10月,红三军团第二师驻龙布,发动群众,成立游击队,开展工农武装斗争。同年11月下旬,红三军团第二师进驻县城,清查“AB”团。
  1932年12月,红二十一军驻县城,办理兵员补充工作。翌年2月开拔。
   三、解放军驻军
  1949年8月20日,解放军二七支队解放安远县后,留驻安远县反霸剿匪。1952年11月奉令撤离。
  1967年8月,解放军6810部队“三支二军”(支工、支农、支左、军管、军训)工作小组20余名指战员驻安远“支持左派”。1968年底撤离。
   第二节军事设施一、教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知县吴卜相建。后废,遗址在今县农机厂。
   二、城墙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知县周泰、指挥张可依山筑县治土城。弘治四年(1491年),知县甘文绍以砖建县治城墙。砖城高1丈7尺,宽1丈3尺,围400余丈。建雉堞800个,建城门3座。南门称迎薰,西门称拱极,东门称宾扬。北面建一城楼,称镇山楼。崇祯八年(1635年)从西到东,扩城四百八十弓,增雉堞390个。南门改称向明,同时增建小南门称太平,增建小西门称说安。民国22年冬,县政府拆除南门以南一段城墙,利用墙砖在濂江河东岸新建一段城墙和南门城楼。建国初期,群众拆除残缺城墙和东、西城门。1974年,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拆除南门建办公楼。至此,城墙全部拆除。
   三、太阳关又名上濂隘,在高云山乡官铺村与寻乌县交界处。明万历八年(1580年),知县陶继旦建。太阳关地势险要,是安远通往寻乌的必经之路。
   四、南迳隘位于濂江乡与凤山乡交界处,系九龙嶂东段坳口。明知县李多祚于此建砖城,名镇远关,并建关帝庙于隘右。现砖城及关帝庙已毁,安定公路由此通过。隘口两侧山峰分别为海拨740米和620米,南北坡陡,地势险要。
   五、官溪隘又名西城关,位于车头乡官溪村境内。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知县秦丹建。1966年县皮肤病防治所驻此。
   六、炮台清同治九年(1870年),县署在县治城墙上设炮台3座。
   七、碉堡民国22年10月,国民党军第一集团军第一军第二师和第四集团军第四十四师,筑碉堡71个,其中土筑23个、石筑19个、砖筑29个,后倒塌无存。
   八、防空壕民国26年,为防日军飞机轰炸,县城筑防空壕20条,可容纳千余人,今无存。
   九、靶场、投弹场、战术场均在濂江乡双香村,1978年由县人武部修建,面积133.4万平方米。
   第三节军工生产
  1929年2月,安远游击大队与工农红军第二十一纵队(简称二十一纵队)联合攻打寻邬谢嘉猷团防队三标兵工厂获胜,缴获其全部机器设备。安远游击大队将缴获的设备搬至濂江大坝头仰天湖康公庙,创建安远游击大队兵工厂,生产单发射击步枪和翻造子弹。同年7月,安远游击大队兵工厂改名为二十三纵队兵工厂。
  1930年7月,二十三纵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兵工厂随即停办。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