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训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25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训练
分类号: E284
页数: 1
摘要: 1950年冬,全县首次组织民兵进行军政训练,提高民兵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军事技术。1963年,执行劳武结合、军政并重的方针,训练民兵干部879人、武装基干民兵和普通基干民兵2225人。营、连干部由县人武部负责训练,采用分片、分期、分批的方法进行;班、排干部由公社、场、镇负责,采用分阶段、分课题的方法进行;武装基干民兵由大队负责,采用小型集训、分散消化的方法进行。1981年起,调整训练方针,压缩训练人数,精简训练内容,缩短训练周期。训练时间,普遍实行“二改一”,即训练周期2年改为1年;训练经费,采取县、社、大队三级负担和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训练方针调整后,1981年至1985年,民兵参训率和训练合格率分别达98%和95%以上。
关键词: 民兵 中国

内容

1950年冬,全县首次组织民兵进行军政训练,提高民兵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军事技术。
  1955年,各乡、村普遍开办民兵夜校,组织民兵识字学文化。1959年,县民兵师和兵役局选择9个公社、2个垦殖场和13个县直属机关单位的民兵进行严格训练。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时间各为50小时。1962年,采取以公社为单位进行短期集中训练和以生产大队为单位进行分散就地训练的方式,训练民兵925人。同年,集中86名公社武装部长和部分生产大队民兵连长在县城集训5天。1963年,执行劳武结合、军政并重的方针,训练民兵干部879人、武装基干民兵和普通基干民兵2225人。1964年,采用郭兴福教学方法训练民兵,培养郭兴福教学方法民兵班8个。同年冬,举行全县民兵大比武,并选派长河公社河石大队民兵班参加赣州专区民兵大比武。1965年,采取县、社(场、镇)、大队分工训练的方法训练民兵。营、连干部由县人武部负责训练,采用分片、分期、分批的方法进行;班、排干部由公社、场、镇负责,采用分阶段、分课题的方法进行;武装基干民兵由大队负责,采用小型集训、分散消化的方法进行。1972年,坚持小型、就地、分散的原则,着重训练射击、投弹、刺杀等项单兵战术,全县训练民兵1.78万人。1974年,县人武部集训公社、机关专职武装干部和民兵连长。集训时间18天,参训干部307人。1979年2月,集训民兵营长、连长246人。同年,8个公社培训专项军事教员503人。
  1981年起,调整训练方针,压缩训练人数,精简训练内容,缩短训练周期。训练组织形式由大队分散训练改为公社集中训练或联社训练。训练时间,普遍实行“二改一”,即训练周期2年改为1年;训练经费,采取县、社、大队三级负担和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训练方针调整后,1981年至1985年,民兵参训率和训练合格率分别达98%和95%以上。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