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群众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197
颗粒名称: 第八篇 群众团体
分类号: D564
页数: 16
摘要: 民国时期,县内先后建有商会、三民主义青年团、农会、工会、妇女会和童子军等群众团体。这时期建立的群众团体为建立和保卫苏维埃政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解放后,县内复建共青团、总工会,成立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安远分会、中苏友好协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贫下中农协会、妇联、少先队、工商业者联合会、个体劳动者协会和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等群众团体。它们在中共安远县委的领导下,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共产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
关键词: 政党 活动 政治组织

内容

民国时期,县内先后建有商会、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农会、工会、妇女会和童子军等群众团体。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安远小组、中共安远支部和县执行委员会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了工会、农民协会、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和儿童团等群众团体。这时期建立的群众团体为建立和保卫苏维埃政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解放后,县内复建共青团、总工会,成立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安远分会、中苏友好协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贫下中农协会、妇联、少先队、工商业者联合会(简称工商联)、个体劳动者协会和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简称社联)等群众团体。它们在中共安远县委的领导下,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共产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
   第一章工人群众团体第一节工人群众团体组织一、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县工会
  1926年冬,中共赣州支部干事会派遣共产党员廖贵潭来安远指导工作。中共安远小组在廖贵潭的帮助下,在县城秘密组织店员工会,发展会员100余人。
  1927年春、夏,相继成立木匠工会、泥瓦匠工会、竹匠工会、厨师工会和烟丝工会,发展会员300余人。同年3月,安远县首次工人代表会在县城李屋坪召开。大会决定成立县总工会和设立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同时选举执行委员5人。执行委员会设委员长。
  1929年4月,安远县第二次工人代表会在县城辉邦第(今欣山镇天灯下29号)召开,选举执行委员5人。同月,各区成立行业工会小组,全县工会会员发展至800余人。
  1932年2月县总工会改称县职工联合会。同年6月25日,安远县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选举执行委员5人。执行委员会增设副委员长1人。1933年8月,国民党军占据安远县大部分地区,县职工联合会解散。
   二、民国时期县工会民国32年(1943年)初,缝衣、刨烟、泥水、理发、五金、木器、竹器等7个行业工会成立,共有会员354人。9月10日,全县行业工会代表会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县工会,同时设立县工会理事会和监事会,选举理事长1人、常务理事6人、常务监事3人。县工会理事会设组织科、宣传科、训练科、经济科、总务科,办公地址在朱家诚会馆(今县水电局院内)。民国35年5月1日,县工会召开改选会议,改选理事长、常务理事和常务监事。民国38年8月20日,安远解放,县工会解体。
   三、解放后县工会
  1949年9月中旬,县职工运动委员会成立。1950年3月27日,改称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同年12月,全县建立基层工会(小组)27个,有会员1272人。1951年7月16日,建国后安远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成立县总工会,同时设立县总工会执行委员会,选举产生第一届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9人。执行委员会设主席、副主席。1953年10月3日,县总工会更名县工会联合会。是时,全县有基层工会21个,工会小组82个,会员828人。
  1959年9月,县工会联合会复称县总工会。执行委员会设工交工作委员会、财贸工作委员会、农林水工作委员会、机关工作委员会和经济审查委员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县工会组织瘫痪。1968年7月,县革委设立工代会办公室,取代县总工会。
  1973年9月,县工代会办公室撤销,恢复县总工会。
  1985年,全县有基层工会129个、工会小组370个,会员5948人;有工会专职干部30人、兼职干部732人。
   第二节工人群众团体活动记略一、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县工会活动记略
  1926年12月下旬,县城店员工会发动店员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店主被迫同意给店员增加原工资额3%的工资。1927年11月,县总工会组织一批木匠和泥瓦匠向土豪劣绅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经过谈判,师傅工资由原来每天银元1毫增加到2毫,同时给学徒工每天发给半毫的工资。
  1929年11月,县总工会在县城开办工人夜校,组织店员和手工业工人学习文化和革命理论。
  1930年5月,县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队,保卫苏维埃政权,维持社会治安,支援前线武装斗争。11月上旬,召开纪念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23周年群众大会,委员长王同章在会上发表演说,号召工人团结战斗,坚决革命。12月下旬,组织店员向店主开展清算斗争,要求增加工资。店主迫于工会的压力,同意给店员增加工资,每月从18元增加到22元,并按新增工资额给店员补发1至3年的差额。
  1931年,县总工会号召工会会员参军、参战。200多名工人纠察队队员报名参加工农红军。
  1932年2月,县总工会改名为职工联合会。1933年8月,县职工联合会活动停止。
   二、国民时期县工会活动记略民国32年(1943年)12月,县工会制订工会章程。民国35年5月,制订活动计划:“励行强制入会以充实会员;改选各行业工会暨分会以健全机构;筹建职工消费合作社及福利委员会以谋福利事业;组织本会第三区分会以扩充组织。”民国38年8月20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安远,县工会活动终止。
   三、解放后县工会活动记略
  1949年11月11日,按照中共安远县委的指示,殷德章等人接管民国时期县工会印章及部分财物,并在豆仔行(即何氏祠堂)开办职工消费合作社,以其收入作筹建县总工会的活动经费。1950年9月,在县城天主堂开办职工业余夜校,招收学员100余人。
  1951年6月,欧阳智出席江西省首届工人代表大会。同年9月,解散农村工会组织,农村工会会员一律转入农民协会。
  1952年8月,举办工会积极分子业余政治学习班,40人参加学习。是年,发动全县职工参加抗美援朝爱国增产捐献活动。886名职工参加捐献,共捐人民币46744元。
  1953年9月,县总工会设立工人俱乐部。俱乐部设图书室、书报阅览室、业余剧团、业余乐队、娱乐室和篮球队。
  1954年4月,召开劳资会议,调整公私合营中的劳资关系,解决34名失业工人的就业问题。8月上旬和10月下旬,举办两期工会干部训练班,117名工会干部参加训练。8月中旬,组织职工开展以技术革新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县松香厂、县加工米厂、中国人民银行安远支行、县税务局等单位375人参加竞赛,共提出合理化建议300余条,其中30余条被采用。县加工米厂采用一条加大米斗、充分利用动力的建议,提高了出米率,减少了动力消耗,大米日产量增长25%,每月增加收益660元。
  1955年9月,职工业余夜校设有5个小学班、1个初中班,学员240余人。
  1957年4月,安远县第五次工人代表大会推选缪荣宗为出席江西省工人代表大会代表。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县工会组织停止活动。
  1973年6月,恢复县总工会筹备领导小组成立。9月23日,安远县第七次工人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恢复县总工会。
  1977年10月,举办为期10天的全县工会理论骨干学习班,60名职工参加学习。
  1980年2月,复设职工业余学校。1981年8月,在县化工厂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982年7月,组织全县各企业单位职工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学习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和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4年7月,对20个基层工会进行整顿,建立“职工之家”13个。同年,县职工业余学校被评为赣州地区工会职工教育先进单位。
  1985年5月1日,举办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六十周年大型图片、全县63个“职工之家”建设成果图片和“五一”职工书法、绘画优秀作品展览。展出10天,参观职工达0.2万余人(次)。
   第二章农民群众团体第一节农民群众团体组织一、农民协会
  1927年5月,中共雩都中心支部干事会和中共安远县小组分别在茶梓圩、修田、石湾、枫树园、大坝头和仰天湖等地秘密组织贫苦农民成立农民协会。同年下半年,濂江、新田、新塘尾、筼筜、江口、东河、水头和沙含等地先后秘密建立农民协会。
  1928年秋,县农民协会在修田成立。
  1929年,井坵、刘屋、马屋、卢屋、牛犀湖、富长江、坪岗、牛寨坑、老好和洞头等地相继成立农民协会。1930年5月,区、乡全部建立农民协会。
  1933年8月,国民党军队占据县内大部分地区,农民协会组织解散。
   二、农会民国30年(1941年)2月5日,县农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国民党安远县党部委派1人为县农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
   民国33年12月15日,县农会成立大会在县城召开。会议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8人。理事会设理事长、常务理事和常务监事。同年,正气乡、重石乡、版石乡、车头乡、固营乡、长河乡、桂林乡和五龙乡成立农会。
   民国35年10月,昕山镇、凤山乡和平安乡成立农会。是年,全县农会会员有8338人。
   民国38年8月20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安远,县、乡农会全部解体。
   三、贫下中农协会
  1950年冬,全县7个区、56个乡均成立以雇农、贫农为主体的农民协会,发展会员1.83万人。区、乡农民协会设主任、副主任各1人。同年12月8日,县农民协会成立,设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各1人。1951年7月,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3.06万人,其中贫农2.55万人、雇农0.04万人、中农0.46万人、其他0.01万人。是年,区、乡农民协会组织贫雇农团,设主席、副主席各1人。
  1953年全县土地改革运动结束后,农民协会自然解体。
  1965年1月,濂江公社碛角大队成立贫下中农协会。2月9日至13日,全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县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5月,全县公社、场、镇成立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1969年2月,县贫下中农协会成立。1978年4月,县贫下中农协会的办事人员被调离,组织解体。
   第二节农民群众团体活动记略一、农民协会活动记略
  1927年5月,茶梓圩、修田、石湾、大坝头、仰天湖、枫树园等地农民协会开展减免25%田租的“二五”减租运动,取得斗争胜利。
  1929年,农民协会活动由秘密转为公开,会员队伍迅速扩大。仰天湖农民协会在落木坳和新山寮下发展会员150名,沙含农民协会在石灰寮迳、官铺、船形排、下沙含、黄老人地下等地发展会员200余人。
  1930年5月,农民协会组织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支援红军作战,保卫苏维埃政权。
  1933年8月,国民党军队占据县内大部分地区,农民协会活动停止。
   二、农会活动记略民国31年(1942年)12月13日,县政府指派县农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孙仲权参加江西省农会代表大会。
   民国32年,江西省农会每月定额补助安远县农会筹备委员会经费法币300元、乡农会经费法币30至50元。民国36年,乡农会改选干事会。
   民国37年2月5日(农历丁亥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立春日),县农会举行农民节纪念大会。
   民国38年3月,按《中华民国农会法》组织成立保农会和甲农会,并改组县、乡农会。8月20日,安远解放,农会组织解体,活动终止。
   三、贫下中农协会活动记略建国初,农民协会组织贫苦农民斗地主、分田地,协助人民政府清匪反霸。
  1965年1月,濂江公社碛角大队贫下中农协会制订贫下中农协会组织章程(草案)。1969年起,县贫下中农协会在中共安远县委领导下组织贫下中农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带领贫下中农进行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简称“三大革命”)。
  1969年2月4日至7日,在全县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上,县革委主任陈万兆传达江西省贫下中农代表会精神,号召贫下中农用毛泽东思想掌好权,用好权。
  1971年8月,县革委政治部群运组指定1名干部负责县贫下中农协会的日常工作。
  1975年2月17日,安远县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向全县贫下中农发出《倡议书》,号召贫下中农做社会主义的“顶梁柱”,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认真做好管理学校、商店、医院和对知识青年再教育等工作。
  1978年4月,县贫下中农协会活动停止。
   第三章青少年群众团体第一节青少年群众团体组织一、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5月,少共安远县委成立。
  1933年8月,国民党军队占据安远县大部分地区,少共安远县委并入中共安远县执行委员会。
   民国38年6月,吴建瑞受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赣州工作委员会派遣,从信丰来到安远,秘密发展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
   建国后,1950年3月,县青委成立。1953年,城关区、镇岗区、车头区、重石区、天心区、龙布区和五龙区均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区委员会(简称区青委),各乡和县直机关建立支部委员会(简称团支部),全县团员发展到1950人,其中女团员421人。
  1957年7月7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县青委更称为团县委。当年,全县有团支部241个、团员4121人。
  1968年,团县委工作由县革委政治部群运组接管。1972年12月,恢复团县委。1985年,全县有乡、镇、机关团委29个,团支部455个,有团员9085人,其中女团员2920人。
   二、儿童团、少先队与少年儿童队
  1932年,少共安远县委在全县组建儿童团和少先队。年满7至12岁的儿童参加儿童团,13至17岁的少年参加少先队。少先队设县队、区队。1933年8月,国民党军占据安远县大部分地区,儿童团和少先队组织解散。
  1951年,县青委在全县组建中国少年儿童队,吸收8至15岁的少年儿童入队。县设总队,学校设大队,教学班设中队,中队下设小队。大队、中队设辅导员。
  1953年9月,中国少年儿童队安远县总队改称少先队安远县总队。1954年6月,全县有少先队员1883人,少先队辅导员52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少先队活动停止。1969年冬起,全县学校陆续成立“红小兵”取代少先队。1978年9月,撤销“红小兵”,恢复少先队。1985年,全县少先队有181个大队、899个中队,队员4.57万人。
   三、三青团民国28年(1939年)9月,三青团江西支团组建安远分团。三青团安远分团设通讯员2人。民国29年,通信员改称组织员。民国31年,组织员改称团务筹备员。同年,三青团安远分团改属三青团寻邬分团。民国33年春,三青团安远分团复属三青团江西支团。12月,建立分团筹备处,下设总务、组训、宣传3股,股设股长、股员各1人,另置录事2人。
   民国35年,三青团安远分团有16个区队、52个分队、2个团小组,团员633人。
   民国36年11月,三青团安远分团部并入国民党安远县党部。对三青团员进行重新登记,已登记的一律转为国民党员。
   四、童子军民国37年,安远初中和县简易师范附属小学联合建立童子军安远分会,设总干事1人、录事1人。同年12月,童子军安远分会动员安远初中、县简易师范附属小学和各中心国民学校的学生参加童子军。
   民国38年8月20日,安远解放,童子军解散。
   第二节青少年群众团体活动记略一、共青团活动记略苏区时期,广泛动员青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和县模范少年先锋队,保卫苏维埃政权。
   建国初期,动员组织青年参加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积极生产,支援国家建设。
  1958年11月,城关木业社青年工人林桂荣被评为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出席全国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60年,组织农村青年学习文化,协助公社、大队建立红专学校27所、共青团员学校73所、业余高小文化补习班262个。
  1965年,动员全县青少年向雷锋学习,在公路旁和荒山植树4万余棵,建立青年业余俱乐部155个、青年业余夜校529所。全县1.21万名团员和青年参加文化学习。是年冬,团县委对348个团支部进行整顿,处分违纪团员36人,其中开除团籍8人,留团察看一年3人,撤销团内职务1人,严重警告13人,警告11人。
  1975年9月,团县委组织公社、场、镇团委干部赴湖南省桃源县学习共青团员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发挥青年先锋作用的经验。同年10月,在全县19个公社、场、镇成立“五四”营林队和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开展“青年样板”活动,建立青年生产基地120个,开垦荒田0.12万亩,植树造林0.5万余亩。1976年3月,组织228名团支部委员参加中共安远县委党校举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班学习。
  1981年4月4日至5月4日,团县委组织全县青少年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月活动。直属机关团委组织200多名团员,在县城东郊森林公园植树1000余棵;中共安远县委机关、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县中队、县消防队、安远一中等单位组织团员2000余人次清理濂江河堤垃圾4万余担;凤山乡团委组织团员,定期为军烈属和五保户送柴、挑水、洗衣服;版石大队团支部集资建立图书室,组织青年读书看报学技术。全县出现“五讲四美”先进集体65个、先进个人138人。同年,各级共青团组织带领全县青少年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曾经犯过罪或犯过错误的青年进行转化启迪工作。1982年1月,团县委被评为江西省先进团县委,团县委书记彭志超被评为江西省优秀团干部,并当选为共青团全国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县针织厂团支部书记唐德泰因完成14个革新项目,被评为江西省新长征突击手。同年3月,团县委和驻县城机关团支部组织青少年开展“给烈军属、五保户送温暖”和建设“五四文明卫生街”活动。
  1984年3月,团县委组织县城0.6万余名青少年,以雷锋为榜样,走上街头,开展免费“为您服务”活动,共为群众诊病600多人次,修理收音机、电唱机、录音机89台,修理自行车125辆,分发灭鼠药饵100多斤,裁衣、缝衣55套,理发150多人,清扫街道及小巷38条。5月,组织县城青少年在龙泉山造林15.5亩。同年,承包绿化集体荒山0.15万亩的新龙乡青年农民欧阳绍全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植树造林先进个人,出席在兰州召开的全国青少年绿化祖国表彰大会。
  1985年,组织325名青年职工开展“多方能手,增收节支”竞赛活动,成立增收节支活动小组26个。当年,全县青年职工增收节支20.36万元,其中超产收入19.27万元,义务劳动、废品利用节支1.09万元。共青团江西省委员会授予团县委“江西省青工能手竞赛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年,团县委下辖29个基层团委、455个团支部。全县有团员0.91万人,其中女团员0.29万人。
   [=此处为表格(表8—11952年至1985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安远县历次代表大会概况表)=]二、儿童团、少先队与少年儿童队活动记略苏区时期,儿童团和少先队在区、乡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开展革命宣传活动,担负站岗、放哨、侦察敌情和传递情报的任务。
  1933年6月,县少先队长萧胜祥和上濂区队长汪安邦、车头区队长杜成奇、坪岗区队长赖进芳、重石区队长钟本清等5人参加少共中央局与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召开的省、县、区少先队队长会议。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动员少先队员参加少共国际师的的指示。
  1933年8月,国民党军占据安远大部分地区,儿童团和少先队组织被迫停止活动。
   建国后,1951年对少年儿童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毛主席的教育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号召少年儿童捐款献物,支援抗美援朝战争。1956年,发动少先队员栽树、拾稻穗。全县少先队员栽树23.6万棵,拾稻谷0.52万斤。所拾稻谷全部捐献购买“赣南少年号”拖拉机。
  1959年6月1日至2日,少先队安远县首届代表大会召开。参加会议代表,少先队员293人、辅导员45人。会议选举产生少先队安远县总队委员会。是年,全县有少先队员6726人,辅导员206人。当年,开展向英雄赵一曼、向秀丽和保尔柯察金学习的运动,创办学校“红领巾银行”和“无人售货台”,培养少年儿童大公无私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1960年6月1日至3日,在重石中心小学召开少先队安远县第二届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少先队员108人,辅导员43人。会议选举少先队安远县总队委员会主席1人、副主席2人。大会总结交流少年儿童工作经验,表彰少年儿童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1983年,孔田公社长布小学被评为江西省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九龙小学教师李大鹏和版石小学教师熊太阳被评为江西省少先队优秀辅导员。
  1985年,在少先队员中进行革命理想和精神文明教育,组织全县少先队员开展小考察、小发明、小试验、小能手和小种植等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少年儿童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三青团活动记略民国35年(1946年)3月19日,三青团安远分团召开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19人。会议决定设立三青团安远分团部干事会,选举干事5人,候补干事3人,选举赖彩章、周泽昌为出席三青团江西省团员代表大会代表。
   民国36年,三青团并入国民党,三青团安远分团活动终止。
   四、童子军活动记略对少年儿童进行礼节、体操、侦察、救护、炊事和露营等训练。在学校推行童子军管理。
   第四章妇女群众团体第一节妇女群众团体组织一、妇女队·妇女会民国32年(1943年)8月,县政府组织安远县妇女总队,区、乡组织妇女分队。总队设总队长、副总队长;分队设分队长、副分队长。
   民国35年,妇女队改称妇女会。是年,全县有妇女会员286人。
  民国38年,安远解放,妇女会解体。
   二、民主妇女联合会·妇女联合会
  1950年5月15日,全县民主妇女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53年5月21日至23日,安远县第一次民主妇女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7年12月,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改称县妇女联合会(简称县妇联)。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县内各级妇联组织瘫痪。
  1968年8月底,妇女工作由县革委政治部群运组兼管。
  1971年2月,安远县第七次妇女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县革命妇女委员会。1973年,县革命妇女委员会复称县妇联,全县建立妇女代表小组1749个。
   第二节妇女群众团体活动记略一、妇女队与妇女会活动记略民国32年(1943年),组织培训妇女接生员23人;训练区、乡、镇妇女队副25人。民国35年,制订章程和实施细则。
   民国38年,安远解放,妇女会活动停止。
   二、县民主妇女联合会与县妇联活动记略
  1951年9月,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组织妇女宣传队深入全县各区、乡,利用演讲、演戏、唱山歌、出黑板报和开广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婚姻法》。是年,全县自由结婚3393对,离婚3396起,解除童养媳婚约431起。1954年,配合卫生部门对妇科病进行普查普治,并培训新法接生员19人。同年,组织农忙托儿所31个,收托儿童207人;培养农业合作社女社长4人、女副社长65人,互助组女正、副组长133人。
  1955年,龙布乡曾有招出席江西省首届劳模大会。
  1957年,县民主妇女联合会配合卫生部门对孕妇和产妇进行定期检查,进一步推行新法接生。
  1960年,县妇联组织全县妇女参加技术革新,改良农具526件,仿造农具142件,提出合理化建议158条。是年,城关公社养猪场陈亚清被省妇联授予“养猪能手”的称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县妇联活动停止。
  1973年,县妇联组织恢复。1975年,组织公社、场、镇妇女工作干部赴湖南省桃源县学习妇女参加农业学大寨运动的经验。同年10月,在全县19个公社、场、镇成立“三八”营林队和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建立妇女生产基地110个,开垦荒田0.12万亩,植树造林0.5万亩。
  1976年,县妇联举办幼儿教师培训班,培训幼儿教师450人次。1979年,成立托幼办公室,协助有关部门开办托儿所和幼儿园,发动全社会关心、培养少年儿童。1982年起,开展创建“五好”家庭活动。当年,孔田公社魏罗连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江头公社袁清娣一家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至1985年止,全县出现“五好”家庭1.08万户、“三八”红旗手0.12万人、“三八”红旗集体244个、好婆婆155人、好媳妇123人、好夫妻25对、好妈妈856人。
  1983年11月,县妇联会同司法、宣传等部门,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月”活动。1984年9月,县妇联成立法律顾问小组。是年起至1985年止,顾问小组为妇女出庭辩护3次,民事代理1次,代写法律文书15份,举办法律知识学习班1期,解答法律咨询512人次。
  1985年,县妇联创办《安远妇讯》月刊,成立县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和家庭教育委员会。县妇联被评为全省“十大”养殖业(养鸡、养鸭、养鹅、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鱼、养蜂、养蚕)能手竞赛先进单位。
   [=此处为表格(表8—21953年至1985年安远县历届妇女代表大会概况表)=]单位:人第五章文化团体第一节文化团体组织一、县文娱联合会与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50年9月25日,县文娱联合会成立。下设剧务股和联络股。1951年3月25日,撤销剧务股和联络股,设立学术股、戏剧股、体育股、音乐股和总务股。1952年8月23日,县文娱联合会改称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县文联),下设社教股、戏剧股、体育股、音乐股和总务股。1954年10月,县文联撤销。
  1985年5月,县文学工作者协会(会员40人)、戏剧工作者协会(会员21人)、音乐工作者协会(会员19人)、美术工作者协会(会员24人)、摄影工作者协会(会员13人)、民间文艺工作者协会(会员13人)联合恢复县文联并改个人会员制为团体会员制。
   二、县科协
  1956年8月,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县科协)筹备委员会成立。11月8日召开全县科学技术工作者代表会,成立县科协,选举产生县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会设主席、副主席。下设农学组、医学组、自然科学组和安远初中、县卫生院及城关区、天心区、重石区、版石区、镇岗区、太平区8个会员小组。
  1959年,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改称县科学技术协会(仍简称县科协)。1968年,因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组织自然消失。
  1978年5月18日,恢复县科协,并改个人会员制为团体会员制。至1980年5月止,参加县科协的团体会员有县农学会、林学会、医学会、畜牧水产学会、情报学会、机械学会、轻化工学会和数理学会。
  1984年至1985年,县经济学会、水利电力学会、气象学会、热带鱼养殖研究会、养蜂研究会、食用菌研究会、卫生工作者协会和青少年科普协会先后成立并参加县科协。
   三、县社联
  1983年4月27日,县社联筹备小组成立。7月,县统战学会(1982年2月10日成立)、新闻学会(1982年3月10日成立)、农业经济学会(1982年12月17日成立)、教育学会(1982年12月25日成立)、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学会(1983年2月4日成立)、历史档案学会(1983年3月25日成立)、文艺学会(1983年5月19日成立)、工业经济学会(1983年6月21日成立)联合成立县社联。
   第二节文化团体活动记略一、县文联活动记略
  1952年9月15日,县文联召开全体会员大会,通过《安远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和《安远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细则》。
  1985年5月28日至29日,县文学艺术界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183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会议。大会决定县文联为团体会员制,并选举产生县文联第一届委员会委员9人,选举主席、副主席、常务副主席各1人。
   二、县科协活动记略
  1956年冬至1959年6月,县科协先后培养科学技术普及宣传员490人,采用演讲、橱窗宣传、影前幻灯宣传和图片展览等形式,开展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天文、地理、生理卫生、畜牧和兽医等9个门类的科学知识普及活动。
   “文化大革命”期间,县内科学技术普及活动中止。
  1980年下半年,县科协举办农业、林业、畜牧、服装、纺织、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和质量管理等科学技术讲座会45次,参加讲座会人数达5368人次。1984年举办油茶扦插栽培、油橄榄扦插栽培、次生林改造、油桐嫁接育苗、杉木间伐采育、黑荆树引种、杉木育苗、建立杉木种子园等8个专题学习班,全县有909人次参加学习;举办早稻栽培专业户学习班、农村节约能源技术能手培训班、稻田养鱼培训班、农村经营管理培训班、柑桔栽培和茶叶制作等培训班54期,共计1620人次参加学习。是年,县科协组织部分科学技术人员在欣山镇街头设立科学技术咨询服务点,为群众解答生产和生活中的科学技术难题300余个。
  1985年2月,县科协举办免疫缺陷性疾病、流行性腹泻、梗阻性黄疸治理和心力衰竭抢救、小儿输液、免疫梗伤性疾病、医学论文撰写规范、医院模式转变、农药中毒抢救、责任制护理、心理护理等11个专题的卫生科学技术讲座。
   三、县社联活动记略
  1983年7月11日至12日,安远县第一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大会讨论通过《安远县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章程》,决定县社联为团体会员制,选举产生县社联第一届理事会理事13人。选举孙传标(中共安远县委副书记)任主席,选举副主席2人。理事会配有专职干部1人。
  1984年6月7日至10日,赣州地区社联和安远县社联联合召开发展农村经济讨论会,到会97人,交流论文27篇。
  1985年3月14日,召开县社联第一届第三次理事扩大会,增选理事3名,选举中共安远县委副书记刘显波任名誉主席,选举主席1人、副主席1人和常务副主席1人。同年冬,金融学会(1985年9月12日成立)、粮食经济研究会(1985年12月26日成立)先后加入县社联。
   第六章工商业者群众团体第一节工商业者群众团体组织一、县商会民国10年(1921年)成立。民国13年更名为县商民协会,设会长。民国15年,复称商会,会长改称主席。1932年5月,主席复称会长。民国22年4月,县城15个工商行业成立同行公会,统一隶属于县商会。建国后,县商会于1951年11月解散。
   二、县工商联
  1951年11月成立,设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1953年,县工商联第二届委员会下设宣传教育组、调查研究组、财务税务组和文书秘书组。县内19个圩镇成立工商联会员小组,设组长、副组长、文书、经济委员、检察委员,会员佩工商联徽章。县城成立南货、土布、药品、烟皮、水酒、屠宰、豆腐、旅社、缝衣、理发、糕饼、杂货、木屐、烟丝、木器、银镂、粮食、雨伞、铁器、筵席、神香、摊贩22个行业公会。行业公会设理事长、副理事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县工商联日常工作中断。1968年,县工商联机关撤销。1985年12月,恢复县工商联,配有专职干部3人,设主任委员1人。
   三、县个体劳动者协会
  1983年12月成立,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下设欣山镇、龙布、天心、版石、车头、高云山、镇岗、鹤子、孔田等9个分会和重石小组。
   第二节工商业者群众团体活动记略一、县商会活动记略县商会成立后,注重搜集县内外市场情报,调处工商业内部纠纷,代表工商业者向政府陈述意见。1932年5月,根据苏维埃政府建议,召开会员代表会议,动员会员组织物资支援工农红军。
  1951年11月,县商会解散,活动终止。
   二、县工商联活动记略
  1951年11月,全县工商业者第一届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订《安远县工商业者联合会章程》,决定设立工商联委员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2人,选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人。大会还制订《工商界人士爱国公约》,号召工商业者遵守人民政府政策法令,积极参加镇压反革命活动、支援抗美援朝,面向农村,发展生产,搞活物资交流,繁荣经济,不搞投机倒把和囤积居奇,不偷税漏税,保证物价稳定。
  1954年,动员私营工商业者参加公私合营。当年,全县参加公私合营的私营工商业者有31户,入股金额2.8万元。1955年3月,动员工商业者励行节约,发展生产,踊跃认购和协助推销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券;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私营工商业进行普查,并对会员进行重新登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县工商联活动停止。
  1985年12月,县工商联恢复活动。
   [=此处为表格(表8—3县工商联第一届至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概况表)=]单位:人三、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活动记略
  1983年12月,全县第一届个体劳动者代表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87人,代表1013名个体劳动者。会议通过协会章程,决定设立个体劳动者协会委员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5人。
  1984年6月,省人民政府授予唐鲜明城镇先进个体劳动者称号。
   第七章国际友好团体与归国华侨团体第一节国际友好团体与归国华侨团体组织一、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安远分会
  1950年冬成立。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战争结束。8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安远分会解散。
   二、中苏友好协会
  1950年成立。1953年1月,设专职干部1人,下设7个区工作委员会,109个乡、学校、街道支会,全县有会员2.4万人。
  1960年,由于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撤走在华苏联专家,撕毁协定和合同,中苏友好关系破裂。随之,县中苏友好协会自然消失。
   三、县归国华侨联合会
  1980年10月成立,简称县侨联,设主席、副主席。
   第二节国际友好团体与归国华侨团体活动记略一、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安远分会活动记略
  1950年冬,发动人民群众参加和平签名运动,订立爱国增产公约。全县5.65万人(其中女2.21万人)参加和平签名,有3.45万人(其中女1.36万人)订立爱国增产公约。是年起至1952年止,利用会议、秧歌、黑板报、墙报、漫画、标语和游行等形式,向群众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教育,动员群众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或捐款捐物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全县人民共捐献稻谷2000万斤、人民币6.54万元。
  1953年8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安远分会解散,活动停止二、中苏友好协会活动记略
  1950年起,开展中苏友好宣传活动,增强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维护世界和平,加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960年,县中苏友好协会活动停止。
   三、县侨联活动记略
  1980年12月21日至22日,县第一次归国华侨和华侨眷属代表会召开。20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县侨联,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1人,选举县侨联主席、副主席各1人。11月起,县侨联进行全县侨情调查,开始建立侨情档案;组织侨属动员海外亲人在县投资办厂、办学;帮助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寻找海外亲人和国内亲人。1984年,组织侨属兴办华侨实业公司。1980年至1985年,协助侨办和有关部门为150余名侨属落实政策,解决城镇户口和房产权属等问题。
  1985年9月6日,县第二次归国华侨和华侨眷属代表会召开。会议决定设立县侨联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选举产生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5人、常务委员7人,选举主席、副主席各1人;通过《县侨联工作细则》。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