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老区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15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老区建设
分类号: D632.1
页数: 2
摘要: 老区建设
关键词: 党的建设 社区建设

内容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安远县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老区进行特殊救济,重点扶持老区发展生产。
   一、特殊救济
  1951年,县人民政府给老区发放救济大米13.92万斤、农贷粮70万斤、棉衣633件。
  1953年3月,县人民政府根据“全面照顾,重点扶持”的方针,确定富田乡、修田乡、东河乡、富长乡和新塘村、刘卢马村、江头村、黄洞村、朵子村、坪岗村、中碛村、老好村、水头村、吉日坑村为革命老根据地重点乡村,对重点乡、村的生产进行重点扶持。至1955年止,给重点乡村减免医疗费2.2万元,补助商品购销差额3.24万元,免收全部入学儿童学费。
  1952年至1961年,给老区发放生产补助特殊救济款11.16万元、修房款3.51万元、兴修水利工程款4.93万元、穷队食堂补助款3万元和医疗子宫下垂、水肿、闭经病营养补助费5.2万元,救济棉被780床、棉衣1599件、棉布7.45万尺、布票1.5万尺。1964年,拨款购买耕牛31头为30个老区贫困生产队解决缺牛困难。
  1979年,拨款1.84万元,帮助镇岗公社富长大队和浮槎公社浮槎大队新建大桥各1座。
   二、扶持生产
  1981年,老区建设工作由单纯救济转为扶持生产。从是年起至1985年,县人民政府发放生产扶持资金234万元,遵照“自力更生,多方联合,国家支持,共谋振兴”的方针,重点扶持欣山、濂江、塘村、浮槎、龙布、天心、版石、车头、凤山、镇岗、新园、孔田、鹤子等13个乡、镇的79个村的生产。扶持项目,一是发展种植业,种植柑桔4625亩、茶叶2392亩、毛竹30亩、油茶300亩;二是发展养殖业,扶持贫困户养牛23头,养猪130头,养羊100头,养兔800只,养鱼16000尾,养蜂425箱,养禽8.43万羽,协助乡、镇兴办畜种改良站20个、粮油饲料加工厂11个,支持茶场添置炒茶设备6套;三是改善生产条件,建河堤690米,建排灌站10座,架设总长11公里的高压线路3条,续建上丁水库配套工程,建成小(一)型蓄水库1座,扩大装机容量285千瓦;四是兴办公益事业,修通总长8公里的乡村公路3条,建成凤山大桥和浮槎大桥,新盖修田、塘村、浮槎、龙布、版石、车头6所小学校舍和浮槎卫生院医疗用房。
  1980年起,对老区的征、购粮实行计划减免,凡人均口粮不足450斤的生产队(村民小组),在保证人均口粮450斤的基础上确定粮食征、购基数。1980年和1981年免征、减征农业税稻谷351.13万斤。1982年减免农业税8万元。1985年,对濂江、塘村、浮槎、天心、蔡坊、〓坑、新园、鹤子等8个老区特困乡继续实行农业税减免,减免稻谷163.4万斤。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