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构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02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构造
分类号: P54
页数: 2
摘要: 县境大地构造的位置处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东南部边缘,南岭东西构造带与武夷山新华夏系构造带的复合部位。震旦系、寒武系的变质岩、混合岩和燕山晚期花岗岩基体呈北东向侵入,侏罗系火山岩呈东西向展布,以九龙嶂为界把全县分割成南北区域。版石白垩系断陷盆地长窄地形呈北东方向延出会昌。在欣山镇东侧,由震旦系、寒武系地层组成北西方向的复式褶皱。县东南部出现老村、郭屋坑压性断裂岩体侵入,褶皱轴西翼向西偏转,并遭受混合岩……
关键词: 自然环境 地质 构造

内容

县境大地构造的位置处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东南部边缘,南岭东西构造带与武夷山新华夏系构造带的复合部位。震旦系、寒武系的变质岩、混合岩和燕山晚期花岗岩基体呈北东向侵入,侏罗系火山岩呈东西向展布,以九龙嶂为界把全县分割成南北区域。版石白垩系断陷盆地长窄地形呈北东方向延出会昌。在欣山镇东侧,由震旦系、寒武系地层组成北西方向的复式褶皱。县东南部出现老村、郭屋坑压性断裂岩体侵入,褶皱轴西翼向西偏转,并遭受混合岩化,片理发育。县南部和北部皆为侏罗系火山岩复盖,复式褶皱呈梳状。两翼地层倾角均在50°左右,倒转现象常见,后期压性断裂发育,挤压破碎明显。
  一、东西向构造九龙嶂压性断裂长达14公里,分布于火山岩中,大致与火山岩山脊平行。
  二、南北向构造平行排列有4条,分布于欣山镇东侧、高云山乡上濂和大拱桥。一般长约4公里,为压性断裂,断裂南起为火山岩,中穿老村岩体,北出寻乌县三标乡岩体。
  三、北北东向构造为县内最长的断裂,南起鹤子乡,北至龙布乡镜溪与北东向断裂衔接,全长54公里,贯穿柯树背岩体和白垩系地层。平行出现的还有江头乡、鹤子乡阳佳、孔田乡新塘、濂江乡中碛、蔡坊乡黄地等8条小规模断裂。
  四、北东向构造是县内最发育、最密集的一组断裂,以压性和压扭性多,小数为张性、张扭性,有些地方以矽化破碎带形式出现。自县境南部至北部平行排列20余条,一般条长15至20公里,最短为5公里,最长为30公里。
  五、北西向构造规模较小,分布在濂江乡大岭背,长4至8公里,构造形迹主要为褶皱轴,褶皱以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为核心。
  见《安远县地质构造略图》。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