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自然环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020
颗粒名称: 第二篇 自然环境
分类号: X21
页数: 24
摘要: 安远县地处南岭山脉的延续地带,属中低山与丘陵区。地势中部高、南北低。最高点北缘阴刀子山,海拔1194.4米,最低点长沙乡光明村浮石,海拔180米。濂江河与镇江河为县内主干河流。濂江河从县境中部源头自南流向北,入会昌县,汇入贡江。镇江河从县境中部源头自东北流向西南,入定南县,汇入广东省东江。境内河流密布,集雨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65条。土壤分为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红壤和山地黄壤5个土类,红……
关键词: 地理环境 自然环境

内容

安远县地处南岭山脉的延续地带,属中低山与丘陵区。地势中部高、南北低。最高点北缘阴刀子山,海拔1194.4米,最低点长沙乡光明村浮石,海拔180米。濂江河与镇江河为县内主干河流。濂江河从县境中部源头自南流向北,入会昌县,汇入贡江。镇江河从县境中部源头自东北流向西南,入定南县,汇入广东省东江。境内河流密布,集雨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65条。土壤分为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红壤和山地黄壤5个土类,红壤和山地黄壤面积较大。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春早、夏长、秋短、冬迟。
   资源丰富。树种有116科,755种。1985年森林覆盖率为61.06%,活立木蓄积量为1048.18万立方米。药用植物有1000余种,饲用价值较高的牧草有62种。野生动物常见的有黄鼠狼、穿山甲、野山羊、野猪、豪猪、山鹿、山兔、狐狸、獭、麂、猴、石、鳖、龟和蛇等。金属矿藏主要有钨、铅、锌、金、银、铜、铁、硫和铕钆等,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石灰石、钾长石、水晶、云母、花岗岩石、硫纹斑岩和高岭土等。新园乡、孔田乡和双芫乡有地热表露。地表水较充裕,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达19.77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0.12万千瓦。
   县内降水期相对集中在4月至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多,常因暴雨引起山洪暴发,酿成水灾。同时,由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也常出现旱灾。大风成灾很少,冰雹发生次数不多,霜雪成灾罕见。地震偶尔发生,多为小震。
   第一章地质第一节地层县内有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地层出露,其中,震旦系、寒武系和白垩系出露面积较大。震旦系主要分布于县北部的龙布乡、双芫乡和塘村乡一带。寒武系主要分布在双芫、塘村、浮槎、〓坑、濂江、江头、镇岗、孔田、鹤子等9乡及版石乡西部。震旦系与寒武系的部分地区,在加里东晚期交代式花岗岩体周围变质为混合岩。泥盆系零星分布于车头乡石人嶂和县北部局部地区。石炭系零星分布于濂江乡、双芫乡和新园乡等地。二迭系仅在濂江乡丝茅坪、中寨一带和双芫乡石寮见有出露。侏罗系主要分布在天心乡、蔡坊乡和濂江乡大坝头及九龙嶂山等地。白垩系主要分布于版石、重石、塘村、浮槎和鹤子5乡部分地区。第四系沿濂江河、镇江河两岸呈带状断续分布,零星分布于欣山镇和凤山、镇岗、孔田3乡。
   第二节岩石一、火成岩县内火成岩种类复杂,分布广泛。加里东侵入体以孔田圩南白面石岩体为代表,印支期以鹤子乡阳佳超基性岩为代表。主要岩体为邻县延入县内的岩株,分布面积广泛。镇岗乡白竹园、铁嶂寨和濂江乡南坑、郭屋坑和老村等地岩体是县内出现的岩株。各期次岩体分布情形为:高云山乡大脑河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在岩体中有细粒云母花岗岩侵入,属燕山晚期侵入产物,分布于高云山乡的圩岗、甘地、大脑河、龟仔形和蔡坊乡等地。塘村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属燕山早期第一幕侵入产物,主要分布于塘村乡内的八担、黄沙、鸭婆坑等处。龙布大板田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为主要成矿母岩,主要分布于龙布乡的大板田、金山印背、上坪等地,并沿北东向构造带侵入延至增坑、园坑口、石龙坑等地。车头乡莲花村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体,东起新龙乡,西至柯树背,南起甲江,北至莲花村。镇岗乡白竹园和铁嶂寨中一细粒二云母交代花岗岩,属加里东晚期产物,分布于镇岗乡的樟溪、塘窝、白竹园及铁嶂寨等地。白竹园岩体内侵入有辉缘岩脉数条。新园乡粗粒似斑状钾长石花岗岩体,属燕山早期第三阶段侵入产物,主要分布在新园乡唐屋白石下和孔田乡新塘等地。孔田乡社山细粒花岗岩体,属加里东晚期产物,分布于孔田乡社山等地。濂江乡似斑状中一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属燕山早期第三幕侵入的小岩体,主要分布于濂江乡老村、南坑和郭屋坑等地。
   二、火山岩火山岩分布于县中部的九龙嶂和葛坳等地。成系时代为燕山早期侏罗系。岩性多为晶屑岩屑凝灰岩、石英斑岩、角砾岩和流纹岩,其次为玄武岩和安山岩。
   第三节构造县境大地构造的位置处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东南部边缘,南岭东西构造带与武夷山新华夏系构造带的复合部位。震旦系、寒武系的变质岩、混合岩和燕山晚期花岗岩基体呈北东向侵入,侏罗系火山岩呈东西向展布,以九龙嶂为界把全县分割成南北区域。版石白垩系断陷盆地长窄地形呈北东方向延出会昌。在欣山镇东侧,由震旦系、寒武系地层组成北西方向的复式褶皱。县东南部出现老村、郭屋坑压性断裂岩体侵入,褶皱轴西翼向西偏转,并遭受混合岩化,片理发育。县南部和北部皆为侏罗系火山岩复盖,复式褶皱呈梳状。两翼地层倾角均在50°左右,倒转现象常见,后期压性断裂发育,挤压破碎明显。
   一、东西向构造九龙嶂压性断裂长达14公里,分布于火山岩中,大致与火山岩山脊平行。
   二、南北向构造平行排列有4条,分布于欣山镇东侧、高云山乡上濂和大拱桥。一般长约4公里,为压性断裂,断裂南起为火山岩,中穿老村岩体,北出寻乌县三标乡岩体。
   三、北北东向构造为县内最长的断裂,南起鹤子乡,北至龙布乡镜溪与北东向断裂衔接,全长54公里,贯穿柯树背岩体和白垩系地层。平行出现的还有江头乡、鹤子乡阳佳、孔田乡新塘、濂江乡中碛、蔡坊乡黄地等8条小规模断裂。
   四、北东向构造是县内最发育、最密集的一组断裂,以压性和压扭性多,小数为张性、张扭性,有些地方以矽化破碎带形式出现。自县境南部至北部平行排列20余条,一般条长15至20公里,最短为5公里,最长为30公里。
   五、北西向构造规模较小,分布在濂江乡大岭背,长4至8公里,构造形迹主要为褶皱轴,褶皱以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为核心。
   见《安远县地质构造略图》。
   第二章地貌第一节地势安远县地处南岭山脉的延续地带,属中低山与丘陵区。中部突起,向南北倾斜,北部又向北东倾斜。东西边缘高。南半部为孔田低山丘陵区,南东部处武夷山脉南缘。海拔500米至800米及800米以上的中低山地约占全县面积的27.6%,海拔300米至500米的高丘地约占42.9%,海拔180米至300米的低丘及谷地约占29.5%。
   按地貌成因及形态特征划分为4个地貌类型。
   一、侵蚀构造中低山地形分布于县境中部的九龙嶂,东部的十二排、陀索〓、竹篙〓和北部的阴刀子山、鸭子嶂一带。山脉走向为东西、北东和北北东方向。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余座。塘村乡与于都县交界处的阴刀子山为最高峰,主峰海拔1194.4米。切割深度400米至800米,山脊窄,山坡呈“凹”型,地面坡度30度至40度。幼年沟谷呈“v”型。基岩裸露,湍流水急,多形成瀑布,公里落差一般为5米至15米,有的高达60米至70米。河谷多沿断层发育,形成断层谷,海拔在800米以下。
   二、剥蚀构造丘陵地形分布于龙布乡、车头乡、蔡坊乡、孔田乡、镇岗乡和欣山镇等地。海拔500米以下,切割深度300米左右,山顶呈浑圆状,自然坡度为25度至35度。河谷呈“U”形。基岩裸露,岩石风化强烈,一般风化层厚度5米至15米,厚者达20余米。
   三、剥蚀构造岗阜地形分布于版石乡、重石乡及浮槎乡河石等地。海拔多为300米以下,个别山包在500米左右。切割深度50米至100米,山顶呈馒头状,山脊不明显,自然坡度5度至20度,岩石风化强烈,水土流失严重。
   四、侵蚀构造堆积河谷地形分布于濂江河与镇江河沿河地带,呈带状贯于全县,形成4级阶地。
   一级阶地分布于长沙乡、车头乡、欣山镇、镇岗乡、孔田乡等地。阶面平坦、开阔,宽度在130米至170米,略向河床倾斜,一般高出河床3米。
   二级阶地仅分布于孔田乡孔田圩北侧,阶面宽300米左右,倾向一级阶地,高出河床3米。
   三级阶地阶面高出河床10米至13米,海拔300米,阶地倾斜向河谷,为基座阶地。
   四级阶地分布于濂江乡的修田、石圳等地,阶面高出河床21米,海拔310米左右,为基座阶地。
   第二节山丘县内山峰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塘村乡和双芫乡,东南部的〓坑乡、高云山乡、凤山乡、鹤子乡和新园乡,西部的江头乡,中部的重石乡和蔡坊乡,且多座落于县境周边地带。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20余座,其中以塘村乡与于都县交界处阴刀子山为最高峰,海拔1194.4米;次为南偏东部的十二排山,主峰海拔1169米;中偏南部九龙嶂山,主峰海拔1106米;西南缘鹤子乡与信丰县交界处的大虎山,海拔1015米。
   主要山岭有32座:鸭子嶂为塘村乡上龙村与赣县分界岭,海拔858米,东西走向。生长松、杉和阔叶木,顶长灌木茅草。山形酷似鸭。
   耙泥嶂在塘村乡上龙村与双芫乡交界处,海拔877米,东西走向,山势如屏障,山峰似铁耙。多阔叶树和毛竹。
   阴刀子在塘村乡北缘,为安远县与于都县分界山,海拔1194.4米,东西走向,雄伟高耸,云遮雾障,石笋似刀。植被多阔叶树、松、杉,山顶生长灌木、茅草,基岩出露。
   尖峰〓 在双芫乡合头村与赣县交界处,海拔807米,南北走向。主峰高而尖,多生长阔叶树。
   牛马崎〓 在〓坑乡上坝村与会昌县交界处,海拔921米,南北走向,山峰山崎远眺状若牛马。山顶多长茅草,山腰以下多长松树。
   石人嶂在车头乡官溪村与高云山交界处,海拔816米,山呈人形,呈北东往西南走向。山顶基岩裸露,多长茅草,山腰以下多长阔叶树。
   陀索〓 在车头乡兴地村,海拔954米,南北走向。
   黄地嶂在蔡坊乡黄地村,海拔1004米,东西走向。多长松、杂木。有铅锌矿资源,已开采利用。
   乌石嶂在高云山乡圩岗村与会昌县交界处,海拔1125米,南北走向。
   盘古嶂在高云山乡圩岗村,海拔1184米,山形似屏障,南北走向。相传盘古大仙骑白马经此。
   雕公嵊在高云山乡圩岗村,海拔907米,南北走向。山高林密,鸟类聚栖,尤多锦鸡(俗称雕公),多长阔叶树和灌木。
   丫髻钵在高云山乡圩岗村,海拔1101米,山崎分支如树丫,峦峰若钵,山形如妇人堆髻。南北走向。多长阔叶树。
   六十桌在高云山乡芦村村,海拔820米。山顶平坦宽展,约可摆置60桌酒席。多长松树和小灌木。
   高云山在高云山乡三合村,海拔1064米,南北走向。山腰有佛堂,额书“高云山”。
   将军寨在江头乡柏坑村与信丰县交界处,海拔928米,山势陡峭,东西走向。相传明代万历年间曾筑寨,有一将军在此镇守。
   柯树背在江头乡山坑村与信丰县交界处,海拔919米,南北走向。多长柯树。
   牛头寨在江头乡柏坑村,海拔800米,山峰状若牛头,山顶曾筑寨。多长阔叶树和灌木。
   四个脑在江头乡山坑村,海拔913米,顶部突起4个人脑状山包,南北走向。多长茅草。
   牛屎〓 在江头乡山坑村与信丰县交界处,海拔802米,南北走向,远眺象堆牛屎。多长茅草和小灌木。
   十二排在凤山乡东河村与新园乡交界处,海拔1108米,面积20平方公里,呈东西走向,山腰小路横过十二座山崎。多长阔叶树和松木。
   鸡公山在凤山乡东河村与寻乌县交界处,海拔1094米,南北走向。山顶有巨石,形似公鸡仰首长啼。
   尖峰笔在新园乡上碛村与寻乌县交界处,海拔960米,东西走向。山峰如笔尖。
   小十二排在新园乡新明村,海拔816米,东西走向。小径盘绕十二座山崎,即至安远与寻乌县界。多长阔叶树和松木。
   火焰寨在镇岗乡高峰村与江头乡交界处,海拔843米,东西走向。昔时山顶筑有寨,以避寇乱,后被烧毁。多长茅草、松、杉树。
   狮头石在镇岗乡罗山村,东西走向,海拔1106米。山有大石状若狮头。多长松树和阔叶树。
   大虎山又名虎山〓,在鹤子乡大〓村与江头乡、信丰县交界处,南北走向,海拔1015米。昔时常有虎豹出没。
   小虎山在鹤子乡大〓村与信丰县交界处,座落大虎山南,低于大虎山。海拔853米,东西走向。多长松树、灌木和茅草。
   雷公寨在濂江乡教塘村,海拔800米,南北走向。多长木梓树、杉树和毛竹。山顶曾筑寨,名丝茅寨。寨遭雷击,故称雷公寨。
   马鞍寨在濂江乡教塘村,海拔818米,东北走向,山脊状若马鞍。
   鸦鹰排在濂江乡中碛村,海拔1056米,南北走向。时有鹞鹰(俗称鸦鹰)栖息。多长阔叶树。
   仙姑〓 在濂江乡丰熟村与凤山乡交界处,海拔810米,东南走向。多长小山竹。相传昔时有位仙姑曾在山顶垒屋居留。
   九龙嶂位于县中偏南部,东西绵亘17公里。九峰矗立,山脊蜿蜒如龙。主峰海拔1106米。峰峦叠嶂,山石嶙峋,飞瀑跌宕,云雾蒸腾。产优质九龙茶叶,为赣南采茶戏发源地。
   附:山口南迳隘系县中偏南部九龙嶂东段坳口。隘口宽60余米。清同治《安远县志》载: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筑隘墙,名镇远关。万历年间(1573年至1620年)重修。安定公路经此。隘口两侧峰高分别为海拔740米、642米。南北坡陡,地势险峻。
   马地坳在双芫乡刀坑村与信丰县交界处。口宽20余米,有小径穿坳口通往信丰县。
   安信分水坳在版石乡安信村与信丰县交界处。口宽15米,安信公路经此。
   龙头分水坳在车头乡龙头村与信丰县交界处。口宽15米,建有亭。有小路穿坳口通信丰县。
   官溪隘在车头乡官溪村。清同治《安远县志》载:明万历年间建,名西成关。民国期间,隘墙垮塌。口宽20余米。
   沙含伯公坳在高云山乡沙含村与寻乌县交界处,口宽20余米。山口有土地神位,俗称“伯公”。有山径穿坳口通寻乌县。
   柏坑分水坳在江头乡柏坑村与信丰县交界处,口宽20余米。
   山坑分水坳在江头乡山坑村与信丰县交界处,口宽10余米。
   锡坑伯么坳在孔田乡锡坑村与寻乌县交界处,口宽10余米,坳口建有亭。
   大坳在鹤子乡大〓村与信丰县交界处的大虎山和小虎山鞍部,口宽20余米。
   坪山坳在鹤子乡乌石坑与定南县忠诚乡交界处。坳口较平缓,口宽10余米,建有亭。
   第三章河流濂江河与镇江河为县内主干河流,分别构成南北两大水系。全县集水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65条,河流密度为0.37公里/平方公里。
   第一节主干河流一、濂江河濂江河为常流河,发源于九龙嶂东段的大坝头天狮脑。自南流向北,流至濂江乡石圳合中碛水,绕欣山镇西霞山合安远水,至古田合上濂水,经车头乡、版石乡、重石乡和天心乡,在长沙乡出县界流至会昌县洛口汇湘水,入贡江。属贡江一级支流。在安远县境内主河长88.7公里,流域面积1668.5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70.3%。河床平均宽度约50米,年均流量
  46.74立方米/秒,年均输沙率4.26公斤/秒。河床平均坡度1.5‰,理论水能蕴藏量7.98万千瓦。出口断面最大洪峰流量2980立方米/秒(1939年6月18日)。
   二、镇江河镇江河为常流河,古称三伯坑水,据同治《安远县志》载:“其源发三伯山。”自东北流向西南,至凤山乡纳观音河水,至镇岗乡富长纳涌水河水,至孔田乡火烧围纳新田河,至鹤子乡纳古坊和阳佳溪流,在鹤子乡黎屋出县界流入定南县九曲河,汇入广东省东江。在安远县境内长53.33公里,流域面积620.9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度约40米,河床坡度4.24‰,年均流量14.07立方米/秒,年均输沙率1.82公斤/秒。理论水能蕴藏量2.91万千瓦。出口断面最大洪峰流量19.46立方米/秒(1966年6月26日)。
   第二节主要溪流安远水即今九龙嶂北麓白塔水库至西霞山溪流。源出九龙嶂欣山,在欣山镇北西霞山汇入濂江河。安远县由此水得名。
   上濂水发源于高云山乡三合村,流经高云山乡的濂丰和登丰两村,向西流入濂江乡下庄村,至萧屋坝汇入濂江河。长22.8公里,集水面积86.7平方公里。
   五渡水又名甲江河。发源于鹤子乡下迳,至江头乡永镇纳柏坑水,至新龙乡张屋纳里田水,至车头乡龙竹汇入濂江河。长27.6公里,集水面积167.7平方公里。
   大脑河发源于高云山乡与寻乌县三标乡交界处的太阳关,流经高云山乡和蔡坊乡,在重石乡的新邦口汇入濂江河。长40.4公里,集水面积224.5平方公里,河床坡度9.44‰,全河落差655米。理论水能蕴藏量1.63万千瓦,可建多级水电站。
   龙布河发源于双芫乡合头村,流经双芫乡和龙布乡,在天心乡心怀村汇入濂江河。长53公里,集水面积201.2平方公里。
   天心河又名五龙营水。发源于〓坑乡龙潭下,流经〓坑圩和南坑村而至天心圩,在孔目村汇入濂江河。长23.9公里,集水面积125.07平方公里。
   塘村水又名桂林江。发源于塘村乡上龙村,经浮槎乡流入于都县。县内河长29公里,集水面积106.5平方公里。
   新田河又名符山水。发源于新园乡与凤山乡接壤的三百山十二排,流经新田圩纳黄沙河水,至刁公咀纳大岭背水,至新塘村纳新塘河,过上寨村纳黄洞水,至孔田圩纳下河水之后汇入镇江河。长26.8公里,集水面积199.5平方公里。
   古坊河源出镇岗乡高峰村,至鹤子乡龙岗村汇入镇江河。长20.9公里,集水面积73.5平方公里。
   长沙水源出车头乡兴地村,至车头乡跃进村汇入濂江河。长15.2公里,集水面积41平方公里。河床坡度16.03‰,水能蕴藏量0.247万千瓦,建有上丁三级电站,水能利用率33.4%。
   官布水源出重石乡上坪,至官布村汇入濂江河。长14.2公里,集水面积39.4平方公里。
   阳光河源出龙布乡上坪村,至版石乡纳虎蟠水后汇入濂江河。长16.4公里,集水面积
  102平方公里。
   团龙河源出天心乡水头村,向北流入会昌县后折回安远县境内,经长沙千工陂,至长沙口汇入濂江河。长27公里,县内集水面积60.7平方公里。
   河石河在浮槎乡。
   长坑水在凤山乡。
   观音河在凤山乡。源出鹅公坑,至五凤围汇入镇江河。
   涌水河在镇岗乡。至富长江汇入镇江河。
   半迳水在江头乡。流入信丰县桃江。
   七碛水在江头乡。流入信丰县桃江。
   上龙水在塘村乡。经赣县小坌流入桃江。
   洞头水在〓坑乡。流入会昌县周田乡,汇入湘水。
   上坪水在塘村乡。流入于都县马岭,汇入贡江。
   第四章土壤安远县土壤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红壤和山地黄壤5个土类,下分10个亚类,40个土属,101个土种。
   第一节水稻土水稻土是县内主要的农业土壤,分为淹育型、潴育型、潜育型和侧渗型4个亚类。
   一、淹育型水稻土淹育型水稻土分为4个土属,6个土种。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泥质岩和紫色泥页岩类及河流冲积物。分布在丘陵和低山区的梯田。地下水位低,水源条件差,易受干旱。面积0.1万亩,占全县水稻土面积的0.45%。
   二、潴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分为9个土属,36个土种。成土母质为花岗岩、石英岩、泥质岩、碳酸盐岩和紫色砂岩类风化物及第四纪红色粘土与河流冲积物。分布在沿河(或溪流)两岸的田、丘陵地区的垄田和梯田的中、下部。分布广,土壤肥力较高。面积为20.05万亩,占全县水稻土面积的93.18%。
   三、潜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分为6个土属,12个土种。成土母质为花岗岩、石英岩、泥质岩、紫色泥页岩类风化物和第四纪红色粘土与河流冲积物。分布在河谷地平坦低洼处及丘陵、低山区垄田下部。土体长期渍水,土壤通气性较差,属低产类型水稻土,面积1.14万亩,占全县水稻土面积的5.28%。
   四、侧渗型水稻土侧渗型水稻土分为3个土属,4个土种。成土母质为花岗岩、石英岩和泥质岩类风化物。分布在丘陵区垄田的中、上部和河谷平地的缓坡地段,土壤养分易流失,肥力较差。面积0.23万亩,占全县水稻土面积的1.06%。
   第二节潮土县内潮土分布于河流及溪流两岸的阶地,由河流冲积物发育而成。分为3个土种。潮土总面积0.23万亩,占全县旱地面积的25.69%。其中分布于镇岗、新园、版石和浮槎4乡的厚层和中层砂砾底灰潮沙泥土,面积为0.19万亩,占全县旱地面积的21.23%;分布于镇岗、天心、长沙、重石、蔡坊、孔田和龙布7乡的厚层潮沙泥土,面积为0.04万亩,占全县旱地面积的4.46%。
   第三节紫色土县内紫色土分布于低丘陵及中丘陵地区,由紫色岩风化物发育而成。分为4个土属,6个土种。紫色土面积为31.99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86%。其中,厚层酸性紫沙泥土,分布于龙布乡镜溪村,面积0.01万亩,占全县旱地面积的1.3%,施肥水平低,水源不便;厚层少有机质酸性紫色土,分布在重石、蔡坊、版石、天心和龙布5乡,面积13.63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4.62%;中层中有机质和薄层少有机质酸性紫色土,主要分布于天心、重石、蔡坊、版石、〓坑、鹤子和浮槎7乡,面积16.96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5.75%;厚层酸性灰紫色土,分布于浮槎乡和版石乡,面积0.4万亩,占全县旱地面积的0.13%;薄层中有机质酸性紫色土,分布于浮槎、版石和天心3乡,面积1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0.33%。
   第四节红壤县内红壤是在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土层深厚,剖面发育不明显,表层土颜色略显灰暗,心土和底土均为红色紧实的粘土层,出现块状或核块状结构,底土有时显黄、红、白相间的网纹层。全剖面土壤呈酸性,缺磷,少钾。土壤侵蚀地区表土或心土被冲刷,底土裸露,自然肥力低。分为红壤和山地黄红壤2个亚类。
   一、红壤亚类红壤亚类处于海拔500米以下地区,县内各地均有分布。由花岗岩、石英岩、泥质岩类和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而成。其中,厚层灰麻沙泥土分布于塘村、新园和龙布3乡的高、中丘陵坡地上,面积0.57万亩,占全县旱地面积的6.06%;厚层中有机质花岗岩红壤和中厚多有机质花岗岩红壤,分布于镇岗,车头、天心、〓坑、孔田、塘村和浮槎7乡,面积32.19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10.92%;中层多有机质花岗岩红壤分布于镇岗、濂江、高云山、凤山、车头、新龙、版石、新园和龙布9乡,面积36.44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12.37%;厚层灰黄沙泥土和黄沙泥土,多分布高、中丘陵坡脚地段,零星分布于龙布、鹤子、孔田、濂江和镇岗5乡,面积0.19万亩,占全县旱地面积的21.14%;厚层多有机质石英岩类红壤,分布于濂江、天心和重石3乡,面积4.89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1.66%;厚层中有机质石英岩类红壤,分布于鹤子、孔田、镇岗、新园、车头、双芫、高云山、〓坑和重石9乡,面积32.98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11.19%;厚层少有机质石英岩类红壤,分布于凤山、版石、鹤子和孔田4乡,面积10.07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3.14%;中层中有机质石英岩类红壤和薄层少有机质石英岩类红壤,主要分布于重石、新龙、〓坑、鹤子、长沙、濂江和版石7乡,面积9.45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3.2%;厚层灰鳝泥土,分布于高云山、镇岗、塘村、浮槎、龙布和双芫6乡,面积0.1万亩,占全县旱地面积的11.29%;厚层多有机质泥质岩类红壤和厚层中有机质泥质岩类红壤及厚层少有机质泥质岩类红壤,分布于凤山、高云山、版石、重石、鹤子、双芫、塘村、濂江、车头、新龙、天心、长沙和浮槎13乡,面积46.94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15.91%;中层中有机质泥质岩类红壤和薄层中有机质泥质岩类红壤,分布于镇岗、双芫、版石、塘村、浮槎、濂江、车头和鹤子8乡,面积30.24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10.26%;厚层黄泥土,分布于天心、凤山、镇岗、塘村和浮槎5乡等地的低丘、岗阜和台地,面积0.1万亩,占全县旱地面积的1.1%;厚层中有机质第四纪红色粘土红壤和厚层少有机质第四纪红色粘土红壤,分布于浮槎、孔田、塘村和长沙4乡,面积1.9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0.64%。
   二、山地黄红壤亚类山地黄红壤亚类分布于县内海拔500米至800米的低山区,除版石、重石、天心和长沙4乡外各乡镇均有分布。植被较好,土层较厚,土壤表层有黄化现象,但心土层仍然是红土壤。山地黄红壤划分为花岗岩类山地黄红壤和石英岩类山地黄红壤及泥质岩类山地黄红壤3土属。其中,厚层多有机质花岗岩类山地黄红壤和厚层中有机质花岗岩类山地黄红壤,分布于新园、孔田、高云山、车头、新龙和〓坑6乡,面积16.33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5.54%;厚层少有机质花岗岩类山地黄红壤和薄层中有机质花岗岩类山地黄红壤,分布于塘村、〓坑和高云山3乡,面积5.36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1.81%;厚层中有机质石英岩类山地黄红壤和中层多有机质石英岩类山地黄红壤,分布于新园、高云山、凤山和〓坑4乡,面积11.63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3.97%;厚层中有机质泥质岩类山地黄红壤,分布于镇岗、高云山和车头3乡,面积7.82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2.65%%。
   第五节山地黄壤山地黄壤县内多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中低山区域。表层有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含量较高,颜色较暗,亚表层受腐蚀后侵染成棕黄色,心土层呈黄色,土壤呈酸性,宜作为林业用地。县内山地黄壤划分为花岗岩类山地黄壤、石英岩类山地黄壤和泥质类山地黄壤3种土属。其中,厚层多有机质花岗岩类山地黄壤和中层中有机质花岗岩类山地黄壤,分布于车头、新龙、高云山和新园4乡,面积1.7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0.57%;厚层中有机质石英岩类山地黄壤和中层中有机质石英岩类山地黄壤,分布于濂江、新园、〓坑、车头和新龙5乡,面积5.17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1.74%;薄层多有机质石英岩类山地黄壤,分布于濂江乡和新园乡,面积2.5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0.84%。薄层多有机质泥质岩类山地黄壤,分布于凤山乡石口村,面积2.02万亩,占全县山地面积的0.68%。
   第五章气候·水文第一节气候要素一、日照县内平均全年实际日照时数为1622.3小时。冬春日照时间短,夏秋日照时间长。2月至4月,每天平均日照时数只有2.4小时,仅占全年平均日照时数的1.5%。个别年份春季全月实际日照数只有7.4小时,仅占全月可照时数的2%。5月至10月,每天平均实际日照时数5.7小时,占全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的65%。7月至8月,实际日照时间最长,每天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7.3小时。
   [=此处为表格(1959年至1985年全县各月平均可照时数与实际日照时数比较表)=]表2—1单位:小时注:“—”号上方为常年值,下方为闰年值。
   二、气温·地温气温县内1959年至1985年年平均气温18.7℃,变幅在17.8℃至19.1℃之间。1月平均气温8℃,为全年最冷月。1月上旬平均气温7℃,为最冷旬。7月平均气温27.5℃,为全年最热月。7月中旬平均气温27.8℃,为全年最热旬。极端最高气温37.5℃(1962年8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7.2℃(1975年12月15日)。
   全县可分为两个气温区域,即年平均气温高于18℃的高温区和低于18℃的低温区。高温区的面积大于低温区。
   高温区分为以县北部的长沙、重石、浮槎和龙布4乡为主要区域的第一暖区,年平均气温高于19℃;以县中部的车头、新龙和濂江3乡为主要区域的第二暖区,年平均气温在18℃至19℃之间;以县南部的镇岗乡和鹤子乡为主要区域的第三暖区,年平均气温大于18℃,其中鹤子乡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大于19℃。
   低温区分布于山区。其中九龙嶂山为最低温区,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下。凉伞〓和江头乡的马屎石、镇岗乡的高峰村及塘村乡的北部山区为低温区,年平均气温均在17℃以下。
   县内低丘区域积温值较高,低山区积温值较低。春寒出现频繁。惊蛰寒在3月15日前出现,春风寒在3月16日至25日出现,清明寒在3月26日至4月1日之间出现。
   [=此处为表格(表2-21959年至1985年安远县各种类型春寒出现时间比较表)=]
  1959年至1985年,出现过5次夏寒(俗称小满寒),连续3天或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20℃。
   [=此处为表格(表2—31959年至1985年夏寒出现时间比较表)=]县内秋寒(俗称寒露风)出现的平均日期是:轻型9月25日,重型10月4日。最早轻型9月10日,最早重型9月14日;最迟轻型10月14日,最迟重型10月17日。
   [=此处为表格(表2—41959年至1985年秋寒出现情况表)=]见《安远县年平均气温区域分布图》。
   地温县内1月平均地温9.6℃,为全年最冷月。7月平均地温31.7℃,为最热月。年平均地温21.2℃,比气温高2.5℃。年极端最高地温69.4℃(1963年8月25日),极端最低地温—7℃(1975年12月15日)。地下5厘米至20厘米年平均地温为20.3℃,10厘米至20厘米各月平均地温在10℃以上。
   三、降水。蒸发·湿度降水1959年至1985年,县内年均降水量1640.7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366毫米(1975年),年最少降水量1114.2毫米(1963年),极差达1251.8毫米。月最大降水量519.1毫米(1966年6月),月最少降水量零毫米(1963年11月和1979年10月)。
   年内降水量分布不均匀。3月至6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3%;5月至6月为雨量集中期,占全年的31%;10月至次年1月的雨量最少,只占全年的14%。
   [=此处为表格(表2—51959年至1985年安远县历年降水情况表)=]单位:毫米蒸发县内年蒸发量1525.3毫米,年降水量大于年蒸发量。2月至6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7月至次年元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尤其是7月、10月和11月湿润度小,干燥度大,年干燥度为0.83K,属于半干旱级。
   [=此处为表格(表2—6安远县年内各月干燥度比较表)=][=此处为表格(表2—7安远县年内各月湿润度比较表)=]湿度县内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各月湿度变幅为78%至83%。3月、6月、9月的相对湿度均为83%,7月相对湿度为78%。
   四、气压·风气压安远县的气压变化为大陆型。年气压变化特征:气压高值出现在冬季,气压低值出现在夏季。日气压变化特征:有一个气压高值,出现在9时至10时;一个次高值,出现在21时至22时;一个低值,出现在15时至16时;一个次低值,出现在3时至4时。
   风县内风向具有东亚季风的特点,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季节转换,风向有明显的交替过程。
   全年多为北风和北西风,平均风速2.5米/秒。西南风的极大风速28米/秒,南风的极大风速34米/秒。81%的大风出现于4月至8月。4月至5月出现的大风,多为急性冷锋南侵形成的锋面大风;7月至8月出现的大风主要为局地性的热力雷雨大风。
   五、霜期全县平均初霜期为11月26日。最早初霜期10月30日(1958年和1978年),最迟初霜期1月1日(1960年)。最早终霜期1月3日(1973年),最迟终霜期4月9日(1963年)。最长霜期156天(1962年至1963年),最短霜期34天(1972年至1973年),年平均霜期83天。最长无霜期341天(1959年至1960年),最短无霜期238天(1963年至1964年),年平均无霜期282天。山区初霜早,终霜迟,与低丘地带比较,初霜期和终霜期各相差20天至25天。
   第二节物候一、林木物候县内低丘、河谷地带和平原高温区的林木抽芽较早,东西部边缘低山区和北部边缘低山区的落叶乔木凋落较早。
   二、花候县境东部、西部和北部边缘低山区与低丘、河谷、平原地带相比,植物开花期要迟15天至20天。境内一年四季均有应时花卉开放。惊蛰过后,桃、李、梨、海棠、茉莉、山茶和牡丹等花含苞待放;清明前后,满山红开遍低丘山岗;立夏过后,油桐、百合、杜鹃等花飘香山野村庄;盛夏炎暑,石榴花、荷花、牵牛花争奇斗艳;立秋以后,夜来香、鸡冠花、凤仙花、大莉菊开放;中秋前后,桂花飘香;秋风时节,菊花竞放;三九隆冬,还有枇杷和梅花开放。
   三、农作物候农作物种植季节,塘村乡、双芫乡比龙布乡、浮槎乡迟5天至7天,高云山乡、江头乡比欣山镇和车头乡迟15天至20天,镇岗乡高峰村、鹤子乡板寮坑也分别比镇岗村、鹤子村迟15天至20天。
   四、鸟候大雁和白鹤春从南来,冬往南去,飞经县境。燕子清明前后筑巢于房檐屋梁,绝见于立冬之后。立夏前后布谷鸟鸣,八哥鸟雏离巢。冬季,乌鸦成群惊飞鸣叫,为强冷空气南下或下雪之前兆。
   五、虫候和蛇候蝉鸣于夏至前后,止于秋风过后。“惊蛰蛇出洞,7月蛇拦路,8月蛇上树,9月蛇进屋,立冬时节进洞住”。
   第三节水文一、径流据羊信江水文站1958年至1985年实测流量资料,县内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832.7毫米,最大年径流深为1975年的1648.9毫米,最小年径流深为1963年的220毫米;年径流量为19.77亿立方米,其中濂江河流域13.89亿立方米,镇江河流域5.17亿立方米,其它河流0.71亿立方米;境外流入水径流总量为0.91亿立方米,其中濂江河0.62亿立方米,镇江河0.29亿立方米;径流系数为0.519,径流模数为26.36秒升/平方公里。
   径流量年内分配:4月至6月占全年的49.8%,7月至10月占全年的27.1%。
   [=此处为表格(表2—8羊信江水文站实测径流量年内分配情况表)=]多年平均洪峰流量为430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为1030立方米/秒(1961年8月27日)。多年平均枯水流量1.21立方米/秒,径流模数为2.12秒升/平方公里。最枯流量为0.17立方米/秒(1972年3月29日)。
   二、地下水县内多年枯水期年均地下水为2.9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模数为12.2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此处为表格(表2—9安远县地下水分布及地下水径流量情况表)=]三、输沙据羊信岗水文站实测输沙资料,县内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为0.1公斤/立方米,输沙率1.65公斤/秒。全县悬移质输沙量为21.8万吨,推移质输沙量为3.26万吨。其中濂江河流域悬移质输沙量为15.47万吨,推移质输沙量为2.32万吨;镇江河流域悬移质输沙量为5.69万吨,推移质输沙量为0.85万吨。
   第六章植被第一节自然植被县域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水、热条件优越,森林植被组成丰富,热带性树种多。1979年森林覆盖率达60.68%,1985年达61.06%,高于全国(12.7%)、全省(36.64%)的森林覆盖率。
   暖性常绿针叶林县内主要有马尾松林和杉树林。马尾松林分立木层(乔木层)和下木层(灌木层)。立木层乔木以马尾松为主。常间生青冈、苦楮、红楠、木荷等;下木层植被较多,有算盘子、乌药、杜鹃花、石斑木和箬竹等。杉木林因受长期采伐利用,天然杉树群落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已不存在,杉树逐渐演变为常绿阔叶林的伴生树种,与马尾松和各种阔叶树形成针阔混交林。
   暖性针阔叶混交林山脊和向阳坡地以马尾松、木荷为主建群种,山谷和阴坡以杉木、甜槠、钩栲、油衫、南酸枣和毛竹为主建群种。
   常绿阔叶林是县内地带性植被。常见的立木层林有丝槠栲林、钩栲林、南岭栲林、罗浮栲林、甜槠林、米槠林、铁椆林、红楠林、美叶柯林、木荷林、东京白克木林和薯豆林,下木层主要以山茶、杜鹃、乌饭木、栀子、虎刺和草珊瑚等灌木组成,层外植物有藤黄檀、大血藤、木通、湖北羊蹄甲和小叶买麻藤等木质大藤本植物。树皮附生植物有攀缘星藤、石檞、石仙桃、石菖蒲和苔藓等。
   落叶阔叶林常见的立木层林有枫香林、泡桐林、拟赤杨林和紫树林等,呈小斑块状镶嵌于常绿阔叶林中。下木层多为常绿阔叶灌木。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多为甜槠、苦槠、乌楣栲、薯豆等常绿树种与椴树、檫树、械树、拟赤杨、枫香等落叶树混交组成立木层,下木层有马银花、鹿角杜鹃、广东紫珠等灌木。
   竹林有毛竹林、苦竹林、紫竹林、实心竹林、观音竹林、方竹林、箬竹林和人面竹林等。天然纯竹林极少,多与常绿阔叶乔灌木组成混交林。
   山顶矮林在海拔800米以上山顶,多由鹿角杜鹃、猴头杜鹃、洋桐、南五加和花楸等灌木组成。
   草本植被暖性常绿针叶林下草本植物有芒箕、地稔和阴行草等。常绿阔叶林下草本植物有狗脊、山姜、淡竹叶、重楼、华南紫箕和金毛狗等。落叶阔叶林下草本植物有海金砂、乌毛蕨、淡竹叶和麦冬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草本植物有狗脊、淡竹叶和仙鹤草等。山顶矮林草本植物主要有画眉草、藜芦、紫花和紫菀等。
   第二节人工林植被人工造林以杉木和马尾松为主要造林树种。1960年起,成片营造杉树与马尾松混交林,杉木与樟树、檫木、泡桐、紫树等阔叶林,马尾松与木荷、火力楠等阔叶树的针阔叶混交林。1980年起,成片营造以湿地松为主要树种的针叶林,檫树、紫树、泡桐、意大利黑杨、南酸枣等阔叶林,油茶、油桐、板粟、柑桔、黑荆树、油橄榄和桃、李、梅、橙等阔叶经济林,毛竹林及居民房前屋后的硬头黄竹林等。1985年,人工林植被为森林植被总面积的1/7。
   第七章自然资源第一节植物资源一、木本植物资源县内有树木116科755种,其中乡土树种661种,分属于111科,引进树种94种,分属于37科。
   珍贵树种有秃杉、水杉和金花茶3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杜仲、银杏、伯乐树、观光木、乐东拟单性木兰、金钱松、鹅掌楸、野茶树、夏腊梅、福建柏和伞花木等11种国家二级保护树种,还有油杉、沉水樟、天竺桂、闽楠、大叶木莲、厚朴、凹叶厚朴、半枫荷、白桂木、红豆树、银钟树、华南栲、青钩栲、楠木、龙眼、花榈木和毛红椿等17种国家三级保护树种。
   用材树种主要有杉木、油杉、三尖杉、南方红豆杉、马尾松、湿地松、侧柏、深山含笑、乐昌含笑、樟树、沉水樟、红楠、刨花楠、闽楠、檫树、木荷、厚皮香、椴、华杜英、山杜英、薯豆、猴欢喜、梧桐、乌桕、山乌桕、虎皮楠、重阳木、大花枇杷、石楠、石斑木、山合欢、黄檀、花榈木、红豆树、蕈树、意大利杨树、亮叶桦、光皮桦、小红栲、华南栲、米槠、甜槠、苦槠、丝粟栲、罗浮栲、黎蒴栲、南岭栲、乌楣栲、青钩栲、红钩栲、钩栲、水青冈、柯、铁椆、大叶椆、青椆、黄椆、朴树、大叶榉、冬青、铁冬青、苦楝、香椿、伞花木、无患子、伯乐树、中华槭、南酸枣、木蜡树、山核桃、黄杞、枫香、喜树、紫树、拟赤杨、泡桐、毛竹和硬头黄竹等。
   特用经济树种主要有马尾松、山苍子、白桂木、漆树、黑荆树、黄檀、南岭黄檀、山合欢、藤黄檀、女贞、白蜡树、乌桕、桂花、茉莉花、桑树、樟树、盐肤木和茶等。
   油料树种主要有油茶、三年桐、千年桐、乌桕、光皮树、白檀、山桐子、山核桃、油橄榄和木通等。
   果树种水果树种主要有桃、李、梅、梨、葡萄、枇杷、柑桔、柚、橙、柿、金桔、石榴、杨梅、木通、四照花、南酸枣、山楂、棠棣、华杜英、多花山竹子等。干果树种有枣、板栗、山核桃、大叶钩栲、米槠、甜槠、和粟栲等。
   药用树种主要有苏铁、银杏、马尾松、侧柏、桑寄生、槲寄生、草珊瑚、杨梅、山核桃、枫杨、板栗、桑薛荔积枧、掌叶榕、琴叶榕、牡丹、鸡血藤、木通、十大功劳、木防已、厚朴、辛夷、木莲、山腊梅、樟、乌药、山苍子、肉桂、千斤拔、云实、铁扫蒂、槐、胡枝子、〓木、杜仲、枫香、半枫荷、枇杷、月季、金樱子、高梁泡、玫瑰、黄柏、枸桔、竹叶椒、柑桔、佛手、吴茱萸、木槿、梵天花、猕猴桃、瑞香、石榴、喜树、八角枫、南五加、枫荷梨、苦楝、黄花远志、算盘子、白背叶、南蛇藤、雷公藤、山杜仲、山香园、枣、杜鹃花、朱砂根、紫金牛、百两金、柿、醉鱼草、夹竹桃、大青、黄荆、牡荆、枸杞、虎刺、黄栀子、鸡矢藤、六月雪、金银花、山银花、白面风、猴欢喜、山茶花、南五味子、华山矾、棕榈和桃金娘等。
   观赏树种主要有苏铁、银杏、五针松、黑松、雪松、金钱松、罗汉松、柳杉、水杉、落羽杉、秃杉、冲天柏、翠柏、匍地柏、铅笔柏、黄叶扁柏、竹柏、日本花柏、刺柏、千头柏、墨西哥柏、中山柏、华东楠、天竺桂、石楠、香叶树、八角枫、桂花、山茶、杜鹃花、瑞香、夹竹桃、白玉兰、紫玉兰、广玉兰、二乔玉兰、白兰花、深山含笑、石砾含笑、金叶含笑、金边六月雪、牡丹、梅、李、桃、紫薇、南紫薇、芙蓉、山樱花、夏腊梅、绣球花、月季、玫瑰、吊钟花、木槿、马缨丹、郁李、四照花、四季桔、金桔、南天竺、无花果、紫珠、黄杨、大叶黄杨、瓜子黄杨、厚皮香、女贞、小叶女贞、红背桂、花榈木、红枫、悬铃木、梧桐、棕竹、榕树、银桦、木麻黄、鹅掌楸、羊蹄甲、幌伞枫、棕榈、蒲葵、蔷薇等。
   二、草本植物资源县内有药用草本植物109种、饲用草本植物297种。
   药用草本植物主要有百合、天门冬、麦冬、金钱莲、穿心莲、仙鹤草、地耳草、车前草、鱼腥草、谷精草、阴行草、白花蛇舌草、一枝黄花、千斤菝、七叶一枝花、石菖蒲、了刁竹、细辛、半夏、夏枯草、升麻、藿香、黄精、莎姜、香附、瓜萎、百两金、六月雪、灵芝和茯苓等。
   饲用草本植物主要有狗牙根、硬杆子草、桔草、马唐、紫马唐、止马唐、龙爪茅、野青茅、金茅、假检草、小金茅、牛筋草、乱草稗、长画眉草、大画眉草、知风草、牛便草、白茅、淡竹叶、游草、芒、类芦、山类芦、求牙草、狼尾草、圆果雀稗、雀稗、双穗雀稗、金丝茅、黍、筒轴茅、狗尾草、鼠尾草、下田菊、野菊、马兰、黄花蒿、野葛、山绿豆、坡豆甘、田青、牯岭野豌豆、救荒野豌豆、四子野豌豆、广布野豌豆、草决明、翻白草、莎草、香附、三角莎草、日照飘佛草、水莎草、碎米莎草等。
   三、藤本植物资源主要有猕猴桃、牯岭钩儿藤、葡萄、鸡血藤、络石藤、钩藤、羊角藤、海风藤、常春藤和紫藤等。
   第二节动物资源一、野兽主要有华南虎、云豹、金钱豹、鬛羚、猕猴、穿山甲、金猫、香獐、水鹿、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黄鼬、豹猫、花面狸、赤麂、黑麂、小麂、斑林狸、野猪、食蟹獴、貉、猪獾、狗獾、狼、斑羚、狐、华南兔、小家鼠、黑家鼠、黄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红腹松鼠、隐纹花松鼠、竹鼠、岩松鼠、鼬獾、豺、赤狐、豪猪、华南缺齿鼹和蝙蝠等。其中华南虎、云豹、金钱豹和鬛羚为国家一类保护兽类野生动物,猕猴、穿山甲、金猫、香獐、水鹿和水獭为国家二类保护兽类野生动物,大灵猫、小灵猫为国家三类保护兽类野生动物。黄鼬、豹猫和花面狸为江西省保护的兽类野生动物。
   二、鸟类主要有黄腹角雉、鸢、乌雕、猫头鹰、白鹇、杜鹃、黄鹂、柳莺、山椒鸟、灰喜鹊、燕子、啄木鸟、画眉、红嘴蓝鹊、伯劳、白头鹎、斑鸠、竹鸡、麻雀、八哥、鹧鸪、大嘴乌鸦、白脸山雀、翠鸟、野鸭和凤头麦鸡等。
   三、爬行类与两栖类动物主要有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竹叶青、烙铁头、蕲蛇、黑背白环蛇、蝮蛇、灰蝮绿锦蛇、三索锦蛇、草花蛇、泥蛇、龟、鳖、晰蜴、丽棘蜥、壁虎和虎斑蛙、青蛙、蟾蜍、泽蛙、绿臭蛙、花臭蛙、棘胸蛙、林蛙和金浅蛙等。
   四、昆虫主要有七星瓢虫、大红瓢虫、澳州瓢虫、小蜂、蜜蜂、赤眼蜂、寄生蝇、草青蛉、柞蚕、紫胶虫、白蜡虫、五倍子蚜、天牛、金龟子、小蠹甲、鳞毛粉蠹甲、竹象鼻甲、叶甲、吉丁甲、地老虎、杉梢小卷蛾、马尾松毛虫、松梢螟、竹毒蛾、茶毛虫、乌柏毒蛾、油茶毒蛾、尺蠖、天蛾、吸果夜蛾、潜叶蛾、卷叶蛾、凤蝶、蝽象、梨网蝽、蝉、叶蝉、蚜虫、介壳虫、木虱、树蜂、松叶蜂、樟叶蜂、蟋蟀、蝼蛄、竹蝗、种蝇、果蝇、黄翅大白蚁和黑翅土白蚁等。
   五、鱼类·甲壳类鱼类主要有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翘嘴红鲌、麦穗鱼、〓条、马口鱼、鳑鮍鱼、鰔鱼、半腺鱼、倒刺〓、棒花鱼、鲇鱼、泥鳅、黄桑鱼、鳗、黄鳝、虾、蟹和近年引进的埃及塘虱鱼与非洲鲫鱼等。甲壳类主要有河蚌、田螺等。
   第三节矿物资源一、金属矿县内有钨矿、铅锌矿、稀土铕钇矿、硫铁矿、铜矿、金银矿等多种金属矿藏。
   钨矿主要分布在天心乡猪古塘,龙布乡金山印背、上坪、营尾、园坑口、茶园窝、五坑桥、棠子〓、增坑,塘村乡上黄沙,高云山乡中心潭和〓坑乡坳背塘。属高温热液石英大脉型钨矿点,伴生有白钨、锡石、辉铋矿、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绿柱石等。
   铅锌矿主要分布在蔡坊乡碛肚山、木背坑、佛岭背,〓坑乡小竹湖、中心坑,濂江乡中碛,车头乡草马迳.和天心乡九碛〓。
   稀土铕、钇矿主要分布在濂江乡、新龙乡、车头乡,其次为新园乡、高云山乡、蔡坊乡、镇岗乡和鹤子乡。多为高铕、富铕、富钇稀土矿。1985年已开采利用。
   硫铁矿分布于鹤子乡的乌石坑、硬子龙和大〓。乌石坑矿点,硫铁矿储量92万吨(其中硫14.7万吨)。
   铁矿多为铁帽型、风化淋滤型、花岗岩内伟晶岩型、热液充填交代型的小矿化点,一般不具工业开采价值。
   铂钯矿鹤子乡的阳嘉寨和下田坑等地有分布,一般不具工业开采价值。
   铜矿分布于濂江乡的中碛和镇岗乡的芋头坑。不具工业开采价值。
   金银矿主要分布于双芫乡刀坑村,伴生铅锌矿。
   砂金矿1985年由瑞金县淘金工人在欣山镇南门桥下发现。主要分布于欣山镇和濂江乡枫树园及车头乡等地的现代河床和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中。
   钽铌矿主要分布在天心乡仰湖村和高云山乡铁山村。
   钼矿分布于高云山乡铁丰村和车头乡园岭寨等地。
   锰矿见于蔡坊乡仕湖村。
   钴矿分布于濂江乡、车头乡和新龙乡。不构成矿体,无工业开采价值。
   二、非金属矿县内有石灰岩、钾长石、油页岩等10余种非金属矿藏。
   石灰岩分布于双芫乡的合头、石寮,濂江乡的中寨、艾坝、古坑、大坝头,高云山乡丝茅坪,鹤子乡双坑,江头乡永镇村凿石岭,镇岗乡半天塘和新园乡过桥垄等地。总储藏量为200万吨左右。
   钾长石见于新园乡唐屋村,储量为4.5万吨左右。
   花岗石主要为蔡坊乡渡江村的全黑熔结凝灰岩,高云山乡圩岗村的黑花白底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版石乡的紫红色烟雾状流纹岩,新园乡的桔红色钾化粗粒花岗岩。
   油页岩在版石乡。储量为矿石1900万吨、焦油48.3万吨左右。
   膨润土分布于版石乡的八角亭附近,储量为432万吨左右。
   煤分布于濂江乡的中碛、版石乡的路迳和金竹背村、双芫乡的吉坑村、长沙乡的千工陂和镇岗乡的涌水坑等地。
   水晶及云母主要分布于孔田乡的新塘尾、上寨和蔡坊乡的营口等地。1972年至1973年,县设点收购水晶3.8吨,云母1.55吨。
   萤石分布于长沙乡的光明村和龙布乡的七星碛。七星碛莹石矿主矿体在电站机房旁,规模小,无工业开采价值。
   磷矿分布于高云山乡的丝茅坪、长沙乡的小石垄、天心乡的崎脑、双芫乡的刀坑村和双芫圩、濂江乡的艾坝、新园乡虎岗村的莲花塘、鹤子乡的洛水等地。含量少,无工业开采价值。
   高岭土分布于新园乡黄背村、孔田乡上魏村蓑衣塘和镇岗乡高峰村。
   第四节水力与地热资源一、水力资源县内河流密度大,且河床坡降陡,水能资源丰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0.12万千瓦,年电能8.86亿度,平均水能密度为43千瓦/平方公里。水能可开发量为2.75万千瓦,占水能理论蕴藏量的27.1%。
   [=此处为表格(表2—10安远县各流域水能蕴藏量比较表)=]二、地热资源新园乡虎岗村磨坊寨山坡有地热水表露,多股热水从石英斑岩与花岗岩的断裂中溢出地表。每昼夜流量为2150吨。地表实测水温为72℃,钻孔出口水温高达76℃至79℃。1980年在此设立安远县虎岗温泉利用研究所,培育稻种和繁殖热带鱼苗,进行红萍和细绿萍越冬育种。
   新园乡唐屋村、孔田乡新塘村、双芫乡合头村各有1眼温泉。孔田乡新塘村温泉水温为30℃至47℃,昼夜流量85吨。新园乡唐屋村温泉水温为32℃,双芫乡合头村温泉水温33℃。
   第八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明、清时期自然灾害嘉靖十六年(1537年),山洪暴发,沿河庄稼被淹。
   嘉靖三十六年,冰雹。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洪水淹没民居,冲毁农田,冲崩罗星桥。
   康熙十九年(1680年),龙泉堡山水陡涨,冲倒民舍20余间,漂溺人畜。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夜,地震有声。
   康熙三十三年,河水暴涨,沿河田禾大部被毁,县民吃树叶、蕉头。
   康熙五十二年,自三月起,霪雨不止。五月十三日,大水成灾。
   雍正四年(1726年),夏旱,苗多枯死。
   雍正八年,冰雹,击死禽畜。
   乾隆九年(1744年)四月三十日,骤雨如注,五龙堡、长沙堡山水暴涨,毁房548间,淤田217亩,溺死8人。
   乾隆十年四月十六日,雨骤水涨,冲倒县城西门、南门外及永安坊、濂江坊、古田坊沿河房屋755间,溺死3人。
   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大雷雨,狮子石等处山崩,冲塌民舍。
   乾隆五十一年和五十二年,连年大旱,途有饿殍。
   嘉庆十年(1805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已时,地震有声,河水及池塘俱腾沸。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六月十九日,大雨如注,龙泉堡山崩数十处,淤塞禾田。
   咸丰元年(1851年)夏,霪雨连月,田稻生秧。
   咸丰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夜,大雨如注,九龙山涌水18处,平地洪水陡涨,冲倒县城外房屋店铺,冲毁古田、石角、车头、龙头等地田房无数。
   同年8月,地震。
   咸丰五年三月,冰雹,大如鸡蛋。
   同治三年(1864年)五月四日夜,大雨,龙泉堡山崩数处,壅塞禾田数十顷,大水冲倒民舍,压死男女数十人。
   同治四年正月二十一日夜,龙泉堡地震。
   第二节民国时期自然灾害民国4年(1915年)4月16日,水淹龙布圩。
   民国23年,4至6月多雨,6月中旬后百日少雨,7月降水10毫米,8月降水67毫米,酷热大旱,田土龟裂,早稻不能结实,晚稻秧苗枯槁,数千亩农田受灾,损失稻谷5.39万担。
   民国24年,早稻下种后霪雨连绵,田禾受害。
   民国26年,水灾,毁坏农田922亩,300户受灾,损失财物总值约10万元。
   民国28年6月18日,特大水灾。凌晨,县内全境山洪暴发,沿河房屋被冲倒,农田被冲毁,道路桥梁被冲垮。县城中山街水深6尺,洪水冲毁新龙张屋庙、车头鹅形桥及版石瓦桥。龙头街仅剩房屋3间,长沙塅筜筼一片汪洋。濂江、修田、永安、车头、古田、龙头、版石、重石8乡及县城,损失稻谷4.68万担、大豆0.27万担、花生0.13万担、烟叶0.16万担、牛猪0.17万头、鸡鸭1.63万羽,倒塌房屋0.41万间。
   民国33年4月26日,龙布圩水深齐人腰,淹死2人。
   民国35年,新田乡春旱,无法春播,数百乡民痛哭。谷雨过后,始降大雨。
   民国36年6月14日至16日,长河、固营、心怀、天心4乡水灾,毁坏农田0.26万亩,倒塌房屋413间,冲走猪、牛83头,伤亡4人,龙布圩房屋全被冲倒。
   第三节建国后自然灾害
  1953年5月12日,日降水量105毫米,山洪暴发,冲坏农田0.87万亩,淹死7人。
   同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天旱少雨,降水量仅47毫米,受旱农田1.67万亩。
  1959年6月18日至19日,暴雨,日降水量102毫米,冲毁农田0.15万亩,冲倒民房40间、水陂257座、水圳93条、水塘26口、厕所17间、牛栏10间。
  1961年4月5日,冰雹。5月19日至22日,连续降水161.2毫米。6月2日,降水179.2毫米。均酿成水灾。8月25日晚8时起至27日15时止,持续暴雨,降水245.8毫米,全县山洪暴发,濂江河洪峰流量达1030立方米/秒。损坏农田4.21万亩,倒塌房屋959间,淹死23人,冲坏水利设施3828处,其中小型水库2座、水陂2671处、水圳1155条。
  1962年6月25日至28日,发生水灾,冲毁农田2.8万亩,冲倒房屋90间,淹死1人。同年,发生秋旱,自7月3日起至8月2日止,仅降水24.2毫米。全县有2.02万亩农田受旱。
  1963年,大旱。自1962年10月起至1963年10月止,仅降水1023.2毫米。溪水断流,池塘干涸,农田龟裂。全县有9.3万亩农田受旱,占耕地面积的44.13%,其中1.77万亩农田颗粒无收。
  1964年6月13日至16日,连续暴雨,降水336.7毫米,造成水灾。全县2.93万亩农田受灾。洪水冲坏水利设施5040处,其中小型水库16座、山塘261座、水陂水圳4554处,冲走筒车209座,漫淹鱼塘881口。
  1966年6月1日至21日,共降水392.7毫米。同月22日8时至20时,又降暴雨124.1毫米。同日18时30分,镇岗公社老围大队江头水库垮塌。23日晚,濂江公社鸡栖坑水库垮塌,洪水冲进县城,中山街水深0.8米。全县1.24万亩农田被洪水冲坏。
  1973年5月31日20时至6月1日19时43分,暴雨,降水量达223.8毫米。山洪淹没东风电站机房,冲坏农田2.24万亩。
  1975年5月19日4时至9时,暴雨,降水144毫米,洪水冲坏农田2.1万亩,冲走木材0.31万立方米,冲坏水利设施895处,冲垮桥梁79座,冲倒房屋404间。版石、重石和车头3个公社受灾较重,洪水冲坏早稻0.8万亩,冲倒房屋433间,冲走稻谷2.9万斤、家具和农具1711件。
  1977年,春旱,月均降水量仅28.7毫米,全县3.8万亩农田受灾。
  1978年5月31日23时至6月1日2时,县南部地区降水240毫米,山洪暴发,新田、孔田、鹤子、镇岗、凤山5个公社受灾,洪水冲垮柴陂455座,冲塌河堤6处,损坏水轮泵4座、永久性陂坝6座、水电站4座。新田公社受灾最为严重,新田圩水深0.8米,300亩农田变为沙滩,60间房屋倒塌,3万尾草鱼、500立方米木材被洪水冲走。
   同年7月30日21时至31日3时,暴雨,县城中山街水深0.7米,孔田太平塅一片汪洋,蔡坊圩水深2米多,全县公路、桥梁和水利设施均遭不同程度损坏,6个公社的交通、通讯中断。全县被洪水冲走未收割的稻谷85万斤,冲塌房屋350间,淹死11人。
  1979年,夏、秋遭受旱灾。6月12日至8月10日,仅降水115.8毫米。溪水断流,水库干涸,全县受旱农田达5.92万亩。受灾严重的有濂江、浮槎、龙布、长沙、天心、重石和车头7个公社。
  1980年5月6日和8日,全县大雨,山洪暴涨,淹死3人,冲塌房屋791间,淹没农田2.5万亩,冲垮河堤1.02万米、塘坝10座、渠道97条、水电站4座,冲走牛、猪25头、木材322立方米,冲坏桥梁52座。
  1983年6月3日,特大暴雨。两小时内,凤山公社降水154毫米,双芫公社降水140毫米,江头公社降水150毫米。县境内洪水泛溢成灾,孔田公社上魏圩水深1.2米,车头圩水深近1米,龙布农机站水深0.8米,双芫圩水深0.7米。洪水淹没农田3.57万亩,冲塌水电站引水渠道6条,冲坏桥梁77座,冲走木材3666立方米,淹塌房屋460间,冲走成鱼6.5万尾,冲毁水陂1654座,冲垮圩堤39处共3630米。
  1984年4月26日,暴雨,镇岗圩降水87.5毫米,孔田圩降水81.2毫米,版石圩降水81.5毫米。5月15日,孔田圩降水70毫米。6月20日晚,孔田圩降水70毫米。三次暴雨均造成洪水灾害,淹死2人,冲坏水利水电工程设施571座,淹没农田5.14万亩,冲坏便桥58座,冲塌房屋86间,冲淹鱼塘134口,冲坏公路6段共18.6公里。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