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006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K29
页数: 4
摘要: 安远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15°9′52″115°37′13″、北纬24°52′18″25°36′52″。东毗会昌、寻乌县,南邻定南县,西连信丰县,北接赣县和于都县。县境南北长84.6公里,东西宽48.8公里。1985年县境面积2375平方公里,人口266023人。县人民政府驻地欣山镇,北距江西省省会南昌市597公里,西北至赣州地区行政公署驻地赣州市170公里。
关键词: 地方史 地方志

内容

安远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15°9′52″115°37′13″、北纬24°52′18″25°36′52″。东毗会昌、寻乌县,南邻定南县,西连信丰县,北接赣县和于都县。县境南北长84.6公里,东西宽48.8公里。1985年县境面积2375平方公里,人口266023人。县人民政府驻地欣山镇,北距江西省省会南昌市597公里,西北至赣州地区行政公署驻地赣州市170公里。
  安远有着悠久的历史。据1980年和1982年先后在龙布公社大坑大队枫树岗和镇岗公社镇岗大队赤岗岭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器与印纹陶片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安远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公元554年),析雩都县南三乡地置安远县。隋开皇中(581年至600年),并入雩都县。唐贞元四年(788年),复析雩都县南三乡并信丰县一里再置安远县。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并入会昌县。元至大三年(1310年),复置安远县。1985年,全县设有1镇20乡。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由于受封建制度的制约,加上交通不便,安远县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农民使用锄头、纺车等简单的劳动工具种田织布,一年劳动收获,除向官府、地主纳税交租外,所剩无几,稍遇天灾人祸,便“生不得而死无门”(明·杨霄远《薄敛仁民疏》)。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生产力本应得到较快发展,但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却致力于争权夺利和围剿革命,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民国31年(1942年),县政府虽建立农业推广所和农场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并开办了一些碾米、锯木、榨油、砖瓦、印刷和缝衣等工场,但收效甚微。至民国38年,全县还没有一条能通汽车的公路,也没有一家用机器生产的工厂,民众依旧缺衣少食,生活艰难。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安远人民有着顽强的革命精神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龙安堡石口杨九龙率饥民起义,与福建武平刘昂农民起义军联合作战,攻破信丰城,开仓赈济饥民。清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堡薸子湖李元古响应太平天国起义,聚众攻破安远城。1926年10月,中国共产党赣州特别支部干事会派遣中共党员杜承预在安远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秋,中共安远支部成立。1928年秋,中共安远支部委员会在濂江枫树园召开党员大会,成立中共安远县执行委员会,选举罗贵波为书记。1929年至1932年,毛泽东、朱德三次率领工农红军转战安远,指导中共安远县执行委员会建立和巩固革命政权,开展武装斗争。1930年5月7日,工农红军第四军攻占安远县城。同年9月,中共安远县执行委员会在县城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革命政权——安远县革命委员会。1932年6月至1933年7月,安远人民在中共会昌中心县执行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安远县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全县有1.26万人参加工农红军,0.69万人参加区、乡赤卫队,杜隆奎、魏宗周、杜慕南等2122名英雄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49年8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安远。建国后,安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发展工业、建筑业、商业、金融业和交通邮电业,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下同)达10242万元,比1949年增长4.63倍;粮食总产量达9672.8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1.71倍;预算内财政收入613.1万元,比1950年增长12.49倍。
  建国以来,安远县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在1950年至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全县人民刚摆脱封建压迫和地主剥削,建设家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工农业总产值以平均11.09%的速度递增。进入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时期,全县人民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粮食连年增产,多种经营逐年发展,工业开始起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1958年至1962年执行第二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当时,由于违反经济发展规律,盲目组织“大跃进”,造成“浮夸风”和“一平二调”泛滥,致使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挫折。农业总产值从1959年开始连续四年下降,1962年降为2182万元,比1958年降低21.82%,平均每年递减6%。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困难。1963年至1965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连年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3.5%和130%,市场供应明显好转,人民生活得到改善。1966年至1975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经济发展再次遭到挫折,农业总产值、多种经营产值、粮食总产量和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徘徊不前。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经济建设开始全面恢复。1977年至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和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达到11.2%、8.6%和15.5%,商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方面均有新的转机。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人民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导下,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打破了闭关自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新气象。1985年与1978年比较,社会总产值,由6730万元增加到13659万元,增长35.66%;国民收入,由3948万元增加到8601万元,增长45.39%;工农业总产值,由5628万元增加到10242万元,增长81.98%;预算内财政收入,由320.8万元增加到613.1万元,增长91.12%;社会商品零售额,由2401万元增加到5053万元,增长110%;全民各类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53.93万元增加到562.58万元,增长122%。
  改革、开放不仅使全县国民经济大幅度增长,而且使整个经济运行机制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1981年至1985年,全县用于农业、林业和水利事业的建设投资5年累计达907.29万元,接近1949年至1977年29年同类投资的总和。1985年,全县有农用汽车55辆,中、小型拖拉机547台,农用柴油机、汽油机和电动机938台,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0256马力、16.5万亩和5616千瓦。粮食平均亩产和总产,已由1978年的357.92公斤、7498.3万公斤增至1985年的462.81公斤、9672.8万公斤,分别增长30%和29%。二是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加快。1981年至1985年,全民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1239万元,为1950年至1980年31年同类投资的1.13倍。1985年,全县办有金属采选业、木材采运业、自来水生产供应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饲料加工业、木材加工业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印刷业、电力生产供应业、化学工业、塑料制品业、药品制造业和机械修造业等13个行业的全民所有制企业30个、县属集体工业企业14个、乡办镇办工业企业71个、村办户办联户办工业企业153个,工业总产值达2810万元,比1978年增长47.19%。安远化工厂的帆船牌松香,1983年被评为国家林业部优质产品,质量“名列全国第一”(《江西省情汇要》),享有外销免检权。同年该厂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专厂建设成果先进单位》荣誉证书。安远制药厂生产的山香园片,对咽喉炎和扁桃体炎有显著疗效,已列入国家药典,1978年投产以来,畅销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三是营林、造林、封山育林和茶果生产有突破性进展。198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安远县为林业县。1982年至1984年,安远县先后获赣州地区植树造林、林业工作、封山育林和七项绿化责任目标先进县的称号。1985年,全县有国营林场(含列入工业企业的综合林场)14个,乡办、镇办、村办、户办、联户办以林、果、茶生产为主的“绿色企业”3000余个,已建成一定规模的速生丰产林基地、松脂林基地和经济林基地,初步形成“南区种桔、中区种桃、北区种梅”的水果生产格局。四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全面开展创文明单位、文明村庄和“五好”家庭活动,坚持法制教育和移风易俗教育,坚持开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教育。1982年6月,县城欣山镇荣获赣州地区爱国卫生运动县际循环红旗优胜奖,1983年和198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赣州地区爱国卫生先进县城。1983年,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孔田圩为军民共建文明镇称号。1985年,欣山镇荣获赣州地区县城创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竞赛第一名,全县涌现一批文明单位、文明楼院、“五好”家庭、物价计量信得过的单位和个体户。六是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儿童入学率由1978年的87%提高到1985年的97.1%;在校学生数由4.16万人增至5.5万人,增长32.21%;六岁以上每万人口中高中、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343人增加到430人,增长25.5%。七是城乡居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明显改善。1985年与1978年比较,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由7.2平方米、18平方米增加到13.53平方米和20.96平方米;穿着已由“一衣多季”变为“一季多衣”,各类时装开始进入农村家庭;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在城乡家庭已基本普及,电冰箱、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和高档消费品迅速增加。
  安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了前所未有的伟大业绩,但是,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能源短缺,无煤少电,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更大发展;交通不便,严重影响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企业设备陈旧,更新改造速度缓慢,生产效率低;人才不足,1985年全县每万人口中的自然科学技术人员只有23人;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在工、农业之间工业比重小,工业内部间乡镇工业比重小。
  安远县发展国民经济虽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境内峰峦叠翠、河流交汇、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劳力充裕,实现经济腾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安远地处南岭山脉的延续地带,属中低山丘陵区。全县有山地面积294.5万亩,占土地面积的82.68%。1985年,全县有林面积为254.95万亩,占山地面积的86.57%;活立木蓄积量为1048.18万立方米,占全省活立木蓄积量的4.1%,人平39.4立方米,在赣州地区名列第二,为江西省13个林业县之一。县内有树木116科755种,既保有伯乐树、观光木、乐东拟单性木兰、伞花木、沉水樟、天竺桂、银钟树、油杉、红豆树和半枫荷等天然珍稀树种,还集中连片地营造了以杉、松为主的用材林和以油茶、油桐、柑桔为主的经济林。198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1.06%,高于全国(12.7%)和全省(36.9%)的森林覆盖率。
  地下资源已探明的有钨、金、银、铜、铁、钴、硫、磷、稀土、云母、水晶、莹石、钾长石、油页岩、石灰岩、花岗岩、膨润土和高岭土等。新园乡虎岗村有地热表露,形成温泉群,出口处水温高达75℃。
  境内河流密度大,河床坡降陡。集雨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65条,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9.77亿立方米。全县水能可开发量为2.74万千瓦,为1985年水电装机容量的4.88倍。
  全县有低山缓坡152.82万亩、天然草场194.7万亩,分别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2.9%和54.66%。大片低山缓坡和天然草场适宜栽茶种果和发展畜牧业生产。
  境内有华南虎、云豹、金钱豹、髭羚、猕猴、穿山甲、金猫、香獐、水鹿、水獭、灵猫、黄鼬、豹猫、花面狸、猫头鹰、啄木鸟、灰喜鹊、八哥、野鸭、鹧鸪、蝮蛇、竹叶青、乌龟和青蛙等上百种野生动物,有银杏、厚朴、草珊瑚、山香园、茯苓、田七、白术、杜仲、天门冬、绞股蓝、灵芝等千余种药用植物。丰富的动物和中药材资源为发展加工业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安远属亚热带季风区,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8.7℃、降水量1640.7毫米、无霜期282天。亚热带作物在本县皆宜种植,发展种植业前景可观。
  境内主产稻谷,盛产大豆、烟叶、西瓜、凉薯、茶叶、香菇和柑桔。1979年至1985年,全县累计生产稻谷62.53万吨,平均每年生产8.93万吨。安远素有“大豆王国”之称,1982年大豆产量达3829吨。安远晒烟久享盛誉,建国后成为定植产品,大量出口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安远马兰瓜于1976年被江西省粮油进出口公司定名为赣南蜜瓜,1979年以来,平均每年出口755.23吨,约占江西省西瓜出口量的80%。安远凉薯脆嫩汁甜,畅销四邻各县和赣州市。安远九龙茶味香色浓,在清雍正年间列为贡品。具有九龙茶传统风味的和雾茶,在1985年被评为江西省10个优质创新名茶之一。香菇是传统名产,1980年出口量占全国香菇出口量的1/5。安远柑桔皮薄、核少、瓣匀、肉满,甜酸适口,畅销香港和东南亚市场,并于1985年出口苏联。
  安远县文物胜迹竞秀。有赤岗岭和枫树岗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宋代无为塔、清代永镇桥。有南昌“八一”起义军余部军人大会会议旧址、毛泽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旧居,还有神奇瑰丽的龙潭、莲花岩、永兴山、永清岩和三百山自然保护区等风景游览胜地。
  有“开放、搞活”的优越地理位置。安远地处江西省南端,靠近广东和福建经济发达地区,距深圳420公里、汕头384公里、广州455公里、厦门500公里,对发展横向经济联系颇为有利。
  人民勤劳,劳力充裕。安远人民向以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著称,具有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1985年,全县有富余劳力5万余人,占劳力总数的1/3。充裕的劳力,可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更大发展提供众多的人力资源。
  建国以来,安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全县人民将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开创一个繁荣昌盛、文明富庶的社会主义新安远。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