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土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唯一号: 140534020230000446
专题名称: 水稻土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30000013/001
起始页: 0093.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分布: 分布在河湖平原和低丘岗地垄畈,结构面上有黄棕、灰棕的胶膜。

专题描述

水稻土母质来源主要有下蜀系黄棕壤,河积物,湖积物,砂丘土,红棕壤等,是经过人为长期水耕熟化,改变了自然土壤成土过程,产生独特的土壤属性的耕作土壤。根据水型可分为潜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和淹育型水稻土三个亚类。潴育型约占水稻土总面积60%左右,分布在河湖平原和低丘岗地垄畈,结构面上有黄棕、灰棕的胶膜,地下水位适中,土层中氧化还原作用交替进行,铁锰淋溶淀积现明显,为凌柱状或凌块状结构,是全县双季稻高产区。淹育型水稻土约占总面积的30%,主要分布在丘陵岗地高塝田或高排田,土层分化不明显,地下水位深,肥力较低,但生产潜力大,宜种一季早稻或中稻。潜育型水稻土,面积约占10%,主要分布在太泊湖、方湖沿岸,海拔14—16米以及山垄的低洼地段。土色呈青灰、灰蓝,一般有机含量为2—2.5%,土壤潜在肥力高,地下水位高,要注意开沟排水。

知识出处

彭泽县志

《彭泽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出版

本书记述全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除卷首概述、大事记和卷末附录外,全志设23卷,计69章236节,上限一般起于1840年,下限为1985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彭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