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县宝塔工业园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6》
唯一号: 140534020230000353
专题名称: 德安县宝塔工业园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0243.pdf
专题类型: 区域

专题描述

宝塔工业园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以加快工业化为核心,实施大开放主战略”的重大部署进程中应运而生。园区位于京九铁路、105国道、昌九高速公路三条重要干线的交汇处。从2002年8月开始建设,至2005年已开发面积2.2平方千米,引资入园项目108家,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家,5000万元以上项目8家,千万元以上项目46家,竣工投产项目62家。累计完成招商引资签约资金53.17亿元;实现税收9733万元,安排就业人数15936人。2005年,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入7.2亿元,同比增长38.5%,完成工业总产值17.98亿元,同比增长56.7%,完成工业增加值5.8亿元,同比增长57.6%,上缴税收5168万元,同比增长32.5%。2005年,园区对县财政的贡献率达32%,园区已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先进工业园区。 产业定位突出特色。牢牢树立“工业园就是新德安,新德安就是工业园”的发展理念。工业园建设之初,认真分析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南昌、九江两个中心城市和大企业集团配套的走势,确立了“纺织、服装、电子”工业园的产业定位,迅速形成关联产业向园区聚集的良性局面。目前,纺织企业10家,服装企业12家,电子企业17家,配套企业26家,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占园区总数的80%以上。 园区规划突出科学。在规划上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一次完成,开发分步进行。完成了8平方千米的规划、控制性详规及产业发展规划,为园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建设上始终坚持高标准。园内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严格按照城市景观道路标准建设,建成110千伏变电站一座,供电、供水、弱电管网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基本实现了“六通一平”,做到园区推进一步,城市拓宽一区。 运行体制突出创新。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滚动开发”的思路,坚持“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投产一片”,采取“经营城市土地、创新融资机制、整合社会资金”等各种有效举措,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银行贷一块”,以土地作担保,向商业贷款1000万元,解决建设启动资金。“财政投一块”,确保被征土地和被拆迁农民的根本利益不受损害,缓解社会矛盾。“土地卖一块”,通过“招标、拍卖、挂牌”运作方式,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为园区建设筹备急需的建设资金。 引进项目突出质量。始终坚持做到“三个不搞”、“三个同步”,即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不搞、破坏生态环境项目不搞、高耗能项目不搞;环境项目与产业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产。严格产业准入条件,积极引导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的工业项目入园,不断提高园区的品位和档次。对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以下、“黄赌毒”、高危行业、对环境有污染、不符合园区总体规划的项目不准其入园。县财政拿出16.5万元对建园初期进园的木材、大米加工等企业进行了搬迁。每个入园项目都有1名县级领导和2个服务单位挂点帮扶,负责项目跟踪服务催进度,对一些未及时动工的已签约项目,书面通知投资商调整项目用地,对超过合同签约时间2年仍未动工的项目,依法收回项目用地。 园区服务突出优质。大力优化人文环境,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客商发财、我们发展,客商富裕、我们富强”、“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投资形象”的亲商、敬商氛围。大力优化政务环境,坚持“阳光行政”,不断完善行政服务、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交易、政府采购四个中心的功能。大力优化服务环境,严肃认真地开展“民主评议行风”、“百家企业评机关”和“16个行政部门公开承诺”活动。狠抓就业技能培训,实行“五免一包”政府,即:免培训费、免住宿费、免6天伙食费、免水电费、城郊以外来的学员免来去车费、包就业,着力解决工业园用工紧缺的矛盾。大力优化治安环境,建立城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成立园区纠纷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县领导与企业结对帮扶制度,对重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严厉打击干扰阻碍企业正常经营行为,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6

《九江年鉴.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各级政府机构、人民团体、法治、经济管理与监督等32个类目,主要记载了2005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