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桥明月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唯一号: 140534020220000429
专题名称: 鹤桥明月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577.pdf
专题类型: 景物

专题描述

老县城东门内水关有看鹤桥,地当解放东路要道,为单拱石桥。清咸丰前桥上建亭,称看鹤亭,旧志载:“看鹤亭,东水关内看鹤桥上。旧传丁仙化鹤来归。翱翔溪上,每夜深月明,水中见鹤影甚晰。明邑人郑尚华伐石为桥,建亭其上,后废。康熙四年,知县冯其世重建,后毁于火。至乾隆丁亥复建。嘉庆十七年,邑庠潘运第奉母叶氏命重修。咸丰四年被兵焚毁。”丁仙即指丁令威,为神话人物。明嘉靖志载:“丁令威,俗传为武宁人。晋建武元年三月三日仙去,后化鹤而归。故今有令威故居,有辽东山,然与《搜神记》所载不同,姑即旧志存之。”清同治志载:“丁令威,本县人,幼灵异,七岁入山求道,洞澈元理,栖真于青牛洞口仙去,后化鹤归乡,下华表歌日: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旧志附注:“按通志载,令威故居在武宁;林志云,令威故居在武宁城东三十里;又舆地纪胜,精灵观即令威故居,在武宁县东辽山之东;明一统志,令威宅旁有青牛洞,洞口石曰遗巾。合证诸书,令威为武宁人无疑。辽东本武宁山名,世或误以山名作郡名,遂疑丁为辽东人。考辽东志虽有华表山,而飞天仙人经止云化鹤归乡下华表。华表,城楼上柱,非山也。若武宁之辽东山精灵观,以及巾石、炼丹台、礼星坛诸名迹,班班可考,原非假借附会云。”)县东三十里有丁仙岩,又名炼丹台,旧志载:“悬岩千仞,鸟道盘云,流水曲折,约数十渡,乃陟其巅。西北诸峰,森然在目。世传丁令威炼丹其上。山多桃树,春问盛开时,望之如张锦然,为县地胜境。”原巾口镇之北有望巾岭,相传丁令威在遗巾时,里人于此望见,故名。巾口之地名亦因此而取。前人对看鹤桥、亭修建记有多篇并吟诗多首,清顺治知县冯其世题有《看鹤亭》两首:“一室抚鸣琴,守官闲以清;每怜云月好,上我看之上亭。显江天远,遥遥秋夜月;携琴坐石上,有羽如飞雪。”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武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武宁,商属艾地,汉名西安,晋称豫宁,至唐始用今名。以接壤楚尾,屡遭兵燹。宋元以往,典志荡然无存。明、清曾纂修县志十六次,今仅存明嘉清壬戌志一部,清代志六部。自同治癸酉志以后百余年,其间历史兴替,已英雄和业绩纷呈,而志籍未修,必史迹与时间流逝。是以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县志,使承前而昭后。 武宁,处江西西北边境,全县面积为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南有九岭流脉,北有幕阜延绵,中部柳峰秀出,联群山以多娇;西来修江奔流,纳百川而东注。万山资源丰富,原野四季流青,盛产粮油、竹木、茶叶。人口滋蕃,现有三十万人,为赣西北望县之一。县城凡四迁治地:由西安而新县,而玉枕山麓,而南市岭。 全志材料,取自省、地、县档案资料、县各部门编写的史料及历代县志等历史文献。一部分取自有关报章杂志及回忆录、座谈记录等,为节省篇幅,均未注明出处。本志各章节篇幅或长或短,或繁或简,主要依据材料多寡所定。有关“附录”,是为辑录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以补充正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