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陶靖节祠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地理名称: 古建筑陶靖节祠
唯一号: 140533020220000678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664.pdf
地名类型: 经济文化区
层级分类: 遗址

介绍

古建筑陶靖节祠:又名陶渊明祠,位于沙河街东北隅蔡家洼。原祠座落面阳山靖节先生墓左前麓。始建于北宋宣和初年。元末兵燹军民侵废为田,明正德八年(1513年)断复产业。嘉靖十二年(1533年),九江知府马纪受巡按御史李循义檄令,拿出官银,命同知黄敏才督工重建,约于十七年竣工。清乾隆元年(1736年)和民国十年(1921年)均有较大的修葺,1959年11月含于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因故经国家和省文物主管部门批准,按原貌迁建于今址。今祠坐东北向西南,正脊高6.6、面宽10.75、通深22.9米,面积约250平方米。明清江南民居风格,砖木结构,抬梁式列架,骆驼式山墙;内分前后两进,中有天井,侧配耳室、厢房;山墙承重,中部各开耳门通菊圃、柳巷。大门首竖嵌明嘉靖进士薛应旃书“陶靖节祠”浮雕石额,壁挂江西著名书画家陶裔博吾撰书“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园田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龙门对。正堂中央塑有高达3米古铜色渊明立像。原祠毁佚的清末九江翰林刘廷琛题“望古遥集”、“羲皇上人”枋额,南康举人李锦焕撰“令彭泽耳c、腰折人莲社欲眉攒寄奴何罪慧远何功名教慨沦胥晋宋总非公世界”、“将抚琴若无弦或摊书不求解松菊吾朋羲皇吾侣馨香昭奕禩子孙常恋旧柴桑”挂壁长联和明学政李梦阳<靖节公墓田屋祠基池洲记)、刘廷琛<靖节先生祠堂记>碑刻以及新增的枋额、柱联和碑刻等,分别约请当代书家舒同、武中奇、陶博吾、姚公骞、欧阳中石、王遐举、夏湘平、陈荣踞、周慧珺、崔廷尧、蔡兆英、陈定荣等重书或题书,记载祠宇的兴衰、变迁,褒扬陶公的人品、诗风。附祠建有陶渊明纪念馆。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九江县志》是江西省地方志丛书之一,由江西九江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写,于1996年12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了九江县建置区划、人工、自然环境、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水产、工业、城乡建设、商业、财政金融等各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