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5》
唯一号: 140531020230000351
机构名称: 九江学院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30000010/001
起始页: 0312.pdf

机构描述

【概况】 2004年,九江学院以整合工作为契机,以稳定工作为大局,围绕“教育质量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教学设施一流”的总体目标,抓教学管理尤其是本科教育工作,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扩张教育资源总量。调整后的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提出整合工作的总体目标: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平稳过渡,顺利并校。实现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统一财务、统一分配的“六个统一”。在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顺利完成整合工作,整合后的九江学院,党政机构共有23个,比全省高校普遍设置的党政机构职数少1个;教学辅助机构6个,院系19个,教研室116个;学科门类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医学、农学和教育学等9个大学科,本科专业31个,专科专业109个。在学科的整合过程中,完成干部的配备和教师的调配工作,135名正、副处级干部和253位科级干部全部到位;确保新学期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至2004年7月底有正、副教授315人,高级实验师12人,讲师328人,实验师24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43人,硕士491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2.5%。在人员调配完毕的基础上,学院的津贴分配方案出台。校园面积173.33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40万册,国有资产总值达12.05亿元。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的授予权和正高级以下专业技术职称自主评聘权,为九江学院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全年全院普教招生12518人,其中本科1551人、专科10367人;成教招生2027人,其中本科572人、专科1256人;与外省外校合作办学招生122人,完成2004年各项招生任务,招生范围分布在除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被省教育厅授予“2004年招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全院共有本、专科毕业生6432人,其中与外校联办本科班307人;成教毕业生1406人。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观教育,加大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发力度,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 【开展大讨论】 为了尽快实现思想、工作、文化上的融合,10月初,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活动。大讨论围绕“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的中心议题,贯彻教育创新要求,探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使教职员工进一步明确九江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明确今后学校的发展目标。大讨论从10月中旬开始至12月底结束;经过宣传学习、深入讨论、交流总结三个阶段,邀请省政府、省社联、省科技厅、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浙江大学的领导、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印发《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学习资料》600余册,编发简报12期。全院副处、副高以上干部老师撰写大讨论心得体会文章。 【党员工作】 根据整合后党员队伍变动大、数量增加情况,对各单位党员进行摸底、核对,建立详尽准确的党员信息库,学院共有党员2596人,其中在岗教职工党员1302人、离退休党员300人、学生党员1904人。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强调组织发展工作的程序和规范,下半年共举办四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学员1370人,发展1688名新党员,其中教工120名、学生1568名,按期转正628名预备党员,其中教工121名、学生507名。 【学生管理工作】 修订《学生手册》,制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学生奖学金及奖励实施办法》、《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工作;实施学生管理重心下移,以各院系管理学生为主,加强对各院系学生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组织九江地区大中学校学生军训会操表演大会,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军训工作检查;重点抓安全稳定工作,制定《安全教育提纲》;加强检查学生到课率工作;加大对特困生的扶助力度,做好奖、勤、贷、补尤其是搞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为494名学生发放134.3万元助学贷款;组织学生参加征兵工作,共有18名学生入伍;做好“国家奖学金”、“杜玉如、雷大贞教育奖学金”评比工作,有53名学生获得奖学金。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爱国爱校主题教育活动,起草《九江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讨论稿)。组织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荣获省教育厅“江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网站。组织新生入校后参加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2004年通过省教育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检查。 【校园文化建设】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入点,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围绕唱响主旋律,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社团达38个。组织开展素质与成才系列讲座、社团文化月、寝室文化艺术节、辩论赛、纪念建党83周年合唱比赛、大众健美操比赛、欢迎浙大博士团专场文艺演出、迎元旦文艺晚会等活动。 【宣传报道】 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在《江西日报》、《九江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表文章报道有关学院改革、发展情况;接待中国网、人民网、新华网等32家网络媒体组织的“中国网络媒体江西行”采访团以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参观考察。2004年共出《九江学院报》12期,编发校园网新闻726条,制作闭路电视校园新闻300余条、专题片3部、宣传板报20期、宣传橱窗10期。 【学科建设】 200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8个专业被评为省高校示范专业;在省“两课”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检查中取得优异成绩;1名教授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名教授荣获“省模范教师”称号;1名教授荣获第二届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7名教师获省教育厅2004~2006年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有4人被评为省高校德育工作骨干教师。 根据地方、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按照“文工结合、文理渗透、综合发展”的原则设置专业,以学科梯队建设为龙头、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建设为平台加强学科建设。2004年新增14个本科专业和26个专科。承办全国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专教育研讨会及2004年中国国际贸易学术年会,进一步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 【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20.3%,中级职称占专任教师21.8%。省部级学科带头人10人,硕导26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62人。一是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院成立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开展争创“突出贡献人才”活动实施意见》。重点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全年共引进师资400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132人,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中国工程院院士程天民、袁隆平受聘为名誉教授,提升学院的社会声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党外院士考察团,浙江大学百名博士考察团、中国科技大学等三所高校研究生团到校访问并对口交流,对引进人才起到良好效果。出台九江学院专业技术人员聘任有关文件,实行评聘分开,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工作的管理。二是强化青年教师培训工作。2004年有400名新老师加盟九江学院,为了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组织全体新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学习,在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培训、提高。各院系加强对新教师的指导,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严把上课关,帮助新教师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科研成绩】 成立九江学院学术委员会,制订下发《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全年组织申报国家、省级项目180余项,其中81项获省级立项;2个项目获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其中医学院教授李卫东《组合式人工活性骨的临床应用研究》获省科技厅工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示范专项”;加大对数控技术与应用、工程结构与力学、材料加工工程中心等科研基础建设,数控技术与应用实验室被九江市科技局批准为重点实验室,并于11月接受省科技厅的评审。将原《九江师专学报》、《九江医学》、《九江财专学报》整合为《九江学院学报》,出版自然科学版2期及社会科学版1期。 【外事工作】 2004年共聘请外籍教师30名,外籍教师凯瑟玲获2004年度省政府庐山奖。常务副院长黄保强率九江市教育代表团访问美国,与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和布里奇波特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以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名义选派15名优秀学生赴泰国实习,并参加在广州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接待日本大和高田·九江友好会访问团,组织日本大和高田研修班的教学工作。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5

《九江年鉴.2005》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中国共产党九江市委员会、九江市人民政府、人民团体、农业·水利、工业、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类目,全面记载了九江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