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的实施意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财政志(2001~2010)》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3294
颗粒名称: 市财政局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的实施意见
其他题名: 2006年11月1日
分类号: F812.756
页数: 2
页码: 195-196
摘要: 本文介绍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内容、方法和规程,包括编制内容、方法、基本原则等,为规范部门预算管理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 九江市 部门预算 编制内容

内容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继续深化部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精神,完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科学、规范、先进的预算管理制度,增强预算宏观调控能力,优化政府财力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提高我市部门预算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整性,逐步建立起一套框架体系完整、内容有机结合、运转高效有序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机制,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实现预算管理的公开、公正、公平。2010年以前我市各县(市、区)都要实行比较规范的部门预算。
  (三)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遵循统一规范的部门预算管理基本模式,又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部门预算管理方式和方法。
  二是把握全局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注重部门预算各项改革间的相互协调,整体推进,又要抓住改革关键环节,突出重点,将改革向纵深拓展。
  三是积极推进与稳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坚持改革方向,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又要结合实际,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和力度,确保改革积极稳步实施、富有成效。
  二、部门预算编制内容、方法和规程
  (一)部门预算编制内容
  部门预算是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按程序依法批准的部门综合收支计划。编制部门预算要做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具体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部门预算的编制主体是部门,部门要对编报的部门预算负责;二是部门所有收支,包括部门取得的一般预算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其他收入等从不同来源取得的各类收入以及相应安排的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各项支出,都要编入部门预算,体现综合预算的原则;三是部门本级及其所有下属单位,包括各个级次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都要编入部门预算,单独反映;四是部门本级及其下属单位所有收支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细化到具体预算项目和相应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二)部门预算编制方法
  部门收入预算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经济指标,结合部门发展计划和履行职能需要,参考历年收入情况和预算年度收入增减变动因素,按照不同的收入来源,分别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测算。编制部门收入预算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合法性;要将部门的各项收入都编入预算,注重完整性;要充分考虑各项收入变动因素,提高准确性。收入预算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
  部门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两部分。对行政事业单位为保障机构基本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安排的支出,应当编入基本支出预算;对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特定的行政工作或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支出,应当编入项目支出预算。部门支出预算编制要坚持综合预算的原则,统筹各类资金,兼顾单位支出需求和财务可能,量力而行,量入为出;要逐步采用按具体因素逐项核定支出的方法,消除不合理的“财政支出基数”;要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方针,优先确保基本支出,合理安排项目支出,切实保障部门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基本支出预算主要采取定员定额的方法,分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类编制。要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章、综合考虑财力状况及单位基木支出的客观需要,根据不同类型预算单位的具体情况,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分类、分档制定定额标准。定额标准要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兼顾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要建立预算单位基础信息库,全面掌握预算单位人员、资产等基木情况,提高基本支出预算编制质量。
  项目支出预算要采取项目库管理的方式,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部门行政工作任务、事业发展目标,结合财力状况,参照以前年度项目绩效考评结果,分别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要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优先安排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符合国家财政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项目,保障政府施政目标的实现和部门履行职能的需要。要建立项目库,编制规范的项目支出预算,实行项目滚动管理。
  (三)部门预算编制规程
  预算要从基层预算单位逐级编制,一般经过部门按照要求上报预算建议、财政审核后下达预算控制限额、部门在限额内细化编报预算、财政批复部门预算等四个阶段,遵循“二上二下”的基本规程。根据预算管理需要和实际情况,要确定“上”与“下”的具体流程,明确预算编制各阶段的具体任务和有关方面的职责分工,合理延长部门预算编制时间,逐步推行标准周期预算制度,实现预算编制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略)
  四、部门预算实施步骤
  市本级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已于2006年在市直单位全面推行。各县(市、区)部门预算改革的实施步骤如下:
  (一)2007年,各县(市、区)要进行部门预算改革试点工作,制定改革实施方案,至少确定8个试点单位进行改革试点。
  (二)2008年,各县(市、区)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三)2009年,各县(市、区)要全面实行部门预算。
  五、工作要求
  1.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部门预算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把部门预算改革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抓紧抓好。要积极争取当地党政和人大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部门、单位的协调配合,形成改革的合力,切实加强对预算改革的组织领导,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确保部门预算改革的顺利推进。
  2.各地要按照本意见明确的改革目标、原则和内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编制体系完整、内容全面、运转高效的预算编制机制。要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资产等基础信息管理办法;要建立项目支出的评估论证制度,并逐步推行项目库管理办法,着力做好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试点工作;要加强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等其他财政改革的协调与衔接,建立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互一致的预算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完整编制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确保部门预算的科学性;要按照“金财工程”的要求,做好部门预算编制软件应用工作,加大预算编制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知识出处

九江市财政志(2001~2010)

《九江市财政志(2001~2010)》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财政机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财政监督与监察、党群组织与社会团体、十年大事记、荣誉录等内容,客观、系统地记述了2001~2010年间九江市的财政状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